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仲秋 朱萬昌 張楠 張利軍
摘 要:本文闡述了大興安嶺天然平榛經營林的選擇和區劃,提出了復壯、合理密度和撫育技術,介紹施肥、灌溉、花果管理和災害防控措施,確定了榛實采摘時間和方式方法。
關鍵詞:平榛;經營管理;災害防控
在林區主伐停止的今天,經濟樹種越來越得到重視,平榛(Corylusheterophylla Fisch)作為大興安嶺東南坡天然分布的主要經濟樹種[1],其野生狀態下生長和結實不理想,通過經營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結實量[2],增加經濟和社會效益。
1 經營技術
1.1 平榛林選擇:選擇符合《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規定的天然平榛林,榛樹覆蓋度達到40%以上,且集中連片,面積≥0.7hm2,坡度在20度以下的任何坡向的均可經營。初次經營一般在秋冬季節至早春,可以結合林業其它作業進行。
1.2 區劃:根據地塊自然地形地貌劃分成若干個小區,每個小區面積為0.7-1.0hm2。小區間用道路分割,區間道路寬3m左右。小區內帶狀分割成3-5個作業區,每個作業區面積0.2-0.4hm2,作業區間用2m寬的作業道分開(順山)。坡度大于10度山地或丘陵,順坡間隔50m留一條2m寬的作業道,沿等高線間隔約30m留一條2m寬的作業道。
1.3 復壯:天然狀態下的平榛生長殘次不齊,結實量較低,復壯可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復壯主要是對天然平榛林進行平茬,平茬方式建議采用帶狀。對平緩(≤5°)的榛林進行南北向帶狀平茬,山地(>5°)沿等高線(橫山)進行平茬。平茬帶寬1.0-2.0m,保留帶寬4-6m,4-5年輪作一次。茬高≤10㎝為宜。同時將榛林內非目樹種及雜草全部清除。
1.4縛調整密度:平榛密度直接影響榛實產量。結合平茬作業,去掉榛林內過密株、病蟲害株和生長不良、機械損傷株,達到留優去劣、通風透光、促進結實的目的。對生長稀疏地段,可從密度大的地方挖苗,補植到空地或過稀的地方;也可用人工繁育的苗木補植。實驗證明:1年生榛林密度25±3株/m2,2年生榛林密度20±2株/m2,3年生榛林密度15±2株/m2,4-5年生榛林密度10±2株/m2[3]。
1.5 撫育:主要是清除榛林內其它樹木、雜草、過密萌條,每年進行2-3次。第一次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清除上年生長后期的萌生枝,以后各次結合除草進行。修枝是去除影響植株結實的枝條,一般在植株休眠期進行。
2 管理技術
2.1 施肥:為提高榛林的生長和結實能力,嚴格執行《肥料合理使用準則通則(NY/T 496)》規定。肥料應選用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登記或免予登記的,不對環境和榛果品質產生不良影響,追肥在5月下旬-6月上旬果實膨大和新梢生長期進行,施尿素600-750㎏/hm2。7月上旬堅果迅速發育期及花芽開始分化期,根部追施二胺或復合肥600-750㎏/hm2。葉面肥在生長季節噴施0.3‰-0.5‰氮素或磷酸二氫鉀。噴施時間在10點前或16點后,以免葉部受害。
2.2 灌水:大興安嶺早春干旱,灌水可確保榛樹正常生長和開花坐果。水質要達到《綠色食品產地環境技術條件(NY/T391-2000)》中規定的灌溉水質。一般在 4月下旬至5月末對榛林噴灌或漫灌3次左右。
2.3 花果管理:當雄花伸長后,尚未散粉時把花穗摘下,放在干凈有陽光的室內,攤在白紙上,待花粉散出時,收集于瓶中,放在0-5℃處保存備用。雌花開放期如連遇不良天氣,可采用人工輔助授粉。當雌花柱頭全部伸出時(5月上旬),選在陽光充沛無風天氣進行人工授粉,方法是用毛筆點授或袋裝散授。加強榛園管理,保證樹體正常生長發育;加強樹體內營養的積存,改善花芽發育狀況,防止空?;虬T仁,提高坐果率。
3 災害防控
3.1 防霜:主要是防晚霜,晚霜不僅影響植株的生長,并造成果實減產。
熏煙法是根據春季霜凍降溫預報,準備半干不濕的稻草、麥稈、鋸木屑等均勻灑在林地周圍,40-70堆/hm2,每堆15-20㎏,當夜間降溫到0℃時,點燃草堆。
灌水法是早春向林地灌水或噴水1-3次,可降低土溫延遲萌芽和開花時間,預防霜凍或減輕危害程度;易可根據春季霜凍降溫預報,當夜間降溫到0℃時,向林地持續噴水。
果樹防凍劑可使果樹花芽在零下10-12℃時不受凍害,并持續15-20d有效。在晚秋植物休眠前、霜凍或寒潮來臨前3-7d、早春植物發芽前后、開花前后、突遇低溫凍害后、連日雨雪或寒冷天氣轉好時均可使用。
3.2 病蟲害防治:以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實施綜合防治,有效控制病蟲害。防治方法有營林措施(栽植優質無病蟲苗木;加強水肥管理、合理控制結實率等措施保持樹勢健壯,提高抗病蟲能力;合理疏枝,保證樹體通風透光,惡化病蟲生長環境;清除枯枝落葉,剪除病蟲枝果,減少病蟲源,降低病蟲基數)、物理防治(主要針對有趨性的害蟲,根據其生物學特性,采取糖醋液、誘蟲燈、高壓電網等方法防治)、生物防治(應用蘇云菌桿菌、舞毒蛾核型多角體病毒、白僵菌,保護利用寄生蜂、食蟲蜘蛛,招引和保護益鳥等昆蟲天敵)、人工防治(撿除蟲蛀果、蟲癭,清除感病植株)和化學防治。
3.3 化學防治:按照《農藥安全使用標準(GB4285)》規定執行。選用低毒無殘留農藥,劑量按說明書使用。主要防治對象的具體防治方法如下:
榛實象甲:5月上旬向林地表面和林冠噴灑觸殺劑和熏蒸劑(1:1)防治成蟲。5月中旬-7月上旬每隔15d向林冠噴灑一次觸殺劑和內吸劑(1:1)防治成蟲和幼蟲。8月人工摘除蟲蛀果。
榛黃達癭蚊:5月向林地表面和林冠噴灑觸殺劑和熏蒸劑(1:1)防治成蟲;用熏蒸劑趨避成蟲在寄主上產卵。5月下旬-6月中旬向林冠噴灑觸殺劑和內吸劑(1:1)防治幼蟲。
食葉害蟲:主要危害種類有榛卷葉象甲、櫟長頸卷葉象甲、折帶黃毒蛾、榛尺蠖、舞毒蛾、刺蛾、大水清蛾、蛺蝶等。生長期向葉面噴灑熏蒸劑、觸殺劑、內吸劑。
白粉病:6月下旬-7月下旬每隔15天噴一次殺菌劑。
4 果實采收
大興安嶺地區8月下旬-9月上旬成熟。當榛果種苞變黃、果實變黃褐色時采摘。采收時先陽坡、后陰坡,先采株叢上部、后采株叢下部及內膛果實。防止掠青和果實落地造成減產。
參考文獻
[1]霍宏亮,馬慶華,李京璟等.中國榛屬植物種質資源分布格局及其適生區氣候評價[J].植物遺傳資源學報,2016,08(第5期):801-808.
[2]朱萬昌,唐仲秋,張楠等.大興安嶺天然平榛潛在結實能力分析[J].防護林科技,2017,05(第5期):44-45.
[3]朱萬昌,唐仲秋,張楠等.大興安嶺天然平榛最佳結實因子分析[J].防護林科技,2017,03(第3期):26-27.
作者簡介:唐仲秋(1962-),男,工程師1985年畢業于內蒙古林學院林業專業現從事經濟林培育、經營管理及產品開發的相關研究。
通訊作者:朱萬昌(1960-),男,高級工程師1982年東北林學院林業專業畢業現從事經濟林培育及經營管理的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