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招華
[摘 要]小學數學中枯燥的字符、公式等充斥著教材,計算問題更是層出不窮,對于基礎較為薄弱,思維能力還處于啟蒙階段的小學生來說,難免感到力不從心,如今在科技力量的支撐下,我國的小學教育與多媒體逐漸融合,教師應與時俱進,充分發揮出多媒體的教學優勢,借助視頻或者音頻的直觀展示形式,在數學課堂上動態化演示抽象的數學內容,但目前的數學多媒體教學中,仍就凸顯了諸多的教學弊病,教師應對癥下藥,及時幫助學生排憂解難,在恰當的實際導入多媒體輔助,揚長避短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多媒體;教學;問題;對策
多媒體教學是新課改變革下的有利輔助工具,同時并不能完全替代小學數學的傳統教育形式,教師應認清多媒體的優勢,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提煉出契合小學生認知理解的相關元素,以多元化的形式指引學生不斷自主探究,扭轉課堂的角色定位,以多媒體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學生的互動積極性,在多媒體的指引下,學生透徹的領會數學的內涵,前期教材中的枯燥內容到實際問題中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教師應基于學生的水平分析多媒體的應用策略,開啟小學數學教育創新的新篇章。
一、多媒體創設情境
小學數學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與邏輯性,多媒體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規避抽象問題的重復展示,聯系同類化的元素,在小學數學課堂上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便于學生理解記憶,搭建數學的問題情境,引領學生遷移自身的情感步入數學的探究氛圍中,感受數學的無窮奧妙。例如,在教學“循環小數”這一課時,利用計算機的銀幕上顯示“鳴―咔嚓嚓,咔嚓嚓”開來一列火車,火車的車廂上依次裝著高梁、玉米、高梁、玉米。讓學生按照上面的規律繼續填上裝的東西。連續幾次后就用上“……”,接著再開來一列火車,車的標號分別是3、2、1、3、2、1,請同學們按照前面的規律給后面的車標上號。這樣的問題,即使基礎差的學生也搶著回答。教師因勢利導樣依次不斷地重復出現,無止境時,就用上,這“……”,這就是循環。通過觀察思維,然后讓學生學習“循環小數”的概念,在歡樂的氣氛中學生輕輕松松學懂了知識。
二、多媒體豐富感知
多媒體圖文并茂,能夠短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促使學生全神貫注參與數學的互動,教師應利用多媒體的直觀化,拓展數學的教學素材,使得學生不斷在感官的沖擊下,獲得情感的共鳴,留存對數學的深刻印象,多媒體不僅需要傳遞知識引發興趣,同時應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養成以辯證能力看待數學命題的習慣。如:小學數學教學對稱圖形時,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收集了很多美麗的軸對稱圖形,用課件的形式一一呈現在學生的眼前。這些圖形涉及的范圍很廣,有動物的,如蜻蜓、蝴蝶、七星瓢蟲、知了、蜜蜂;有植物的,如不同形狀的葉子、向日葵、花朵;還有建筑物;還有一些漫畫。通過觀察這些形態各異、美麗多姿的圖形,引導學生探究這些圖形的共同特征,用學生的話來說:“這些圖形左右兩邊是一樣的。”通過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深切感受到這些圖形的美,而且也充分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如元、角、分等教學內容,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積累了一些感性生活經驗,但往往是“知其然”,而難以道其“所以然”。教學中,我們運用多媒體的音、形、像等功能,再現生活實際,這樣就可達到易懂而又樂學的目的。
三、多媒體知識具體化
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對一些抽象的內容往往難以理解,更談不上所謂的掌握和應用,所以小學數學教學必須在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而數學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應當是現實的,有小學數學作用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而在小學數學中有許多概念、公式都比較抽象,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能動態模擬演示教學,使抽象的化為形象的,讓學生理解更加深刻和形象化。如教學“米、分米、厘米的認識”時,測量線段的長度,教師可以先將尺放大顯示在屏幕上,然后閃動尺的圖片并介紹測量的方法,再顯示正確的與錯誤的測量方法讓學生判斷,最后去指導學生有效地掌握并且使用測量工具。在此過程中,學生也可以去親自操作,通過不斷地反復實踐,抓住重點,并且從自己的實踐中找出答案。借助多媒體的演示,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將抽象的知識點更加具體地展現在學生面前。
四、多媒體加深理解
多媒體有的聲、色、形、動效果兼有,可以使靜態知識動態化,使抽象的知識直觀、形象化、并能展示知識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激發學生撐習興趣,利用多媒體計算機能將教學中的概念、法則、原理等抽象東西,通過圖象、動畫具體地表現出來,再現理性認識賴以產生的客觀對象的形象。使學生的學習由淺入深,從具體到抽象,從現象到本質,有利于學生建立表象、深化認識、強化記憶。例如,教學“周長”與“面積”的概念,運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能輕易地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周長與面積的表象,加深理解。教學時,教師操作多媒體計算機,屏幕上出現一個長方形,在音樂聲中長方形的“周長”不停地閃動,然后,長與寬的交接處裂開,左邊的寬向左慢慢倒下成水平,上面的長向上方旋轉到與右邊的寬成一直線,再向右邊慢慢倒下成水平,長方形的四條邊拼成了一條線段。這樣在學生腦海中形成了清晰的“周長”的表象。教師再一按遙控器,多媒體計算機再演示長方形的“面積”屏幕上的長方形,在音樂聲中從左向右逐漸被黃色填滿,然后。長方形的“面積”不停的閃動,幫助學生建立“面積”形成清晰牢固的表象。
五、結語
總之,教師運用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對教學活動進行創造性設計,發揮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術和數學教學的學科特點結合起來,可以使教學的表現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樣化、視覺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數學概念的形成與發展,數學思維的過程和實質,展示數學思維的形成過程,使數學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謝心紅. 小學數學多媒體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J]. 中國現代教育裝備, 2010(4):29-30.
[2]韋宏禮. 淺談小學數學多媒體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中國校外教育旬刊, 2015(7):160-160.
[3]劉葉, 周祖發. 淺談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多媒體運用的現狀及對策[J]. 發明與創新教育信息化, 2017(8):40-42.
[4]楊光忠. 淺談小學數學多媒體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 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 20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