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國
[摘 要]在素質教育理念與創新教學元素有機融合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師應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及時轉換課堂的教學思路,利用微課組織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練習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誘導學生主動投身于知識的海洋,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構建完善的認知體系,明確未來的奮斗目標,順利走上一條全面發展的創新之路。在數學課堂合理應用微課,既能夠消除學生的抵觸情緒,打消學生的認知顧慮,促使其階段性成長任務的圓滿完成,又可以優化課堂的整體結構,為各項人才培養計劃的實施奠定下堅實基礎,助推著教育現代化進程的持續加快。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微課應用;研究;分析
新的微課時代已經來臨,一名優秀的數學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服務,確保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學習能力綜合發展目標的順利實現。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導,學生常常被動接受知識,盲目參與活動,課堂活躍度不足,自學機會少之又少。教師一味地沿用單一教學方法,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數學概念、公式,不考慮學生是否能夠深入理解與消化,師生關系不夠和諧,教學質量越來越差,枯燥乏味的課堂氛圍還使學生衍生了嚴重的抵觸情緒,學科成績的進步空間十分有限,阻礙著初中教育事業的長遠規劃與可持續發展。為此,使用微課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動態教學就顯得十分必要且關鍵。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任何教學方案的規劃設計,都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意愿,滿足學生的內心需求。興趣就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微課資源豐富,實用便捷,可以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主動的探究熱情,讓數學課堂煥發新的活力,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學生成為了課堂的真正主人,對于基礎知識的認識會更加深入,后續重點、難點問題的解決也會顯得非常容易了。比如,學習“幾種常見的統計圖表”相關內容時,教師就可用微課形式設計新課導入環節。由于傳統的介紹與繪制統計圖表的方式過于枯燥與繁瑣,不僅不易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在課堂上繪制還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事先將統計圖表的繪制過程制作成動畫視頻,在課堂導入中展示給學生,借助新穎的形式讓學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從而激起他們學習統計圖表制作方法的興趣,最終為教學質量的優化做好準備。
二、教學內容豐富多彩
初中生生活經驗不足,想象能力較弱,對新事物的認知存在一定的障礙。將微課引入到數學課堂,很大程度上將數學教學內容變得具體形象,圖文結合,將一些數學原理借助微課中的變化過程度的演示、模型的模擬等形式展現給學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識,提高數學教學的效率,同時使初中數學課堂變得豐富多彩。比如,教學“認識各種幾何圖形”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中提供的空間圖形的各種組合、剪裁、拆分等方式,以動畫的形式向學生展示各種圖形之間的相互轉化和組合過程,讓學生對這些過程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促使學生自己動手進行探索。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就會逐步了解各種幾何圖形的內在聯系,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這樣,微課就能夠將憑空想象的數學變得更加具體生動,發揮學生的主觀性,獲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三、及時突破重點難點
傳統的教學,遇到抽象的概念,教師就反反復復地講述,有的時候越講述學生越聽得糊涂。如果利用微課演示將抽象的知識變為形象具體的知識,那樣學生更容易理解。現代化的教學方式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解決重難點已經不是什么問題。比如,利用微課,輕輕點擊鼠標畫出各種正多面體,然后對畫出的圖形進行各種各樣的操作,一邊操作一邊觀察,平移時圖形會怎么變化,旋轉時怎么變化,縮放時怎么變化,分割圖形時它又會怎么變化,取截面時圖形怎么變化,在電腦上一一顯示出來,學生看得清清楚楚;微課還可以把圖形的表面展開后,觀察圖形怎么變化,把立體的多邊形放到平面上看,會是什么樣的等,如果拿實物進行演示,那可是比登天還難。數學的學習,往往是數和形的結合,通過數的變化看形的變化,通過形的變化看數的變化,兩者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平移、旋轉、分割、縮放、截取、展開等運動和變化展現在學生面前,也是數的一個變化。再如,學習“三角形的三個角平分線相交于一點”時,以前的做法都是教師在黑板上邊畫圖演示,學生在下面觀察理解,空間感強的學生能理解透,空間感不好的學生如聽神話,聽的稀里糊涂。假如利用微課,在電腦上演示,畫一個三角形,利用菜單命令,三條角平分線瞬間就能畫出來,然后觀察,三條角平分線總是相交于一點,教師可以隨意拖動三角形的一個頂點,讓其形狀發生不同的變化,然后在觀察角平分線的變化,不管怎么三角形怎么變化,三條角平分線總是相交于一點。這樣學生就能直觀形象地理解,教師也無須反反復復的講述,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信心。
四、豐富微課表現形式
學生在使用微課時是通過互聯網來實現的,教師并沒有直接面對面地對學生進行監督,因此學生很容易走神或者注意力不集中。這就需要教師在進行微課設計時應該綜合運用多種新媒體技術,能夠用圖表說明的內容,就盡量用圖表而不用文字。在例題中,多增加與生活相關的圖片,以此拉近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距離。比如,在學習“函數”時,對于一次函數、二次函數,學生很容易產生混淆,那么教師在教授完這兩個知識點之后,應該在微課中以圖表形式將這兩個函數的特點進行展示對比,從而讓學生一目了然,對所學知識有更為牢固的認識。
五、結語
對于初中學生來講,部分數學知識點比較抽象,學習難度較大,并且在課堂教學時間內,學生也不能45分鐘集中注意力。因此,就可以將微課教學模式給應用到初中數學教學中。微課程一般在10分鐘以內,能夠突出重點,有著較強針對性,學生結合個人需求和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對微課內容自主選擇,將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充分發揮了出來。實踐研究表明,這種教學模式比較的科學和高效,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劉蕾.淺析微課程在輔助中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10)123-125.
[2]呂發成.微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10)99-101.
[3]陳俊武.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數學應用題教學的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16(11)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