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靜
【摘 要】如“互聯網+”時代的帶來,既給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又給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機遇,為了能夠趨利避害,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務必要改革創新,自覺自愿地去適應高等教育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常態。本文首先分析了互聯網+時代給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其次,深入探討了互聯網+時代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開拓創新措施,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互聯網+;學生黨建;服務組織模式
1.前言
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網絡已經成為了廣大人民群眾生產生活中必需的一部分。在全國第12屆3次會議(2015年)上,李克強同志首次提出了"互聯網+"的概念,并將其作為國家戰略推廣實施。隨著“互聯網+”的日益深入,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也面臨著轉型、升級換代的情況。“互聯網+”時代的帶來,既給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又給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機遇,為了能夠趨利避害,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務必要改革創新,自覺自愿地去適應高等教育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常態,進而有效實現高校黨建工作的提質增效。本文就互聯網+時代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全程化機制進行研究。
2.互聯網+時代給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帶來的機遇
“互聯網+”的主要措施就在于深度融合經濟社會及互聯網技術,以此來推動技術進步、效率提升和組織變革,進而提升經濟社會各領域的生產力與創新力,形成一種新型的社會經濟發展模式。從目前來看,全球經濟社會產業都面臨著新一輪的科技革命與產業提升,“互聯網+”顯示出了廣闊的應用前景與無限的發展潛力,已經深入影響到社會經濟的各領域。
互聯網+時代給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將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與“互聯網+”相互結合,能夠推陳出新、把握機遇,形成“1+1”遠遠大于2的效果。“互聯網+”時代快捷、海量的咨詢能夠較大幅度地提升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工作效率和科學化水平,能夠讓“面對面”、“點對點”的信息溝通交流模式來代替過去那種“點對面”的信息溝通交流模式,能夠將中國共產黨最新的政策方針在第一時間內及時地發送到每一位學生黨員;與此同時,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還可利用互聯網平臺來建立“線上”黨建工作,支持開放共享、師生互動,無疑能夠讓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變得更加系統化、規范化、公開化。
3.互聯網+時代給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帶來的挑戰
3.1對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隊伍帶來的挑戰
傳統的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隊伍成員主要是學生輔導員或者高校黨務工作者,大多都是采用灌輸式的教育方式。在信息不對稱的時代,這種灌輸式的教育方式無疑能夠取得較佳的效果,但是在互聯網+時代則不然,每個人都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來自由地輸出或者獲取咨詢。當前的大學生群體均是長期被自由思想、網絡平等理念深深浸染的,若還采用灌輸式的教育方式,那么必然很難取得較佳的效果,甚至還會適得其反。有鑒于此,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隊伍若還及時地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不努力去提高自身素質,不能對“互聯網+”時代的工作規律與思維方式進行及時地掌握,那么一定會出現“新辦法不會用、老辦法不管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的問題。
3.2對高校大學生組織行為帶來的挑戰
從目前來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主要是面向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和學生黨員等。當前的大學生普遍是“90后”,他們大多都是利用互聯網渠道來獲得對中國共產黨和社會的認識,并且還會通過微信、QQ、論壇、微博、博客、MSN等多種方式來發表自己的看法。南振中先生(新華社前總編輯)曾經說過:中國存在著兩大重要的輿論場,分別是“民間輿論場”與“主流媒體輿論場”。而大學生群體對于中國共產黨和社會的認識程度和思想動態就是“民間輿論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大學生希望能夠通過互聯網來參政議政、來對周邊發生的大事小情提出個人的建議和思考,也亟需黨建知識教育多樣化,最好能夠實現在線黨建知識教育。
4.互聯網+時代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開拓創新
4.1“互聯網+教育”,打造實時在線黨建知識教育
在“互聯網+”發展背景下,各種新生事物層出不窮。雖然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已經開展了多年,但若要永葆動力,那么就需要吸取“互聯網+”的營養,并且在此基礎上大膽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夠大幅度增加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有效性。基于國務院發布的“十三五”規劃綱要和《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來看,應該要構建出“終身化”“網絡化”“個性化”“數字化”的黨建知識教育體系,最終達到“時時可學”“處處能學”“人人皆學”的學習型社會,這也是“互聯網+”發展背景下對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提出的挑戰和問題。
有鑒于此,應該通過“互聯網+教育”來打造實時在線黨建知識教育。從目前來看,網絡教育就是一種較佳的解決途徑,高校黨務工作者可結合黨建知識教育內容來制作若干個教育課件,并且將這些教育課件上傳到網絡上,結合學生黨員的具體特點來推送不同的課程。學生黨員可以隨時隨地選擇學習時間,只需要登陸互聯網平臺或APP軟件就可多次重復學習及個性化選課,還能夠與平臺上的學生黨員實時互動、并且可以與高校黨務工作者進行在線溝通交流。通過這種新型的黨建知識教育方式,能夠讓廣大學生黨員及時吸收豐富的、新鮮的黨建知識,促使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可持續性發展。
4.2建立快速反應機制,增強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時效性。
“互聯網+”發展背景下,各種新生事物層出不窮,各種技術更新換代速度也日益加快,原來的高校學生黨建內容很有可能就會過期失效,這就更需要注意時效性,以便能夠及時地將最新的黨建知識、最新的政策方針、最新的理念傳遞給廣大學生黨員。而要實現這一目標,那么就需要高校黨務工作者能夠有較高的敏銳性,要指派專職人員來對與黨建、社會經濟最新發展動態予以實時了解和關注,并且還要對國家、地方新頒布的法律法規、政策制度都予以深入研究,這樣無疑能夠有效“把控”住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內容及方向。值得注意的是,在"互聯網+"發展背景下應該要有全球化的視野,要積極將相關的、優秀的、先進的國內外視頻引入到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中。
4.3打造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直通車
“互聯網+”平臺是一個共享互動、平等參與的平臺,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可基于“互聯網+”平臺來對工作方法進行改進、來對交流渠道進行拓展,擴大學生黨員的監督權、知情權和參與權。除了不得不需要保密的事項及工作之外,要努力推動學生黨支部工作“陽光公開”,讓監督之風、民主之風在學生黨支部中蔓延開來,以此來真正做到以公開促公平。與此同時,要進一步對黨務公開形式進行改革創新,可通過在線交流、“書記信箱”、公眾號、黨建官網、網絡測評等多種方式來打通黨內外交流屏障,讓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學生黨員,甚至普通學生都能夠參與其中。
5.結語
總之,在互聯網+時代建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全程化機制是極為重要的,務必要以互聯網技術為載體,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更好地服務廣大學生黨員為宗旨,不斷提高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有效性、科學性、規范性。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宣傳部宣傳教育局,教育部社會科學研究與思想政治工作司,共青團中央學校部組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學習輔導讀本[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2]嚴一平.高職學生黨的基本知識全程化教育機制探析[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1.20(02):181-186
[3]任新鋼,崔春花,丁貞棟.高校學生黨員全程化培養的理論依據與實踐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2015.18(06):120-124
[4]李偉,伍嶺.論新時期高職院校學生黨的基礎知識全程化教育的路徑[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17(12):191-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