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福論
摘 要:本文從可持續發展的視角,針對森林培育技術的實施策略展開了系統論述。通過搜集相關文獻資料以及總結實踐經驗,認為當前森林培育工作存在整體質量偏低、培育工作落后的問題,為此,需要在使用森林培育技術的過程中,需要牢牢掌控技術要點,為技術應用做好準備工作,強化對于育苗以及育種環節的控制管理,提升森林整體培育水平,保證林業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森林培育;可持續發展;技術;實施
森林培育工作在造林技術中占據核心地位,直接影響到了林區的整體生長質量和成活率。樹種培育、幼苗栽種、苗木撫育,樹木采伐當中都貫穿有森林培育工作,因此,相較于其他工作而言,森林培育工作更加困難,也需要更多的時間,其本身的價值也是其他工作無法比擬的。森林培育工作就是將苗木栽培技術、種子培育技術、造林育林技術以及林區管理等多項培育技術有效融合,并且肩負起了造林以及日常經營的重任。
1 森林培育現狀
1.1 森林質量整體偏低
2015年,我國森林整體覆蓋面積達到了2.08億公頃,覆蓋率為21.66%,預計到2020年將超23.04%。盡管從總體上看,森林培育情況較為樂觀,可是因為我國人口較多,使得森林人均占有量較小,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從人工林方面看,針闊混交林、闊葉林以及針葉林的比例為30∶47∶50,林分平均郁閉度保持在0.54,純林與速生針葉林相對較少,導致了我國森林資源后續儲備不足,嚴重影響了我國生態建設以及社會的進一步發展。
1.2 森林培育工作落后
從森林資源管理上看,對于中幼林的撫育工作重視程度較低,森林經營管理較為滯后,培育工作落后,撫育間伐的時間不夠合理,導致了森林資源的凈生長量持續降低,平均保持1.2億m3/a的速度銳減,造成森林資源出現了嚴重損失,每年會損失240億元,間伐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2 可持續發展背景下森林培育技術實施策略
2.1 加強育苗技術
2.1.1 采種。在人造林造林之前,對于種子的選擇至關重要。一般來說,各地進行人造林都會選擇當地所生產的樹種,這樣的種子從一開始就能對環境有著完美的適應度。而且因為樹種為當地所有,就不會出現外來物種入侵的情況,也不會因為環境突變而造成無法成活的情況。
2.1.2 種子的調制。在種子的調制中,需要對種子進行干燥。一般來說,加工人員會根據當時的情況去抉擇,采用自然干燥還是人工干燥。如果采用了人工干燥,那么就必須在干燥的時候對溫度進行有效的掌控,否則會出現對種子的傷害。
2.1.3 種子的儲藏。種子的儲藏原則一般就是干燥和低溫,如果資金允許,可以選擇建造種子專用的冷庫來進行儲藏。如果資金不允許,那么只要保持通風,無暴曬即可。
2.1.4 種子催芽。種子的催芽過程一般會根基具體的情況進行選擇,在冬天進行人造林建造的時候,可以根據當前的情況,進行混雪催芽,這樣的催芽方式可以完美的利用自然環境,對資金的需求是非常小的,也是一般情況下慣用的手段。而如果在非冬季,那么也可以采用混沙埋葬的方式,將種子泡水后,置入沙子之中,也能夠有效的進行催芽。這兩種催芽的方法都屬于層積催芽的方式。而如果不選擇層積催芽,那么可以選擇水浸催芽的方法,通過溫水讓種子膨脹,然后通過陽光的催化作用來進行催芽。這兩種方法是當前最常見的催芽方式。
2.1.5 圃地選擇。在圃地的選擇上,一定要根據實際的情況進行最優的選擇。一般來說,最理想的地方是地勢平坦,交通便利,設施和資源齊備的地方。這些地方能夠保證苗圃的一切建設更加的方便。當然,這種情況的地勢一般也符合其他重要用地的情況。那么退而求其次,就要選擇山腳,山腰之類的地方。這些地方雖然沒有前者那么便利,但是其道路情況不復雜,而且水源一般較為充足,這就導致了山腰山腳的地方是最常見的苗圃建設地。
2.2 高效施肥技術
在施肥階段,幼苗生長以及萌芽過程都會出現不同特征,因此需要科學的分配施肥量。保證幼苗可以獲取充足的肥料。此外,從肥料供應階段開始就要對施肥整個過程實施監控,為苗木生產供應肥料,從而完美實現施肥效果,保證苗木能夠健康成長。在保證幼苗的前提下,還需要選用合適的培育方式,從而培育出質量較高的幼苗。
2.3 科學培育方式
在森林培育階段,對于江河沿岸的生態林,為了有效控制水土流失,需要做好江河平緩地帶陡坡首層山脊部分以及100~200m范圍內的森林植保工作。對于公路沿岸生態林,需要充分發揮其本身的景觀以及防風固沙的作用,能夠使用合理密度法以及擇優保留法,對公路兩側100m范圍內的森林開展培育工作。對于諸如高陡坡等環境較差的區域,開展培育工作的時候,需要選擇一些具有較強生命力的樹種,防止出現滑坡的問題。
2.4 合理利用林業機械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于機械的依賴已經越來越嚴重。林業機械從字面意義上來理解,就是用于林業的機械。但是什么樣的機械是林業專用的?這個一直是一個巨大的問題。在很早以前,拖拉機等機械就被應用到了林業之中,但是這種設備完全是萬金油性質的,它可以在很多行業中進行應用,而且其承載的貨物僅僅是運輸,并不能為林業的發展提供多大的貢獻。而一直以來,這種萬金油式的機械都是林業中使用的主要機械。這也極大的限制了林業的發展。但是二十世紀中期開始,由于人力的價格不斷增加,就讓林業備受勞動力的限制。為了改變這種情況,系統的林業機械研發才開始進行,也真正的出現了一批林業機械。由此可見,林業機械的發展時間是較短的,還有更大的完善空間。
和世界相比,我國的林業機械發展更加的晚。這主要是因為我國對于木材的使用主要是依賴進口,而不是自行砍伐。這種情況看起來與我國國情并不相符。因為我國的是一個國土面積廣闊的國家,而且森林眾多,木材儲備量較大。但是我國對于林業的重視程度卻較低,主要是因為環保和我國的一些樹木并不適合當做木材的緣故。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世界中的林業機械逐漸完善,開始大規模推廣的時代。我國方才進行林業機械的引進和研究。但是,我國的林業機械研究時間較晚卻不代表我國的林業機械制造和使用水平達不到世界頂尖的標準。在當前來看,我國的林業機械幾乎遍布了林業行業中的每一個角落,無論是日常的防病蟲害機械還是后期的木材加工機械,在我國都是非常完備的。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國科研能力和經濟實力的極大提高。并且我國對于林業的規劃也已經從單純的木材目標使用到了環保目標。因此,我國的林業機械使用中,已經出現了以日常養護機械為主,減少木材砍伐機械使用的趨勢。這是我國林業發展的一次巨大轉型。因此,實行機械化可以加快工作的完成,節省大量的人力。可以說,機械化是林業再次煥發生機的一個保障。
3 結束語
森林培育技術是林業產業發展的必備基礎以及核心所在。在當前林業發展日益受到關注的背景下,林業發展重要性日益凸顯。在此背景下,強化森林資源培育工作,不斷創新森林培育方法和技術,有助于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實現。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需要做好育種以及育苗工作,強化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提升森林質量,保證森林產業效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1]趙小濤,何細女.強化森林培育技術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J].花卉,2017(16):137-138.
[2]姚麗芳.基于可持續發展背景下森林培育技術的實施策略研究[J].山西農經,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