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亞娜
摘要 介紹了紅枸杞的特征特性,總結其栽培技術,包括扦插繁殖、整地栽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采收加工等方面內容,以期為紅枸杞種植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 紅枸杞;特征特性;栽培技術;甘肅肅南;明花鄉
中圖分類號 S567.1+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1-0106-01
肅南縣明花鄉位于巴丹吉林沙漠南緣,地處河西走廊中部的沙漠地帶、祁連山北麓,平均海拔1 381 m左右。肅南縣屬內陸沙漠性氣候帶,年平均氣溫7.6~8.0 ℃,無霜期173 d,地下水資源豐富,水位高,年日照時數3 110 h;境內日照充足,熱量資源豐富,但降水稀少,蒸發量極大,氣候干燥。
枸杞是茄科枸杞屬的多分枝灌木植物,果實稱枸杞子,嫩葉稱枸杞頭,常見的有紅(黑)色枸杞[1]。肅南縣明花鄉自2014年引進寧夏紅枸杞并在該鄉以前灘、刺窩泉、灰泉子3個村試點栽培,不同地域年收益在4.5萬~9.0萬元/hm2之間。實地調查結果表明,豐產期紅枸杞年產鮮果3~5 kg/株、干果1.0~1.7 kg/株,折合產鮮果6 300~10 500 kg/hm2、干果2 250~3 600 kg/hm2,純收益為11.25萬~18.00萬元/hm2。近年來,肅南縣明花鄉前灘、刺窩泉、灰泉子村的枸杞種植大戶立足當地資源優勢,以轉形式、調結構、促發展、提增效的農業發展模式進行紅枸杞栽培。現對紅枸杞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進行總結,以供參考。
1 特征特性
枸杞原產地為青海海西州柴達木盆地周邊,主要分布在北緯35°~38°、海拔2 600~3 300 m、年降雨量30~80 mm、年均溫4.6~4.8 ℃的地區,如都蘭縣香日德、諾木洪和德令哈、格爾木等地區的戈壁荒灘,這些地區冬天寒冷,夏天高溫,光照強,晝夜溫差較大,自然生長環境條件較嚴酷。枸杞在甘肅有少量出產,品質最優,為地道藥材。
獨特的環境造就了紅枸杞喜光,稍耐蔭,喜干燥涼爽氣候,較耐寒,適應性強,耐干旱,耐堿性土壤,喜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忌黏質土及低濕環境的生活特性和極高的營養價值,以肥沃、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弱堿性砂壤土栽植為宜,自然壽命為40~60年。明花鄉屬于典型的內陸沙漠型氣候區,當地獨特的自然環境條件,砂質土壤,晝夜溫差較大,水礦物質含量高,地勢高寒,氣候干燥,特別適合種植紅枸杞。紅枸杞具有重要的美容保健和醫用價值。枸杞子中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VA、V1、V2、VC和鈣、鐵等營養物質,有提高機體免疫力的作用,有補氣強精、滋補肝腎、抗衰老、止消渴、暖身體、抗腫瘤的功效[2-3]。
2 栽培技術
2.1 扦插繁殖
圃地選擇對枸杞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圃地條件好,就能以最低的成本培育符合需要的優質苗木,從而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枸杞苗圃地宜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排灌條件好、病蟲害危害程度低的地方。明花鄉土壤屬弱堿性土壤,極適宜紅枸杞苗的生長。
肅南縣明花鄉現已成功運用植物的營養繁殖技術(扦插繁殖)進行紅枸杞育苗。該技術不受季節限制,育苗時僅需截取長1~2 cm枝條,插入疏松潤濕的土壤或細沙中,利用其再生能力,5~7 d生根使之抽枝,成為新植株[4]。50~60 d即可移出育苗棚進行戶外種植。該技術的運用,能夠保持母體的優良性狀,滿足短期內紅枸杞種植用苗需求,適宜于紅枸杞的大面積推廣。
2.2 整地栽植
枸杞生長發育所需營養基本從土壤耕作層獲取。因此,在枸杞從育苗盤移至田間之前,應清除圃地雜物草根,施入腐熟農家肥(羊糞最佳)30 t/hm2、氮磷鉀復合肥300~450 kg/hm2,施肥后及時深翻后耙平地面,營造適宜于根系繁衍生育的土壤條件,達到培肥地力的目的。
苗木栽植要控制合理的密度,保證苗木個體有足夠的營養空間,在生長發育健壯的基礎上獲得理想的合格苗產量。根據苗木培育年齡、經營條件和自然條件,紅枸杞的合理培植密度為2 250~3 000株/hm2,這樣既不影響紅枸杞的生長和果實的采摘,又不浪費土地資源。
2.3 土肥水管理
一般于春季3月進行淺耕,可起到疏松土壤、活化土壤養分、提高地溫、清除雜草、殺滅土內越冬害蟲蟲蛹的作用。5—8月中耕除草、科學追肥,早期以氮肥為主,后期多施磷肥、鉀肥。
枸杞耐旱,澆水無需太頻繁。應根據樹齡、栽培密度、葉面積、溫度、土壤質地、降水量、土壤肥力、地下水位、枸杞生育期進行合理灌水,盡量做到淺灌、勤灌、適時灌水。一般年灌水7~10次,灌水量3 000~9 000 m3/hm2。
2.4 整形修剪
紅枸杞栽植當年可開花結果,以3年掛果為宜,5年進入盛果期。因此,整形必須在定植前3年完成。定植當年在高度30~40 cm處短截,留4~5個發育良好的主枝,此為第1層,然后每30~40 cm留1層,每層留3~5個主枝條,最終將整個樹形修剪成一個3~4層的傘狀形態,在此基礎上每年對其進行適當的修剪整形,目的是保證每株紅枸杞可有幾十株結果的骨干枝條,從而保證產量[5]。
2.5 采收加工
采收是成熟的枸杞果實經人工分批一粒一粒從樹上采摘的過程。紅枸杞的成熟采果期一般在6月初至11月中旬,歷時逾5個月。根據果實成熟度范圍分夏果期、休果期、秋果期3個階段。6月中旬至8月中旬為夏果期,8月中旬至9月中旬為休果期,9月中旬至11月中旬為秋果期。一般來說以夏季的果實最好,皮薄、肉厚、籽少、粒大,當果實黃紅或變為鮮紅色,果實飽滿后即可采摘。漿果采摘后要選擇地面平坦、空曠通風、衛生條件好的地方及時晾干,并在陰涼的地方存放。枸杞果實制干后,及時脫把去雜,根據各級果實大小,用不同孔徑的分過篩進行分級包裝。
3 參考文獻
[1] 周元滿.枸杞的利用價值、栽培技術及產業化開發[J].防護林科技,2005(1):74-76.
[2] 莊衛紅.枸杞的價值和栽培技術[J].上海農業科技,2011(2):70-71.
[3] 崔愛萍,王年鎖.枸杞的價值及栽培技術[J].山西林業科技,2000(4):31-34.
[4] 韓多紅,朱杰,王向東,等.鹽堿地中寧枸杞豐產栽培技術[J].林業實用技術,2012(2):33-35.
[5] 馬順虎,周艦,何玉賢.柴達木地區寧夏枸杞栽培技術[J].青海農林科技,2008(2):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