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會碧
[摘 要]自學能力是一個人眾多品質中最優秀的一項品質。科學實驗表明,一個擁有高度自學能力的人在做事情時遠比其他人的成功率要高的多。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又為高效課堂的構建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 自主學習 ; 能力培養
提高學生數學自學能力,引導學生學會獨立學習,是當前中小學課程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推行素質教育的終極目標之一,它受到了很多一線教師及研究者的關注。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我們該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
一、重視方法引導,引導學生學會自學
引導學生掌握自學方法、學會自學是提高學生數學自學能力的根本。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
(一)引領示范,明晰要領
為了改變學生在自學中只停留在把新課看一遍,把“做一做”做一下的層面上,在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初期,我們可選擇不同的教材內容,通過親身示范指導,引導學生明晰自學任務要求,懂得自學的一般步驟與方法。如自學課本時,一般分下列幾個步驟走:粗讀、細讀、總結、應用。
①粗讀:將新課內容瀏覽一遍,初步了解所要學習的新內容。
②細讀:邊閱邊劃邊思邊答邊問邊定。
閱:有序閱讀。
劃:劃出重點、關鍵字、詞、句。
思:這些重點詞句的意思是什么?由這些新知能聯想到哪些舊知或哪些內容、問題。
答:回答書上問題,看看哪些會了哪些還不會。
問:提出不懂的問題或聯想到的問題。
定:根據所學內容制定學習目標、要求。
③總結:自學完后還要再次回顧一下在剛才的自學中學會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
④應用:運用自學所得的知識嘗試完成“做一做”的練習,看看自己學會了嗎。
(二)分段推進,感悟方法
1.導學案引導——跟著導學提綱自學
自學的核心是閱讀和思考,在自學指導初始階段,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導學案的提示作用領著孩子走,因為它能為學生閱讀和思考提供思路和平臺,讓學生在導學案的提示下有序地完成各項學習任務,特別是對于中下水平的學生,導學案更易于操作,也更有利于學生自學交流活動的開展。引導初期導學案設計要詳細點,一般以填空式為主,讓學生在步步遞進的問題解決中初步掌握自學要領,學會自學。
2.模型引導——牢記要點自學
在學生經過教師引領、導學案引導下已初步了解掌握自學的一般過程、方法后,為減輕教師、學生負擔,我們可以去掉導學案,而讓學生牢記自學的幾個步驟,按固有的模式進行自學,并將自學成果直接批注在書本上。在這過程中,課堂上學生的自學匯報就主要圍繞四個問題進行:這節課要研究的內容是什么?從中我學會了什么?聯想到了哪些內容?有什么問題?從學生對這四個問題的交流、回答情況教師就可充分了解學生是否真的已掌握了自學的方法并能根據學生所反饋出的具體信息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讓學生在從扶到放的過程中真正學會自學。
二、注意觀念改變,促進學生自學能力發展
學生自學能力的發展有一個漸進的過程,引導學生從會學、想學到善學,在教學中,我們就要注意轉變教學觀念,在教與學互轉、變與不變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在不斷的鍛煉中促進學生自學能力的發展。
(一)以導代講
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在教學中,我們可充分運用“課前自學—自學反饋—展示交流—疑難解答—點評補充——知識檢測—鞏固提升”等這樣的“先學后教”課堂教學模式。在學生充分學習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再進行適時的引導、啟發、提升,改變過去一講到底的方式,在以導代講中把學習的過程還給學生,讓學生在主動建構中自己生成知識,真正建構起屬于他們自己的知識體系。
(二)以生代師
為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在教學中遇到簡單一點的內容,我們可以嘗試放手讓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自己準備教具上臺當小老師,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演繹對教材的理解,或讓學生自己準備內容輪流上復習課、講解易錯題等,這樣學生既感興趣效果又好,各方面能力又可以得到很好鍛煉。如三角形面積計算,在前面已探究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準備第二天上臺匯報的學具,并思考有幾種方法可以探究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這時有的學生利用的是書上提到的量、撕拼的方法,而有的學生則會上網查找資料或請教家長尋找新的解題方法,有的會沿三角形的中位線剪下、旋轉將三角形轉化成平行四邊形來推導,有的則利用長方形來推導等。
(三)以變代測
不同的教材內容對學生的自學要求不同,面對不同的學習內容,學生能否靈活運用所掌握的學習方法有效自學?在教學中我們可通過改變學生匯報模式,引導學生在不同的交流方式中進一步感悟自學要達到的要求,從而在今后的自主學習中能靈活有效地完成自學任務。如學生自學的內容是概念課,在匯報中主要讓學生通過舉例說明自己對所學概念的理解;如果學生自學的內容是計算課或解決問題類的,在匯報中則可通過檢測類似的計算題讓學生進行獨立計算并說算理的形式進行等。通過不同的匯報方式一方面檢測學生的自學成果,另一方面也讓學生從中進一步明白自學不同內容所要達到的不同自學要求,從而在今后的自學中能開拓思路,靈活思維,提高自學的成效。
(四)以點帶面
當學生掌握了課時內容的自學方法后,我們可利用遷移的方法,由點帶面,在單元開始或結束或期末的復習等時間,可以安排學生進行知識塊的學習與整理、概括,并以數學研究小報的形式呈現,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自學能力、整理概括能力,又寓學于樂,很多學生對以出手抄報的方式來整理知識非常感興趣。
教是為了不教,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把學生引導到自主學習的軌道上來,學生才會動起來,課堂才能活起來,而我們的教學效果也一定能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