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睿
內容摘要:本文分析了消費升級大勢及特點,以及流通的現狀與問題,指出物流與新零售的全面融合是在控制成本下實現商品快速組合與轉換、滿足個性化需求的關鍵,是流通業供給側改革的基座。同時文章闡明了物流與新零售融合的關鍵因素,并提出了具體的對策。
關鍵詞:新零售 物流與供應鏈 全面融合
流通領域的現狀與主要問題
(一)零售終端
上世紀90年代末至21世紀頭十年,我國消費品行業經歷了從物資匱乏到商品極大豐富的過程,這一階段解決了溫飽型需求,伴隨著城市化進程,進入了大眾消費時代,零售業態也幾經變化。傳統百貨公司逐步走向高端化,以品牌服裝、珠寶首飾、化妝品為主要經營品種,以城市富裕人群為目標客戶。購物中心則配以特色餐飲,但除餐飲外,百貨類營業額增長較慢。以大眾消費為目標的綜合性超市以及一些家電、電腦、家居、餐飲等連鎖機構成為零售王者。近年來滿足大眾最后一公里消費需求的便利店發展迅猛。除此之外,城市、鄉鎮存在著海量的獨立店,以滿足居民方方面面的需求。總體來說,我國零售行業集中度還不高,變化整合創新的空間還比較大。
零售終端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第一,成本趨勢性上漲。主要表現在場地租金、用人成本、融資成本等連年上升,對實體零售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構成了較大的壓力。第二,實體零售企業商品經營范圍有限,在適應消費新態勢、經營新品類和引入新品牌方面步伐較慢、敏感性較差。在經營中不斷受到來自電商在品類與價格方面的沖擊。第三,目前實體零售多數還停留在商業地產+賣場模式,并未進入發達國家所謂的先進零售階段,在零售場景、零售服務、購物體驗方面存在諸多缺失,在當今新一代消費者購物既重物質滿足又重精神滿足的情況下,原有模式顯然不能適應發展需要。第四,信息化基礎不足,面對新的消費需求與競爭,智能化的信息技術投入遠遠達不到要求。
(二)電子商務
作為近10年來發展迅猛的電子商務B2C模式,極大改變了城鄉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同時也極大改變了社會商品零售的格局,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電商零售額占到全社會零售總額三成不到,利潤卻超過一半。原因在于電子商務品類眾多、更新快,銷售基本無邊界,渠道更直接、成本更低,網站銷售與物流協同性好,供應鏈管理效率更高,從而對實體零售業起到了顛覆性作用。
面對新的消費環境,電子商務B2C模式也顯現出了一些弊端,比如網購天生缺乏用戶良好的購物體驗,消費者缺少觀看、試用實物的環節,也缺乏對于商品的解說與導購,更談不上用戶間的直接交流了。同時網上商品質量參差不齊,假貨、山寨貨很多,缺少商品質量追溯體系。總的來看,與品牌商品相對應的購物環境與體驗缺失,電商零售模式也面臨著變革。
(三)分銷系統
分銷是終端零售環節的上游,就商品零售的分銷系統來講,目前所呈現出的特點是:各行業千差萬別,比如家電經過連鎖化變革后,分銷渠道比較直接,信息化程度好,效率較高;快消品行業分銷系統整合正在進行中,原來基本以區域代理商為主,規模小、分散、運行成本高,目前新一代分銷商從城市開始,以信息化與配送為支撐,面向區域以及全國整合分銷系統;比較原始與落后的是生鮮商品的分銷系統,還是以產地、銷地農貿市場為主,銷售半徑短,商品儲存條件差,損耗多,中間加價環節多,滿足不了消費者對于新鮮、健康、安全的要求。因此,分銷系統發展主要與行業產品特點以及行業競爭格局有關,更進一步與消費者當前需求偏好以及由此作出的分銷系統調整有關。
(四)物流與供應鏈
零售業的物流與供應鏈是行業運營的支撐系統,不僅連接著原料供應商、生產商、分銷商、零售商以及網商等供應鏈成員,同時也融合了信息服務、物流服務、金融服務以及設計、品牌與營銷服務。更重要的是保證供應鏈成員的協同運營,提高供應鏈效率。目前零售業物流與供應鏈的發展狀況與上述終端商業模式以及分銷系統緊密相關,同時電商高水平信息化帶來高效率,并呈現出整合實體零售的勢頭。經歷過充分競爭的家電、通訊、電腦業物流與供應鏈集約化程度高,供應鏈運營效率普遍較高;快消品行業集中度有所提高,但物流與供應鏈整合剛剛起步;生鮮產品物流與供應鏈需要依靠冷鏈系統的大規模投資,新的行業組織方式正在變革中,物流與供應鏈處于較低的發展水平上。
新零售的內涵與目標
國內“新零售”概念的提出源于2016年10月杭州云棲大會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對于新經濟的論述:“純電商時代很快會結束,未來的十年二十年,只有新零售一說,也就是線上線下和物流結合起來,才能誕生真正的新零售”。觀察國外情況,以亞馬遜為代表的電商企業,同樣是以數字化技術為依托,改造物流與供應鏈,由線上向線下整合零售;而原有的實體零售店則加強線上業務,從實體向線上整合零售。可見,“新零售”在世界范圍內都是一個重要的發展趨向。
國內“新零售”概念提出的大背景,概括起來就是:人口結構變化,“80后、90后”新生代成為消費主體,消費理念與消費文化更新;城鎮化進一步發展,居民收入水平穩步提高,由此對國內零售模式提出了全新要求;信息技術與供應鏈技術日新月異,為新零售的實現提供了必要的技術保障。
學術界對“新零售”內涵的界定是:“所謂新零售,就是利用互聯網的先進思想和技術,對傳統零售方式加以改良,用最新的理念和思維作指導,將貨物和服務出售給最終消費者,它并不是簡單地O2O與物流的融合,同時還要融入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它包括全渠道又超越全渠道,打破過去所有的邊界,以一種全新的面貌與消費者接觸”。“新零售”就是為新消費時代而生的,“新零售”就是要適應消費的最新變化,滿足新一代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改造傳統的零售模式及其供應鏈組織方式。因此,新零售的具體目標應該包括:以滿足各類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為最終目標;創新零售業態和商業模式;注重場景體驗與服務;品牌塑造與品類更新,貨真價實;物流系統對商品快速的組合與轉化;精益化經營,全供應鏈上的數字化信息管理。“新零售”要求全面改造商品流通體系,直接體現為產業鏈前臺——零售終端業態與模式的變換,而更加基礎的在于產業鏈的后臺——物流與新零售的融合,它是新零售實現的保障,是產業鏈效率與成本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