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彩霞 欒春榮 洪斌
摘要 介紹了泰州地方扁豆品種的特征特性,總結其露地栽培技術,包括整地做畦、播種、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收獲等方面內容,以期為當地扁豆種植戶提供參考。
關鍵詞 扁豆;品種;特征特性;栽培技術;江蘇泰州
中圖分類號 S643.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1-0090-02
種質資源是極其珍貴的農業遺產與自然資源。隨著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破壞以及新品種或雜交種的推廣,使很多老品種,特別是古老的地方品種逐漸被淘汰,某些重要遺傳資源面臨消失的危險。因此,挖掘民間農家種質資源并進行保存和利用顯得十分重要。
扁豆[Lablab purpureus(linn.)Sweet]別名火鐮扁豆、藤豆、沿籬豆、鵲豆、查豆、月亮菜等,原產于亞洲,屬豆科蝶形花亞科扁豆屬多年生纏繞藤本植物[1-2]。扁豆味甘,性平,有補脾和胃、消暑解毒、除濕止瀉等功效,適用于治療脾胃虛熱、嘔吐泄瀉、口渴煩燥、酒醉嘔吐、婦女白帶等癥,還可用于解酒毒和糖尿病等[3-4]。其營養價值和食用價值也較高,是江蘇地區農民喜食和種植的主要豆類品種之一[5]。
泰州地處蘇中地區,屬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土質以高砂土和砂壤土為主,年均溫度15 ℃,年均無霜期221 d,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非常適宜玉米、花生、芋頭、蕎麥、豆類等雜糧作物的生長發育,扁豆種植在泰州地區更具有悠久的歷史。近年來,通過對種質資源的收集、整理,筆者初步掌握了一些地方扁豆品種的特征特性,現對這些品種資源及栽培技術進行介紹,以期為扁豆產業化研究開發提供參考依據。
1 泰州地方扁豆品種的特征特性
1.1 綠扁豆
該品種在泰州地區少量種植,無限結莢習性,植株蔓生,主根發達,生長繁茂。莖紫色,圓柱形,莖桿粗壯,纏繞性強,茸毛較密。單株一次分枝4~5個。葉片為三出復葉,小葉卵圓形,葉片中等大小,葉脈紫色。紅色花序長11~12 cm。鮮豆莢鐮刀型,深綠色,邊緣紫紅色。鮮莢長9~10 cm、寬3~4 cm,每莢有種子4~5粒,單莢鮮重8~9 g。成熟的豆莢枯黃色,干籽粒黑棕色,白臍,長圓形,百粒重44 g,亞光。較晚熟,感光性強,長江中下游地區適宜在5月至6月上中旬播種,9月底開始采收鮮豆莢,11月中下旬可收獲干種子。該品種抗病性強,較耐霜霉病和莖枯病,抗蟲性較強,耐旱性、耐澇性較強,較耐低溫。
1.2 紅扁豆
該品種是泰州地區栽培面積最大、應用最廣泛的地方扁豆品種。無限結莢習性,植株蔓生,主根發達,生長繁茂。莖紫色,圓柱形,莖桿粗壯,纏繞性強,茸毛較密。單株一次分枝4~5個。葉片為三出復葉,小葉卵圓形,葉片中等大小,葉脈紫色。紅色花序長23~24 cm。鮮豆莢鐮刀型,紫紅色。鮮莢長7~8 cm、寬2~3 cm,每莢有種子5~6粒,單莢鮮重8~9 g。成熟的豆莢紫紅色,干籽粒棕黑色,種皮上帶花紋,較大,白臍,圓形,百粒重45 g,亞光。較晚熟,感光性強,長江中下游地區適宜在5月至6月上中旬播種,10月初開始采收鮮豆莢,11月中下旬可收獲干種子。該品種抗病性強,耐霜霉病和莖枯病,抗蟲性差,特別耐低溫,耐旱性、耐澇性較強。
1.3 白扁豆
該品種在泰州地區少量種植,無限結莢習性,主根發達,植株蔓生,生長繁茂。莖紫色,圓柱形,莖桿粗壯,纏繞性強,茸毛較密。單株一次分枝4~5個。葉片為三出復葉,小葉卵圓形,葉片中等大小,葉脈紫色。紅色花序長11~12 cm。鮮豆莢鐮刀型,紫紅色,鮮莢長9~10 cm、寬2~3 cm,每莢有種子4~5粒,單莢鮮重7~8 g。成熟的豆莢白色,干籽粒咖啡色,白臍,圓形,百粒重44 g,亞光。較晚熟,感光性強,長江中下游地區適宜在5月至6月上中旬均播種,10月初開始采收鮮豆莢,11月中下旬可收獲干種子。該品種抗病性強,耐霜霉病和莖枯病;抗蟲性一般,耐旱性、耐澇性較強。
1.4 紅邊扁豆
該品種在泰州地區種植面積中等,無限結莢習性,主根發達,植株蔓生,生長繁茂。莖紫色,圓柱形,莖桿粗壯,纏繞性強,茸毛較密。單株一次分枝4~5個。葉片為三出復葉,小葉卵圓形,葉片中等大小,葉脈紫色。紅色花序長19~20 cm。鮮豆莢鐮刀型,紫紅色,鮮莢長8~9 cm、寬2~3 cm,每莢有種子4~5粒,單莢鮮重7~8 g。成熟的豆莢青色紅邊,干籽粒黑棕色,部分帶花紋,較大,白臍,圓形,百粒重40 g,光澤中等。較晚熟,感光性強,長江中下游地區適宜在5月至6月上中旬播種,9月底可采收鮮豆莢,11月中下旬可收獲干種子。該品種抗病性強,耐霜霉病和莖枯病;抗蟲性一般,較耐低溫,耐旱性、耐澇性較強。
1.5 姜堰白沙豆
該品種在泰州姜堰地區廣泛種植。無限結莢習性,植株蔓生,主根發達,生長繁茂。莖紫色,圓柱形,莖桿粗壯,纏繞性強,茸毛較密。單株一次分枝4~5個。葉片為三出復葉,小葉卵圓形,葉片中等大小,葉脈紫色,紅色花序長21~22 cm。鮮豆莢豬耳朵型,白色紅邊,嫩莢上有紅色小點。鮮莢長7~8 cm、寬2~3 cm,每莢有種子3~4粒,單莢鮮重7~8 g。成熟的豆莢枯黑色,干籽粒早期棕紅色,后期棕黑色,白臍,圓形,百粒重44 g,亞光。中晚熟,感光性很強,長江中下游地區適宜在5月至6月上中旬播種,9月中下旬開始采收鮮豆莢,11月上旬可收獲干種子。該品種抗病性強,耐霜霉病和莖枯病;抗蟲性強,耐旱性、耐澇性較強。
1.6 靖江扁豆
該品種在靖江地區廣泛種植,但口感較差,纖維素較多。無限結莢習性,植株蔓生,主根發達,生長繁茂。莖紫色,圓柱形,莖桿粗壯,纏繞性強,茸毛較密。單株一次分枝4~5個。葉片為三出復葉,小葉卵圓形,葉片中等大小,葉脈紫色,紅色花序長22~23 cm。鮮豆莢鐮刀型,青色,鮮莢長8~10 cm、寬3~4 cm,每莢有種子4~5粒,單莢鮮重6~7 g。成熟的豆莢枯黃色,干籽粒棕黑色,白臍,球形,百粒重39.5 g,亞光。該品種中熟,感光性不強,長江中下游地區 4月中下旬至6月上中旬均可播種,7月中旬以后可采收鮮豆莢,8月上中旬可收獲干種子。該品種抗病性強,耐霜霉病和莖枯病;抗蟲性一般,耐旱性、耐澇性較強。
2 露地栽培技術
2.1 整地做畦
泰州地區地方品種以5月中下旬播種較佳。播種前,先將田塊施足基肥,施用腐熟的畜禽糞便22.5~30.0 t/hm2或商品有機肥7.5~12.0 t/hm2、含硫復合肥450~525 kg/hm2,施肥后深耕,耙細、整平后做畦,畦寬1 m左右,畦高15~20 cm,畦面中間略凸起,畦兩邊溝寬40 cm。
2.2 播種
選擇豆粒飽滿、大小整齊、顏色一致有光澤、無病斑和蟲孔的種子,于晴好天氣,放在陽光下曬種1~2 d。每1 kg種子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5 g+60%吡蟲啉懸浮種衣劑2 mL加清水20 mL,攪拌后均勻拌種,晾干即播,注意避免陽光直射。按照栽培面積,用種量為10.5~15.0 kg/hm2,每畦播1行,行距100 cm,穴距60 cm,每穴播種子2~3粒。選擇晴天上午,按株行距開穴,澆足水,待水滲完后放入種子,不可帶水放種,否則易引起爛種。覆土厚2~3 cm。
2.3 田間管理
2.3.1 間苗。幼苗4葉1心時,間去小苗、弱苗,每穴留苗2株,留苗3.15萬~3.45萬株/hm2。
2.3.2 搭架與整枝。蔓長達40~50 cm時開始搭架,每穴插2根180~200 cm長的木棍或竹竿,跨畦進行“人”字形搭架,竹竿的下部埋入土中10~20 cm,竹竿的上部,在150 cm高處將2根竹竿捆扎在一起,株與株之間再以竹竿橫向連接,搭架后開始引蔓上架。當主蔓長至50~60 cm時,開始第1次摘心,到80~100 cm時進行第2次摘心,當子蔓纏繞到架頂時也要摘心,摘除第1花序以下各節側芽,及時摘除植株下部老葉、病葉,并在莖葉過密處疏去部分葉片和抹掉晚生的嫩芽。
2.3.3 肥水管理。前期,適當控制肥料用量,一般在緩苗后澆1次經無害化處理的稀薄糞肥;第一花序莢坐住后,追施三元復合肥(15-15-15)150~225 kg/hm2。花莢期,用0.1%硼、鉬等微肥噴施1~2次、0.2%硫酸二氫鉀噴施2~3次。采收期,每采收2~3次追肥1次,施尿素45~75 kg/hm2、硫酸鉀75 kg/hm2。緩苗期,澆緩苗水,中耕蹲苗。初花期,控制澆水,防止徒長,第一花序莢坐住后,結合追肥澆足莢水。結莢盛期每隔8~12 d澆足1次水。
2.4 病蟲害防治
2.4.1 防治原則。以防為主,綜合防治,優先采用農業防治措施,減少病蟲害發生基數;推廣應用綠色防控技術,盡量減少使用化學農藥,注意保護和利用天敵。
2.4.2 主要病蟲害。苗期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等;花莢期病蟲害主要有灰霉病、潛葉蠅、豆莢螟、斜紋夜蛾、蚜蟲等。
2.4.3 防治方法。一是農業防治。與非豆類作物實行2~3年輪作,深耕曬垡,培育壯苗,創造適宜的生長環境條件,重施經無害化處理的有機肥,合理施用化肥,加強中耕除草,清潔田園。二是生物防治。注意保護利用天敵,優先選用生物農藥防治害蟲,避免殺傷天敵,保護生態環境。蚜蟲可用0.3%印楝素乳油800~1 200倍液噴霧防治;斑潛蠅可用1%苦參堿水劑600倍液噴霧防治;紅蜘蛛可用20%復方瀏陽霉素1 000倍液噴霧防治;豆莢螟可用5%天然除蟲菊素乳油600~750 mL/hm2或60 g/L乙基多殺菌素懸浮劑300~600 mL/hm2,兌水600 kg/hm2噴霧,噴蕾、花各1次。三是理化誘控。利用燈光誘殺、黃板誘殺和性信息素誘殺害蟲等綠色防控技術,盡量減少農藥,注意保護天敵。四是化學防治。使用農藥時,嚴格控制藥劑的劑量、用藥次數和安全間隔期,做到多種害蟲或病害兼治,有關使用農藥的準則與注意事項符合NY/T 1276的相關規定,嚴禁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劇毒、高毒、高殘留農藥品種和國家規定不得在蔬菜上使用的農藥以及含有這些農藥的復配劑。注意交替用藥,合理混用。防治猝倒病、立枯病,苗床消毒可用3%精甲霜·惡霉靈水劑300~500倍液噴霧;大田發病初期,選用58%甲霜靈·錳鋅500倍液等藥劑噴霧,隔5~7 d再防治1次。防治灰霉病,可用60%甲硫·霉威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700~1 000倍液等藥劑噴霧。防治潛葉蠅,可用10%滅蠅胺乳油800倍液等藥劑噴霧;防治豆莢螟,于卵孵高峰期,用2.5%溴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或5%氯蟲苯酰胺懸浮劑1 500倍液,或5%抑太保1 000倍液等藥劑噴霧;防治斜紋夜蛾,于幼蟲3齡以前,用5%氯蟲苯酰胺懸浮劑1 500倍液,或5%抑太保1 000倍液等藥劑噴霧;防治蚜蟲,用10%吡蟲啉1 000倍液或25%吡蚜酮懸浮劑2 000倍液等藥劑噴霧。
2.5 收獲
開花后20~25 d開始采收嫩莢。采收時注意不要損傷花序上其他花蕾,采收的嫩莢經人工挑選,剔除病、蟲、傷及不符合商品要求的個體,整理上市。
3 參考文獻
[1] 蘇彩霞,欒春榮,顧和平.扁豆栽培技術及應用價值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科學,2016,44(6):59-61.
[2] 田宗城,王樹耀,王文龍,等.扁豆種質資源多樣性的研究[J].海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3(1):53-59.
[3] 陳新,藺瑋,江河,等.適合南方地區種植的3個扁豆新品種及其高產栽培技術[J].江蘇農業科學,2009(3):204-205.
[4] 黨丹洲.扁豆早熟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陜西農業科學,2011(5):255-256.
[5] 王士同,王永莉,陸嫻,等.揚州地區扁豆品種應用現狀及潛力品種推薦[J].長江蔬菜,2014(21):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