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霆 周昊 解磊
摘 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專業戲曲院校培養了大量的京劇人才,京劇專業教學以口傳心授的教學方式為主。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傳統的教學方式顯得創新能力不足,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適當在京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教學起到良好的輔助作用。
關鍵詞: 京劇 信息技術 教學應用
京劇是我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也是我國的國粹,自1790年四大徽班進京開始,至今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京劇形成后一開始在清朝的宮廷內開始迅速發展,到民國時期已經非常繁榮。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在黨和政府的親切關懷下,很多省市都建立了戲曲藝術學校,培養了大量的戲曲藝術人才。像天津藝術職業學院,前身為1956年創建的天津戲曲學校,后來更名為天津藝術學校,后來又與中國北方曲藝學校合并升格為天津藝術職業學院。但是建校60多年來,京劇專業一直是學校的拳頭專業,培養了大量優秀的京劇人才。比如獲“梅蘭芳金獎”的有:楊乃彭、鄧沐偉、孟廣祿、康萬生、張克、王立軍、蘭文云。除了這些獲獎的京劇人才之外,還為各類京劇院團輸送了大批的京劇演員,可謂成績卓著。
天津藝術職業學院在京劇教學雖然成績顯著,但是近年來遇到了一些問題,比如京劇教學方法的陳舊、創新能力不足、師資力量匱乏等,應該在京劇教學中適當地運用信息技術,豐富京劇專業課教學形式、增強京劇教學效果。本文就是探索信息技術在京劇教學中有哪些應用,這些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為教學帶來什么幫助。
一、京劇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法比較陳舊,缺乏信息技術的使用。
京劇表演專業學生的主要專業課程有劇目課、毯子功課、腿功課、身形課、把子課、視唱練耳、樂理,教學上以傳統的口傳心授的方法為主,這種教學方法無疑是傳承多年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但是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使用已經非常普遍,而且取得非常好的教學效果,比如多媒體技術的使用、網絡的使用、微信等app的使用,這些信息技術手段在其他科目的教學中的使用已經見到成效。但是在京劇專業教學中,應該說用的還很少。京劇教學要發展、要創新,就要與時俱進,使傳統文化與現代技術相結合,加強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使用。
2.師資隊伍出現斷層。
京劇教學的師資隊伍出現斷層現象,京劇專業教師中舞臺經驗和教學經驗較豐富的年齡普遍偏大,往往都是五六十歲甚至六七十歲的老教師,這些教師普遍是一級或是二級演員,舞臺經驗豐富,通過多年的教學摸索出一套自己的辦法,問題是年齡偏大,體力和精力有限,不能教授太多的課程。另一部分京劇教師多是從專業戲曲院校畢業的本科生或是研究生,教齡多數在10年之內,這部分教師是教學的主力軍,但是一方面年輕教師往往直接畢業就進入學校教學,舞臺經驗不足,另一方面教學時間短,還有所欠缺。這就直接導致京劇教師梯隊的斷層,老的老,小的小,中生代的京劇人才更多的是活躍在舞臺上,沒有時間進行教學工作,這就需要以老帶新,讓青年教師通過不斷的學習實踐,快速地成長起來,成為京劇教學中的頂梁柱,成為京劇人才培養的中堅力量。
3.輕視文化課教學。
輕視文化課的學習,是藝術類學生的普遍現象,京劇專業學生也不例外。分析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基礎差,京劇專業的學生往往是10歲左右進入京劇中專進行學習,上中專之前有的在讀4年級,有的在讀5年級,而上中專后會進入一個班級學習文化課,因為大家的基礎都不同,現在要在一個班級學習文化課,肯定會有一部分學生基礎差,跟不上學習進度,久而久之,學習難度越來越大,往往產生厭學情緒。
對文化課的重視程度不夠。一些學生認為自己是學習京劇專業知識的,文化課被當作副科,一些學生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專業課學習,對于文化課不太重視,這導致文化課成績較差,學生的文化底蘊不夠深厚,在理解能力、研究能力、闡釋能力與藝術表現能力出現不對等不平衡的情況。隨著年齡的增長、自身的成熟、與社會不斷的接觸,文化底蘊、思維方式的局限性勢必會影響到自身藝術水平的提高。
專業課較多,學習文化課的時間較少。和普通中學的學生相比,因為學生的專業學習要占去相當多的時間,文化課的學習時間必然相應少一些,大概只有普通學校學生的一半左右,要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完成這么多課程任務,難度可想而知,學生也難以吸收,要完成課程作業更是困難,因為學生課余時間面臨專業課練習和文化課作業的雙重任務,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多數學生很難將兩者兼顧。沒有作業的復習鞏固,面對要講的新知識,學生更難掌握,這樣就形成惡性循環。
二、常用的信息技術介紹
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技術是指通過計算機對圖形、文字、聲音、數據、圖像、動畫等多種媒體信息綜合運用和管理,這種技術被稱為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使用已經非常普遍,比如PPT的使用,比如一些音頻軟件可以用于音頻的播放和編輯,一些圖形設計軟件如photoshop可以用于編輯制作一些圖形圖片并應用于教學,再比如教學用的可觸摸的大尺寸的LED液晶電視,可實現圖文聲像的同時播放,這些多媒體技術和設備的使用大大豐富了教學手段。
網絡技術:網絡技術是指把互聯網上各種分散的資源整合成有機整體,實現對于資源的全面共享和合理利用,使人們按照自己的需要獲取信息,其中資源共享是它的根本特征。在教學中網絡技術的應用已經非常廣泛,運用網絡技術的好處是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方面可以增大信息量知識量。此外,師生間、學生之間可以在網絡上實現互動,這些都是傳統的教學方法不具備的。
移動互聯技術:移動互聯是將互聯網技術和移動通信二者結合起來,成為一體。在教學中主要的一個應用是微信。在智能手機普及的時代,微信可以說是現在人們使用最多的一個APP,幾乎可以說每個人都有微信這個工具。人們通過微信聊天,可以收發文件,并且可以通過微信群向更多人傳遞信息,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等。因為人們的使用率高,大家的關注度高,所以這幾年在教學中使用微信的頻率越來越多。一些老師嘗試運用微信輔助教學,微信的使用為學生創造了更多的實踐與互動,學生達到了“學中做,做中學”的目標,可以說移動互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使教學模式很好地轉型,改變了傳統的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學生更容易成為教學主體。
三、信息技術在京劇教學中有哪些應用
1.多媒體技術在京劇教學中的運用。
京劇教學非常重視規范和嚴謹性。大部分專業院校的京劇教學,都很嚴謹和規范??梢哉f,京劇這種藝術門類能做到傳承幾百年并且仍然受到觀眾的熱愛,與京劇藝術的規范和嚴謹是不能分開的。但是,不管是哪種藝術門類的教學,都要與時俱進不斷改革創新,適應時代的發展。所以在京劇教學中,要在保持傳統教學特點的同時,將現代信息技術的一些教學方式融入京劇專業課教學中。在京劇專業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電腦、投影儀等設備播放PPT,在PPT中可以加入圖文聲像的簡介,給學生更加直觀的學習感受。還可以運用可觸摸的大尺寸的LED液晶電視,將一些學生演出的照片或是視頻進行播放,讓學生看到自己在舞臺上演出時存在什么問題,哪些動作需要糾正,這樣會更加清晰直觀。而且學生可以互相觀看,互相提出意見,讓老師糾正。此外,還可以通過觀看京劇名家演出視頻,并且通過回放、慢放、暫停等多媒體技術手段反復觀看視頻,發現平常不容易注意到的問題,然后與老師溝通,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2.網絡技術在京劇教學中的運用。
現在的生活可以說已經離不開網絡,無論是工作、學習、娛樂等,很難想象離開網絡我們的生活會是什么樣。網絡在教學中發揮著很大作用,在京劇教學中可以從網絡中下載京劇演出相關的視頻用于授課講解,平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專業性的京劇網站或是微博等讓學生瀏覽學習,豐富自身的京劇知識。此外,教師可以將經典的教學劇目或是教學案例上傳到網絡,形成教學資源案例庫,讓學生瀏覽這些資源案例庫進行學習,總之,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可以大大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
3.微信在京劇教學中的運用。
微信是移動互聯技術中一個非常好的應用,現在可以說每個教師和學生都有微信這個app,微信群、微信公眾號等工具大家也經常使用,微信群上可以上傳圖形、文字、聲音、圖像、動畫等眾多的多媒體信息。師生或是學生與學生之間通過建立微信群的方式,以交流學習的習得、分享學習的體會等,教師可以將教學的視頻或是名家的唱段或是京劇學習的心得體會或好的經驗隨時上傳到微信群供學生學習,學生可以將學習時的疑問發到微信群向同學老師請教,也可以將演出的片段等錄制成小視頻上傳到微信群,讓老師和同學提出意見,大家可以在微信群互相溝通、交流,互相提出修改意見,這樣就能隨時隨地地學習。此外,還可以申請微信公眾號,公眾平臺訂閱號,是微信公眾號的一種賬號類型,可以為用戶提供信息。每天(24小時內)可以通過微信訂閱號發送1條群發消息,發給訂閱用戶(粉絲)的消息,在對方的“訂閱號”文件夾中將會顯示。在訂閱用戶(粉絲)的通訊錄中,訂閱號將被放入訂閱號文件夾中。師生可以建立微信公眾號,通過這個平臺每天可以發布關于京劇方面的知識,其他人通過訂閱這個微信公眾號,及時了解京劇方面的信息和知識。
四、結論與展望
在對京劇專業的學生開展了一段時間的信息化教學的嘗試后,教師們普遍反映,使用信息化教學手段確實更加吸引學生,達到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比如京劇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視頻編輯軟件,為學生的練功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學生對照著視頻錄像進行練習很容易發現自己的問題;利用網絡資源可以帶來更多的教學素材進行選擇;而使用微信群、微信公眾號等工具增進了師生間的溝通交流,使得學習不再局限于課堂上,而且可以隨時隨地地進行。綜上所述,在京劇專業教學中適當使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后,均提高了學生的興趣,獲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發現一些問題,比如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水平不高,學生信息化學習的觀念不強及信息化教學設備落后等現象。今后應該加強對于教師信息化教學的培訓、提升學校信息設備的硬件條件、注重激發學生信息化學習的興趣,促進信息技術在京劇教學中的進一步應用。
參考文獻:
[1]劉世能.微課在移動學習中的應用策略[J].教育信息技術,2013(4).
[2]王唯.高職信息化隊伍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科學時代,2012(23)
[3]侯小菊.職業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建構勢在必行[J].江蘇教育:職業教育版,2013(2):1.
天津市藝術規劃辦公室科研課題。
課題題目:新媒體技術支撐下的京劇教學模式探究。
課題編號:B16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