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濤
[摘 要]新課改明確了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有效的語文閱教學是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和文學素養的重要途徑,尤其是針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學生在閱讀過程能夠實現對語言技巧的積累,進而提升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還存在一定問題,需要教學工作者能夠結合實踐教學經驗進行教學策略完善。本文中,筆者主要分析了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具體措施,僅供教學參考。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
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培養成為新課改對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要求,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我們應該順應新課改要求,認真貫徹三維目標,應用合理的閱讀教學策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閱讀體驗,使學生樂于主動參與到閱讀教學活動中。
一、激發學生閱讀興趣,開展探究閱讀活動
基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傳統的閱讀教學方式已經難以滿足學生的閱讀學習需求,因此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應用開放式閱讀教學策略讓學生成為閱讀課堂的主人。如在教學《北京的春節》時,筆者結合學生感興趣的春節習俗播放紀錄片、展示圖片我們,通過這樣的方式引起學生對文章的閱讀興趣。再如,筆者在講授課文《變色龍》時,我以問題導學的方式為學生設置合理的教學問題,如讓學生逐步總結文章主旨,然后學生在我提出的問題基礎上進行自主閱讀,然后在學生基本得出答案的時候,我通過提問的方式了解學生對課文的掌握程度,通過學生的回答獲得相應的教學反饋,針對學生普遍不理解的問題進行針對性分析、講解。
二、適度參與,開展合作閱讀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的應用要求教師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定指導,盡管小學生是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但是基于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提供必要的指導是保障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如,教學五年級的一篇閱讀課文《草原》時,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學會欣賞優美句段,同時又抒發作者思想情感的寫作特點,采用“抓精彩語段,用心品味”的閱讀方法去指導學生品讀學習。讀后讓學生就文章中得到的感悟和看法進行小組討論、發表感想,最后小組發言。而在古詩詞的課文閱讀中,教師可以領讀或讓學生聽朗讀,引導學生體會詩詞中的意境,培養學生的文學情感和審美感受能力。
三、引入良好的教學情境
創設閱讀教學情境對于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具有積極作用,因此在組織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用情境創設方式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對于《荷花》一課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提前進行準備設置一個與眾不同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更好地沉浸在文章所描述的環境中。教師可以向學生進行提問:“荷花是我們常見的美麗的植物種類之一,你們都在哪里見過荷花呢?”有的學生會回答在池塘見過,有的學生會回答在公園見過。在學生積極回答和思考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事前準備的多媒體課件,對于一些荷花的視頻圖像進行展示,不知不覺地就讓學生沉浸在一個充滿荷花的世界當中,幫助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
四、延伸閱讀教學領域,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
當前我國小學語文教材的內容編排已經具有了很大的豐富性和科學性,但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升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教師還應該在教學活動中擴展閱讀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自主閱讀的契機,促進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為學生推薦和精選課外閱讀素材。一方面是為了更好的調動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將個人的學習注意力更好地集中在閱讀學習之上,另一方面是為了讓學生對語文閱讀形成積極的情感,具備更高水準的自主閱讀能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應多向小學生推薦一些趣味性、可讀性比較強的課外讀物,鼓勵學生開展自主閱讀,同時做好閱讀教學的引導工作,確保學生可以閱讀優秀素材。例如,在《坐井觀天》的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認真閱讀該寓言故事,還要引導學生進行反思,養成邊閱讀、邊思考的好習慣,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然后在課外為小學生準備更多關于寓言故事的閱讀素材。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的閱讀素材,更有利于激發小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五、注重個性化閱讀教學
首先,盡量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閱讀教學活動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的結合能夠實現生活化的教學效果,利于的閱讀情感的強化和共鳴的產生。例如,可通過引導學生閱讀《賣火柴的小女孩》,讓學生進行思考:你們擁有溫暖的家庭和優越的生活,在珍惜現有生活的同時也應該關注另一些和你們的生活現狀存在顯著差別的學生,如很多貧困地區,很多小朋友的生活條件較差,甚至不能上學讀書。同時也應思考,如果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應該像賣火柴的小女孩那樣,不輕易地悲觀與絕望,而應以渴望與追求的態度面對任何困難。通過這種方式教會學生了解社會現實以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其次,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閱讀的過程是信息處理的過程,學生在個性化閱讀中通過現有知識來理解與消化新的內容,當學生原有知識經驗不足時,對閱讀的理解是表面的和膚淺的。進行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需要在閱讀前激活原有知識,并運用已有知識經驗對新的內容進行補充與記憶 。
六、結語
綜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傳統閱讀教學模式的弊端正在逐漸顯露,新課改要求小學語文教師應用創新閱讀教學方式組織教學活動中,突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并結合學生的閱讀需求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活動。本研究結合新課改要求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展開研究和分析,希望上述教學策略能夠為廣大教學工作者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于洪利.關于強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對策思考[J].才智,2016,10(32):254-255.
[2]于靜波.預習—精讀—擴展——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6,22(30):122-123.
[3] 朱慶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策略初探[J].語文學刊,2014,10(18):198-200.
[4] 蘇月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導入策略[J].新課程,2014,10(11):23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