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基
[摘 要]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為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各類學科的教育工作都被列入重點教育內容中來。小學科學教學是對學生科學思維與科學素養培養的重要課程,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具有重要意義。小學生的思維以及智力還不成熟,而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就是教師的首要責任,這就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沿著時代的步伐健康成長。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學;良好學習 習慣;培養
隨著新課改理念的推行與實施,各學科都在積極的參與教學改革,小學科學也在新課改改革的過程中逐漸的被重視起來。小學科學是小學生最早接觸科學內容的一門學科,小學生處于知識學習的關鍵時期且學習的能力較強,小學科學的學習能夠培養孩子對科學的興趣,有助于為未來的科學建設培養人才,因此,如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就變得尤為重要。
一、養成善于開發利用科學資源的習慣
科學的學習關鍵在于理解,而想要加深學生對科學的理解,就要讓他們領略到科學的魅力,讓他們沉迷其中無法自拔,從而激發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養成良好的學習科學的習慣,將科學現象和現實生活相聯系,通過一些有趣的科學小實驗,讓學生領略到科學的魅力,激發起他們學習科學的熱情,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加他們對科學這門學科的感悟和體會,讓探究科學奧秘的種子在他們的內心深處生根發芽。小學科學具有豐富的課程資源,而教材只是課程實施的一種文本性資源,它不是課程的全部,教師要引領學生到家庭和生活中去學科學用科學。然而現實中,大多數小學生是獨生子女,家庭舍得為孩子的學習投入,在家長看來,支持孩子學習科學,就是大量地購買課外科技讀物或科技音像資料,而開發孩子智力,就只會采用購買智力玩具的途徑。因此,小學科學教育要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以敏銳機警的視角,去挖掘生活中的科學資源。科學教育要使學生養成善于開發利用課程資源的習慣,而課程資源的重要價值正在于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了多種發展機會、發展條件、發展時空和發展途徑,而這正是科學教育的內涵。
二、培養學生手腦并用的好習慣
小學時期的學生正是大腦思維比較活躍的時期,如果教師在這一期間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勢必會得到很大的成效。但是,對于小學生群體而言,他們更愿意用動手的方式,卻較少去考慮動腦,也不愿意多動腦。當把實驗的器材擺在他們的面前時,他們往往迫不及待的動手去操作實驗器材,甚至在實驗的過程中,小學生也只顧著玩的熱鬧,而不專注于實驗本身。因此,培養小學生養成既動手又動腦的學習習慣顯得是十分重要的。小學科學教育在引導小學生開展科學探究活動時,要有意識地向小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讓小學生牢記要解決的問題,強化小學生的動手動腦意識,在活動的過程中要求小學生在動手之余,多注重對事物細節的觀察,多積極思考,對產生的現象多分析,培養獨立思考與善于思考的習慣,通過問題分析原因,進而解決問題。培養小學生的手腦并用的學習習慣,對小學生的科學學習,甚至其他學科的學習都有十分重要的幫助。
三、提高學生反思與總結的能力
在小學科學的實驗過程中部分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往往需要反復進行才能將實驗完成,這就需要學生多學會思考,并對失敗的經驗進行總結,才能完成整個實驗。教師在整個實驗的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學會獨立的進行思考與總結,而不是對于失敗的實驗馬上提出錯誤的原因,這樣會阻礙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過多的依賴老師。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正視失敗,通過挫折教育使學生能夠更好的反思自己的行為并進行總結,這樣才能汲取失敗的教訓獲得成功。例如:在小燈泡發光的實驗過程中,教師首先對小燈泡發光的原理進行講解,然后將實驗的基本操作流程做給學生看,學生根據教師的方法進行實際操作,但是由于操作的順序及電源接觸的問題會使部分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失敗,教師在此時一定要對學生進行積極的鼓勵,并且引導學生進行失敗實驗的總結,自己尋找失敗的原因,對電路實驗中的多個環節進行一一的檢驗,最終找出問題。通過科學實驗中培養學生的反思與總結能力,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求知欲,同時開發學生的創新精神。
四、培養學生探究的自主性
探究是科學教育的核心,在良好的科學教育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習慣是至關重要的,而教育宗旨與科學教育的統一即是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的科學探究來形成的。在幼兒教學中,父母對孩子的疑問只是進行解答,毫無保留地將問題的答案告訴孩子,但是很少有父母能給孩子問題的提示,引導他們自己解決和思考問題能力。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大部分教師和父母行為也大致相同,將實驗步驟、語言結論直述給學生,讓學生對老師解題方式和知識點的理解按部就班,機械化地學習結論,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僅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使得學習質量大打折扣。只有在學習中要求學生對問題的根本進行自主性探討,才能夠減少老師的依賴。例如,物體的滾動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該如何證明?植物是否在吸收水分該如何證明?在這些問題面前,教師不能直接告訴學生答案或者證明過程,而是應該帶領學生一起探究問題結論和證明過程,從而促進學生對問題的自主探究性。
五、結語
綜上所述,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需要慢慢培養的,也是教師發揮主體作用的時候,教師要結合學生所喜歡的,提出一些具體的策略,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的發展也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探究欲望,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小學科學教學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楊鋒.如何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J].才智,2015(11):163-164.
[2]王征宇.對科學教學中學生學習習慣的調查分析及研究[J].硅谷,2018(08):221-223.
[3]徐衛京,陳明琳.淺談在小學科學探究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J].科技創新導報,2017(14)::156-158.
[4]靳新軍.如何在科學課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J].菏澤學院學報,2014(22):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