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雪梅
摘 要:我國的旅游事業發展頗為迅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數都愿意在假期出行旅游,這也極大的推動力旅游行業的發展和進步,也就需要更多的旅游業的專業管理人才進入這個行業。在現代旅游管理的本科教育體系中,對于專業實習的指導性作用是相對缺乏的,也說明在當前的課程體系之中學生很少接觸到實習和就業應該注意的事項和具體的行動方案,因此在教改中就要特別注重此類問題的研究。
關鍵詞:旅游管理;本科教育;專業實習;課程體系
引言
旅游管理這門學科不僅要求學生學習相關的知識和理論,而且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專業性的管理模式和方法,為以后的實習和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但是當前教學體系中對于某些課程的安排和教學內容的設置上還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與實際的旅游行業發展已經出現了脫節的現象,這就然學生在畢業后很難找到管理崗位的工作,所學習的知識和理論也無法與實際情況相結合。本文通過調查和數據分析的方式來分析這類問題并提出對策。
1 問卷調查和數據分析
為了了解到教師生對于旅游管理專業的本科教學課程的真實感觸和看法,采用問卷的模式來調查和獲取相關的統計信息和數據,一方面能夠得知學生內心對于這門學科的看法,包括對現有課程體系的看法,另一方面通過這種調查方式所得到的數據信息進行深入分析,以獲取當前旅游管理學在本科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和存在的不足。
在調查中要主要針對專業的實習項目選擇和實習效果進行相應的問卷問題設置,并且讓學生評價當前的課程和教學內容的合理性和科學性,自主分析教學體制中存在的一些固有問題,學生希望采用哪種教改方式來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競爭力。以此作為調查的主要內容,進而進行數據分析和總結。下面就總結而來的主要問題進行探討。
2 實習調查反饋出的專業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2.1主干課程專業統一性不夠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規定了旅游管理專業有13門主干課程,③即管理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管理信息系統、統計學、會計學、財務管理、市場營銷、經濟法、旅游學概論、旅游經濟學、飯店管理原理、旅游資源與開發。然而,在對國內8所高校的調查中,只有兩所學校開設了全部的主干課程,部分院校把專業主干課程設在選修課中。這表明當前國內各院校在處理主干課程與院校專業特色課程關系上分歧明顯。
2.2 選修課差異性不強
學生的選修課程內容在很多知識理論和實踐研究層面都存在很大的重疊性,沒有特別突出選修課程所應該具備的特殊性和差異性,缺乏相關專業的職業特點和特色,學生也就無從獲取更有廣泛性和深度的知識。
2.3 專業實踐與實習不足
旅游行業的管理崗位要求工作人員必須具備很強的實踐能力,這當中包括很多專業能力,但是在目前的專業學習和教學課程中缺乏必要的實踐課程,學校和教師在學生實習階段也沒有起到良好的引導和指導作用,而且專項的實習機會很少,起不到鍛煉培養的作用。
3 對旅游管理專業本科教改的建議
旅游管理專業本科課程體系,不僅要考慮學科發展的內在邏輯體系,更要慎重考慮學科專業特點和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以及個性的發展。學校應該統籌全部課程的規劃,嚴格按照教育部規定的主干課程來設置,構建符合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專業化課程體系。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分為素質課程、專業基礎理論課程、專業方向課程、專業技能課程四部分。
3.1 素質課程
素質課教學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自學能力、應變能力,為學生的學習專業知識學習和職業技能的培養做好鋪墊。素質課包括政治、計算機、體育和英語等課程。此外,應開設專業英語課,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使學生了解國外的先進研究成果。
3.2 專業基礎理論課程
專業基礎理論課程是旅游專業重要的基礎課,即教育部規定的旅游管理專業13門主干課程。專業基礎理論課程培養學生掌握旅游管理專業核心基本理論和核心專業知識,使學生對旅游學科的整體框架有一個十分清晰的認識,培養學生專業基礎通用的共同能力,由此形成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最基本的骨架。
3.3 專業方向課程
專業方向課程即選修課,這部分課程重在培養學生在自己感興趣領域的創新和創造力。專業基礎方向課的設置,按照不同工作崗位類別所需要的知識和能力來設置課程,突出學生的差異性。
由于旅游業受到各種主觀因素的影響,其發展現狀在各個地區表現出較大的差異。專業方向課程在課程設置和教學計劃的實施過程中應考慮到當地旅游業的發展情況,在課程設置時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同時將有關當地旅游業發展狀況、旅游資源形成和開發狀況、旅游企業經營形成地方特色課程。
3.4 專業技能課程
在建立穩定的實習基地方面可以借鑒康奈爾大學和北京聯合大學的“產學研一體化”辦學模式。產學研合作教育利用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使課堂教學和學生參加實際工作、教師參與企業教學問題研究進行有機結合。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可以彌補學校實踐設施落后的缺陷,還可以選擇足夠的、具有一定規模的和較高水平的旅游飯店、旅行社等作為學生校外實習的基地。在實際操作中,學校和企業聯合共同制定培養目標、教學計劃等內容。通過“產學研一體化”辦學,充分發揮學校和企業兩種資源的優勢,服務了企業,同時又培養了應用型人才需要的知識和能力,實現校企“雙贏”。
結束語
本文就當前旅游管理類的本科教學改革中發現的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論述,并就相關的解決策略和實施方案進行了清晰的闡述。從中也可以看出我國在旅游管理類的本科教學體制和相關活動中還存在很多的缺陷和不足,這種缺陷主要表現在實習和就業階段,學生缺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也沒有重點體現出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內容,造成學生無論是實習階段還是進入社會求職期間,會遇到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這說明現階段本學科的課程體系和教育機制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希望本文的論述能夠為旅游管理的本科教學改革提供一些科學的建議和意見。
參考文獻:
[1]王晨光.論旅游專業教學改革中的觀念更新[J].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
[2]梅虎,詹澤慧.旅游管理本科生就業傾向與本行業關聯性分析及對策[J].旅游學刊,2014 .
[3]鄭堅強,黃耀麗,李凡.《旅游管理》本科專業知識體系構建的探討[J].商業現代化,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