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慧 張傳強
摘 要:隨著我國進入WTO,原有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特別是高職高專院校英語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需要。高職院校生源組成復雜,以及學生入學英語水平存在顯著差異,造成了"教學方法"的不適應尤顯突出。分層次教學方法立足學生實際,因材施教,兼顧學生個體差異性,能在高職院校有限的教學時間內較大程度地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和應用能力,以更加靈活的方式,適應每個學生的發展,適應社會對英語教學的需要。
關鍵詞: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分層次教學;教學成效
當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得到了較大的提高。但是一段時期以來,由于學院英語師資比較短缺,教師教學經驗積累不夠豐富,課堂教學方法不夠靈活、適用,教育教學正處于改革之中等,因此大學英語課程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很好地實施分層次教學,大學英語沒有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學質量和水平還沒有取得長足的提高。因而,實施大學英語分層次教學十分必要,對促進大學英語教學及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影響。
一、分層次教學的總體要求
1.堅持分層次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則。由于學院師資力量、學生入學水平等方面存在著差異,因此要堅持分層次要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因材施教。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分層次班級確定自己的教學目的、內容和要求。對于有些學有余力的學生,學院努力為他們開設一些擴展知識面的英語選修課程,如服裝專業英語、外經貿英語、外貿跟單理單等,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大學英語應用能力;對于英語入學水平較低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本的英語知識和聽、說、讀、寫、譯技能。
2.重視打好英語語言基礎,注意提高整體文化素養。大學英語教學必須把重點放在打好英語語言基礎上。語言基礎包括語言知識和語言應用能力,即語音、語法和詞匯等方面的知識,以及綜合運用英語知識從事聽、說、讀、寫、譯的實際能力。正確的語音語調、扎實的語法基礎、一定的詞匯量和熟練的讀寫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習英語的效率和應用能力;語言應用能力的提高也必將促進語言知識的加深和鞏固。大學英語教學還應有助于學生開闊視野,擴大知識面,加深對世界的了解,借鑒和吸收外國文化精髓,提高文化素養。
二、大學英語分層次教學的實踐
1.分層次考試。實行分層次考試,以考促學,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考試作為對學生學業終結性評價的主要手段,對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起著重要的調節和導向作用。由于分層次考試比分層次課堂教學易于操作和被師生接受,所以在2002年分層次教學改革初期,學院首先實施了分層次考試。
2.因材施教。實施大學英語分層次教學,側重于每位學生現有水平上的發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學院分層次教學的運作始于2002級學生,此為實施分層次教學的初步階段,這一階段主要是發動準備以及分層次教學方案的制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3級、2004級學生的分級教學是穩定發展階段,分層次教學的目標、內容、方法日趨完善。
抓兩頭、帶中間,提高課堂效率,促進個性發展。分層次教學不同于傳統教學,學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要實施好分層次教學,課堂教學是關鍵。教師在備課時應精心準備好教學內容以及例題,做到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學生通過討論、分析、發言、聽教師講解,既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又大大增加了學習熱情和求知欲望,同時還增強了勇氣和語言表達能力,加強了團結合作精神。在舉例時題目不能太難,要兼顧層次班級中差生的接受能力。
3.分層次教學的層次設置。學院根據大學英語教學實際、學生的高考和開學初英語水平模擬考試成績,從高到低設置了A、B、C三個層次的教學班。A班,內容較深,選題廣泛,層次較高,主要面向一些英語學習成績突出、解題能力較強的學生;B班,除了注重英語基礎知識講解和技能訓練外適當拓展深度、廣度,主要面向大多數學生;C班,注重基礎知識的講解和基本技能的訓練,授課內容多以課本為主,主要面向對英語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三個層次教學班都設置了固定的教室和授課老師,確保師資配備公平、合理,并采用了不同的教材、教學目標、任務、內容和要求。
三、大學英語分層次教學的啟迪
1.有針對性分層次教學的必要性。首先,推進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實行有針對性的分層次教學,這首先是順應時代的需要。社會經濟、科技文化等各個領域對英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傳統單向式的教學模式,既不利于調動和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更不利于培養學生實際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
其次,擴招使得以同一專業的自然班為授課單位的做法受到了挑戰,來自教學質量參差不齊的地區的學生,各自基礎和接受能力懸殊,結果一部分學生“吃不飽”,另一部分學生“囫圇吞棗”,嚴重制約了學生的興趣。有針對性的分層次教學則有助于解決擴招帶來的一系列問題,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層次班講授不同的內容;大班授課與小班輔導相結合,大班解決大的問題,小班解決個性化的問題,以適應個人的學習進度和個性發展。
學院領導認為對大學英語進行有針對性的分層次教學十分必要。教師形成共識,部分接觸英語早、自學能力強的學生,在上《大學英語》課程之前,已經能熟練地掌握英語知識的一般運用,甚至還可以進行簡單的聽說和閱讀實踐。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另一些來自三校生的學生可能英語水平較差。
2.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學院按照大學英語教學的三個層次:一般要求(C層次)、較高要求(B層次)和高要求(A層次),對學生實施分層次教學,以適應立體化、個性化英語學習的實際需要。從課程設置看,三個教學層次在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知識、運用技能和跨文化交際方面,各有側重。
學院建立了校園大學英語立體化教學系統如英語發射臺、英語答疑網絡平臺、英語視聽室及教學軟件等,這充分強調了個性化教學與自主學習。學生可以根據教師的指導及自己的特點、水平、時間、學習風格等,通過校園網的大學英語多媒體教學系統,隨時隨地學習、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學習內容,同時通過答疑平臺解決學習中的難題。大學英語教研室還適時進行模擬考試、成績分析和評估反饋。學生隨時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達到最佳學習效果。
新的教學模式不僅實現了從以教師為中心、單純傳授語言知識和技能向以學生為中心、更注重培養語言運用能力的轉變,更是為不同起點的學生提供不同的菜單,確定不同的教學進度,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培養特色,使基礎薄弱的學生全面發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打造學生自主學習和個性發展的平臺。
據悉,其它高職院校如寧波職業技術學院等也在嘗試大學英語課程的分層次教學,不同程度地促進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英語教學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張華鈾.以教育對象為根本建立職業教育目標分級制[J].職業技術教育,2017,(31):72-73.
[2]李廣全.高職數學科分層次教學的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19):46-47.
[3]原媛.實施英語分層次教學的初探[J].職業技術教育研究,2017,(4):49.
[4]張鴻蔚.針對民辦院校學生的特點實施分層次教學管理[J].職業技術教育研究,2017,(1):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