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輝 包曉容 雷朋嶺
摘要 圍繞洛寧縣當前煙葉生產隊伍現狀,分析了煙葉生產隊伍存在的問題和原因,結合洛寧縣煙葉生產實際,提出加強煙葉生產隊伍建設的有效措施,以期為做優做強洛寧煙草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 煙葉;生產隊伍;現狀;問題;建設措施;河南洛寧
中圖分類號 F326.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1-0253-02
Abstract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obacco production team in Luoning County,the problems and causes of tobacco production team were analyzed,and combined with Luoning tobacco production,effectiv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obacco production team were put forward,so as to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doing better and stronger Luoning tobacco.
Key words tobacco;production team;status;problem;construction measure;Luoning Henan
煙葉生產隊伍[1-3]是煙葉生產組織和管理工作的中堅力量,他們不僅承擔著基層煙葉生產政策宣傳、煙農戶籍化管理、生產技術指導與落實、煙農培訓和煙葉收購等工作,而且在提高煙葉生產水平、增強煙葉市場競爭力和促進煙葉可持續發展[4-5]上發揮著基礎性、關鍵性作用。“十三五”期間,隨著煙草行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增加,打造一支勤于學習、業務精湛、信念堅定、結構合理、甘于奉獻、具有生力軍作用的煙葉生產隊伍,成為了做優做強洛寧煙草的關鍵因素之一。
1 現狀
洛寧縣位于洛陽西部,適宜生產優質烤煙,是生態型煙葉的首倡之地。全縣宜煙面積3.73萬hm2,規劃基本煙田1.67萬hm2,有14個種煙鄉(鎮)、逾160個種煙村、近3 000戶煙農。近年來,全縣種植規模基本穩定在3 333.33 hm2,年產煙葉約7 500 t,有13個煙葉工作站、3個國家級基地單元、1個市級現代煙草農業示范區。
1.1 規模
截至2017年12月,洛寧縣局(分公司)共有職工265人。煙葉生產崗位共計96人,占總職工人數的36.2%,其中煙葉生產管理崗位13人;煙葉生產基層一線崗位83人,可用于指導煙葉生產的技術人員有67人。
1.2 結構
1.2.1 年齡結構。從年齡結構來看,煙葉生產管理崗位的13人中,20~30、31~40、41~50歲年齡段的各2人,均占管理崗位總人數的15%;50歲以上的7人,占54%。基層一線崗位的83人中,20~30歲的7人、31~40歲的11人、41~50歲的19人、50歲以上的46人,分別占煙葉生產基層隊伍的8.4%、13.3%、22.9%、55.4%。
1.2.2 學歷結構與技能層次。從學歷教育程度來看,管理崗位的13人中,研究生學歷的1人、本科學歷的4人、大專學歷的2人、中專學歷的2人、高中學歷的4人;基層一線崗位的83人中,本科學歷的15人、大專學歷的7人、高中學歷的38人、中專學歷的6人、初中學歷的17人。從技術技能和職稱來看,共有助理農藝師15人,占全縣煙葉生產隊伍15.6%,其中管理崗位6人、基層一線崗位9人。
1.3 流動情況
2014年以來,洛寧縣局退休人員共計49人,其中煙葉生產隊伍中有24人。招進退伍兵4人、高校畢業生33名,其中煙草、植保類等農學專業3人。目前,留在煙葉生產隊伍的共計6人,其中3名大學生留在管理崗位,2名退伍兵、1名大學生留在基層一線崗位,其余31人分配至其他崗位。
2 存在的問題
2.1 人員數量銳減,人均指導煙田面積過大
從2014年以來洛寧縣煙葉生產隊伍流動情況來看,因年齡結構不合理,50歲以上員工比例居高不下,離退休人員逐年增加,新進員工與退休員工相比幾乎“零補充”的現狀,造成了生產隊伍規模逐年變小,缺乏中堅力量的補給,嚴重制約了全縣煙葉生產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以河底、王村、中河、興華、羅嶺5個煙站為例,各煙葉工作站人均指導煙田面積基本情況見表1。可以看出,5個煙葉工作站除去站長、會計、保管崗位3人,可用于指導煙葉生產的僅有3~5人。按照2017年全縣合同種植面積2 846.67 hm2、人均指導煙田面積42.49 hm2計算,5個工作站人均指導煙田面積分別超出全縣人均指導煙田面積分別為21.74、37.00、23.11、24.44、18.84 hm2。
2.2 基層隊伍結構不合理,制約現代煙草農業的發展
2.2.1 年齡結構不合理,老齡化嚴重。從基層一線崗位人員年齡結構(圖1)來看,20~30、31~40、41~50歲及50歲以上年齡層所占比例分別為8.43%、13.25%、22.89%、55.42%。由此可見,基層隊伍年齡結構呈“倒金字塔”型,后續力量不足,老齡化突出。此外,調查顯示生產隊伍年齡層次過于集中,3~5年內面臨的退休人員較多,新老交替不協調、更新斷層明顯[6-12]。
2.2.2 文化層次不合理,高學歷技術性人才匱乏。根據統計,基層隊伍中具有高中以上文憑的僅占26%,整體文化水平偏低。雖然依靠自身在煙葉種植實踐中積累了技術和技能,但是因為沒有系統掌握基礎的農學類專業知識,部分員工較低的文化程度和知識結構層次不能適應現代煙草農業對一名技術指導人員的要求,在人才結構上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尤其在煙草行業“十三五”科技創新規劃提出后,全縣大力推廣新技術,如平衡施肥、豆漿灌根、水肥一體化、上六片一次采烤、綠色防控、有機煙開發等,煙葉生產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對隊伍建設的知識結構要求也越來越強,高學歷技術型人才匱乏顯得更加突出。
2.3 觀念滯后,缺乏科技創新精神
洛寧縣作為洛陽煙葉生產的老煙區,長期的煙葉生產使基層一線人員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但隨著新技術的不斷更新與推廣,傳統的生產經驗已經不能滿足于新的生產技術,但是因為一線人員年齡偏大,對傳統經驗較為依賴,對新事物接受能力較差,思想觀念相對滯后,在實際生產中缺乏科技創新精神,從事新崗位有一定難度,從事本崗位又難以勝任新常態下對崗位技能的要求,導致科技創新工作難以全面開展。
2.4 激勵機制不完善,考核成效不明顯
當前,由于激勵機制的不完善,考評考核不夠全面,嚴重影響了整個隊伍的競爭意識。一是在待遇和晉升渠道方面,對能干事、主動干事或成績突出的員工和不干事、被動干事或成績平平的員工差別不大,導致部分員工心理不平衡,出現消極怠工情緒。二是績效考核不到位。雖然形成較合理的考核體系,考核結果也與績效工資掛鉤,但是因為考核深度尚且不夠,對員工考核存在把關不嚴、流于形式等現象,使得考核成效明顯降低。
3 有效措施
3.1 充實隊伍建設
3.1.1 引進人才。為了洛寧縣煙葉生產的長遠發展,有計劃、分專業地不斷從高校中引進高素質人才,為煙葉生產隊伍注入新鮮血液。此方法不僅可以逐步減小煙葉生產階段的年齡差距,又可以進一步提高隊伍的整體文化水平。同時,在引進人才時要有針對性地側重引進一些煙草、植保等農業類專業性強的人才,縮短培養時間,使其盡快投入生產、提高效率。
3.1.2 聘用農民技術員。適當聘用農民技術員,一是暫時緩解隊伍規模過小的壓力;二是減少人均指導煙田面積,使各項生產指標更能落實到位。然而,由于農民技術員管理難度較大,容易與行業發展產生矛盾。因此,可以考慮在全面加強基地單元專業化服務組織建設的基礎上,科學合理引導煙葉合作社的發展,在條件成熟的前提下,試著將農民技術員逐步過渡到專業化服務組織,并由合作社協調,加強管理、科學招錄、規范用工、落實技術,減少不利影響,降低運行成本。
3.2 加強教育培訓,提供技術支撐,提升技能素質
3.2.1 建立健全長效的教育培訓機制。結合生產實際,有針對性地對煙葉生產基層一線崗位人員進行教育培訓,制定系統的教育培訓計劃,與人事協同,分期分批次地對基層隊伍進行應用基礎知識、實用新技術和實踐操作經驗等方面的培訓。力爭在基層煙站中培育一批在栽培、調制、分級等方面具有專長的技術能手,建立分工責任制,真正做到“技術服務到田、烘烤指導到爐、預檢把關到戶”,實現“金字塔”型技術推廣體系,建立健全教育培訓長效機制。
3.2.2 多渠道、多形式搭建教育平臺。一是“請進來”。聘請專家結合洛寧縣生產實際,通過“把脈問診”確立培訓內容,對癥下藥,緊扣生產環節,進行相關專業、實用新技術的現場指導,舉辦技術培訓班,實現“開良方、解難題”的目的。二是“走出去”。組織煙葉生產人員到先進煙區進行實地考察學習,更新觀念、開拓視野,學習別人先進的管理和生產經驗,利用“它山之石”,全方位多角度地指導洛寧實際生產。三是“網絡自學”。充分利用中國煙草網絡學院這一學習平臺,督促生產隊伍不斷學習,提升自身綜合素質。
3.2.3 加強考核管理,確保教育培訓效果。煙葉生產隊伍的培訓自始至終要堅持“凡培訓、必考核”的原則,對參加培訓的人員進行培訓情況登記和績效評估,對培訓的實際效果進行分析總結,切實保障教育培訓效果。
3.3 “五個一”全力激活隊伍建設
生產隊伍建設需要“營造一種氛圍,搭建一個平臺,打通一個通道,完善一種機制,提供一個保障”。一是深度挖掘先進典范事例,特別注意基層一線、平凡崗位上的模范人物,使煙葉生產隊伍比有對象、學有榜樣、趕有目標、超有方向,形成一種“比學趕幫超”的氛圍。二是搭建一個展示平臺。舉辦各種學習討論活動、技能知識競賽、煙葉生產評優評先活動等,實行公開競爭,增加員工的榮譽感和成就感,提供一個展現個人才華的“舞臺”。三是評聘結合,打通公平公正的技術晉升通道,激發技術隊伍奮發向上的精神動力。四是完善目標考核與激勵機制。一方面將煙葉生產考核結果與績效工資掛鉤,增加隊伍緊迫感;另一方面建立一定的獎勵基金,從物質上對在煙葉生產中做出貢獻的職工給予適當獎勵。在目標考核和激勵機制的雙重作用下,更好地挖掘職工的內在潛力,提升生產隊伍整體水平。五是提供設施保障。結合當前基層煙葉工作站的實際情況,本著“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對設施不全的煙站,在原有基礎上突出實用功能設施設備的補給,如辦公設施設備、生活設施設備、車輛等,為煙站員工提供工作保障的同時提供生活保障,以環境的進一步優化滿足煙站員工的最基本需求,讓基層煙站員工安心扎實地工作。
4 結語
煙葉生產隊伍存在的問題是多年累積形成的,隊伍建設不是朝夕之間可以完成的。它是一項持久的基礎性任務,要站在煙葉生產發展戰略的高度,堅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原則,以科技創新為支撐,以機制建設為切入點,利用教育培訓,全方位多角度,堅持不懈、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地做好生產隊伍建設工作,充分發揮生產隊伍的能動性和創造性,打好“做優做強”洛寧煙草的基礎。
5 參考文獻
[1] 羅維斌,向鵬華.淺談衡陽煙葉生產技術隊伍建設及對策[J].作物研究,2012,26(5):578-579.
[2] 宋林.山區煙葉技術員隊伍建設的思考[J].福建農業科技,2012(11):75-77.
[3] 解曉菲,孔偉,吳春發,等.我國現代煙草農業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J] 農業科技管理,2011,30(5):91-92.
[4] 何澤華.煙葉生產可持續發展的理性思考[J].中國煙草學報,2005(3):1-4.
[5] 李發新.從現代農業看煙葉生產的可持續發展[J].中國農學通報,2007(11):431-434.
[6] 李震,邵忠順.現代煙草農業背景下基層煙技員隊伍建設現狀與思考[J].中國煙草科學,2014,35(2):117-121.
[7] 陳江華.關注基層煙葉技術隊伍建設[J].中國煙草,2013(13):5-6.
[8] 鄒凱,覃夏,劉聰聰,等.新形勢下煙葉基層隊伍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湖南農業科學,2017(1):95-97.
[9] 孟學斌.基于旬陽基層煙葉技術隊伍建設的思考[J].農技服務,2012, 29(7):900-901.
[10] 莫英靜.新形勢下湘西州煙葉基層隊伍建設初探[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6(增刊2):52-54.
[11] 趙莉,湯曉明,彭業敏,等.張家界煙區基層煙草工作站點的建設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4,42(28):10030-10031.
[12] 陳前軍.基于崗位勝任素質模型的桂陽縣煙草站員工培訓體系優化設計[D].長沙:中南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