訾秀玲
摘要:小學教育是我國九年義務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特別是對農村學生來說,農村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與城市教學有一定的差距,而數學又是比較難的一門學科,所以“學困生”,即學習后進生較多。對數學“學困生”的教育,應當轉化教育方式,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幫助他們學會學習,喜歡學習,提高教師教學質量和效果。文章首先分析了在農村小學學習過程中,數學“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教育策略。
關鍵詞:農村小學;數學教育;學困生教育
引言
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關心和重視“學困生”,做好他們的教育工作,是素質教育全面實施的需要,是對黨的教育方針的全面貫徹,也是培養新世紀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需要。由于農村小學教學條件差、師資力量薄弱以及難以進行家庭有效教育等因素,在不同班級、不同學科中都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學困生”,尤其是數學學科,數學是一門具有科學性、嚴密性的抽象性學科,小學生學好數學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導致學生的學習差距增大,“學困生”增多。小學數學是素質教育的基礎學科,而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教育對學生今后數學學習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抓好“學困生”的教育工作尤為重要。
1小學數學“學困生”形成的原因
1.1從教師方面分析
1.1.1教學手段相對單一
在課堂教學中,農村教師對新教材理解不透,對新興的學習方法的研究較少,如探究式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等處理不到位,加之平時上課隨意性大,對教材鉆研力度小,課堂教學沒落到實處,導致教學效率不高,導致很多“學困生”的出現。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只注重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應用,忽視了學生對知識形成方面的訓練,導致學生只是機械的套用數學知識完成作業,沒有自己對知識的思考,不能形成數學邏輯思維能力。
1.2.2缺少對學生的情感與價值觀的關注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注重對知識的傳授,缺少與學生的情感溝通,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只考慮知識怎樣講,忽視了學生的認知情況和學習狀況,也沒有根據每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相應的指導,導致學生沒有有效的學習方法,造成學習困難,時間一長,容易使部分學生失去學好數學的興趣。
1.2從學生方面分析
1.2.1缺少學習數學的興趣
一些小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玩心較大,對數學的學習只是為了免受教師與家長的責備,數學知識并不是他們的內在需要,也沒有形成自覺學習的信念。由于長期學習態度不認真,對學習得過且過,導致學習時經常遇到問題,再加上對問題不積極尋找解決方法,形成惡性循環,最終對數學學習產生厭煩感,從而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一旦遇到挫折,容易自暴自棄,使數學成績越來越差,成為數學“學困生”。
1.2.2缺乏學習數學的毅力
一些小學生在學習數學時,一般只考慮對錯,沒有對知識進行深入思考和理解,尤其自三、四年級起,小學生的思維形式由具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一些小學生不能很好的適應這個階段,數學的學習產生困難,長此以往,學生思維的發展達不到教材所要求的思維水平;還有一些學生沒有養成學習數學的良好習慣,缺乏學習的持久性,習慣于“走馬觀花”式的學習方法,只停留于表面,對知識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對問題不主動尋找原因,不靜心思考、書寫潦草、作業拖沓等,導致在數學學習中經常犯錯,影響數學的學習效果。
1.3從家庭、社會方面分析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一些農村家長為掙錢,選擇外出打工,致使很多孩子成了“留守學生”,孩子跟隨年長的長輩生活,不僅導致家庭教育和輔導缺失,還容易形成嬌生慣養或者無人看管兩種極端。一些“留守學生”對生活和學習都喪失信心,更難以提起對學習的興趣。諸多的原因導致越來越多的學生對學習數學態度消極,興趣淡薄,導致了“學困生”的產生。而社會方面,游戲廳、網吧、色情錄像和漫畫等對學生會產生不良影響,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不強、注意力渙散、不求上進等,使“學困生”增多。
2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教育策略
2.1教師要給予學困生足夠的重視
“學困生”也是課堂教育的對象,教師要對課堂上的每一名學生一視同仁,每一名學生都應當得到平等的教育機會、平等的教學資源,但是在教學方法上,也要做到因材施教。針對每一個“學困生”從教學上給予足夠的重視和幫助,首先體現在教學方法的變化上,由于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當中,每一個學生所適合的教學方法是不一樣的,這個時候,教師要及時的與這些學生進行溝通,了解他們學習的問題在哪里,再根據具體的情況來解決問題;同時,教師要及時的觀察學困生的困難情況,幫助他們分析困難情況,從而保證他們學習能力的逐步提升。
2.2樹立正確的數學學習觀念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前提,學生只有有了強烈的興趣,才會有較強的求知欲和動力。因此,對“學困生”的教育首先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比如在課堂教學中設計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在自己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提高學習積極性;小學生比較活潑好動,愛表現自己,還可以設計一些比賽的環節,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讓學生樂于接受,讓數學“活”起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2.3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古話說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學習環境對于每個學生的學習有著深遠的影響,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能夠影響他們的日常學習習慣。在熱愛學習的班集體中,學習氛圍濃厚,周圍的同學都在認真地學習,“學困生”就容易受到感染,漸漸地養成熱愛學習的習慣。教師要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端正學習態度,并與學生一起創造—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比如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建立學習互助小組,讓“學優生”和“學困生”結對子,這樣“學優生”可以幫助、輔導“學困生”,而“學困生”也可以隨時請教“學優生”,促進全體學生間的相互合作,取長補短,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所以,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要與學生共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提高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
2.4促進家長與學校的良好溝通
家校良好的溝通配合可以促進學校教育的效果,家校工作是一項細致的、長期性的工作,為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需要投入較多的時間、精力,通過召開家長會、入戶走訪以及利用現代化的交流方式,做好家校聯系工作,比如班級qq群、班級微信群或者傳統的電話方式等和學生家長進行及時的溝通交流,保證雙方能及時了解“學困生”的日常學習情況,只有全面了解各方面的情況,才能有效幫助學困生解決學習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幫助他們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水平,通過家校共同努力,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結束語
總之,因困而不學,愿學而不困,對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教育,使他們由“厭學”變為“愿學”,是每一位數學教師面臨的一項艱巨的任務。教師要找出每位“學困生”學習困難的原因,通過有效的教育策略,努力創造一個輕松快樂的學習環境,以真誠、寬容的態度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消除學習的困難,切實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確保每一位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李洲海.談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成因與轉化[J].西部素質教育,2017,3(24):256.
[2]許玲平.淺談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J].新課程(上),2017(5):135-135.
[3]嚴卉.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研究[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