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超
【摘 要】以學定教是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以學生為本進行教學的一種先進理念。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如何體現“以學定教”這一理念,通過日常教學過程中獲得的一些體會,從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內容的改編、教學思路的設計這幾個方面進行簡單的闡述。
【關鍵詞】以學定教;教學;有效性
在新制定的《全日制義務教育科學(1~6年級)課程標準(修訂送審稿)》(下面簡稱“新課標”)中,對小學科學課程的基本理念進行了詳細的規定,其中重要的幾條就是“小學科學課程中,學生是主動的學習者”“小學科學課程中,教師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與引導者”。這就要求我們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學生應該成為教學活動的中心”,同時“需要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組織和支持作用”,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獲得發展。
所謂“以學定教”是指“教師以學生的身心發展素質為基礎,以發展思維、提高學習能力為主線,根據學生學習的知識基礎、情感興趣、視野經驗、發展階段等進行教學設計,遵循學生學習的具體過程,特點規律、心理狀態,引導學生能夠自主學習、積極學習、有效學習。”
因此,在日常的小學科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確立“以學定教”思想,強化學生是課堂主體的意識,把學作為確定教的根本依據,正確地處理好學與教的關系。
一、以學生實際情況制定教學目標
著名教育家布盧姆認為:“有效的教學始于準確地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是什么”。明確課堂教學目標是搞好課堂教學的前提,目標定得過高、過低或過多,都不利于課堂教學。因此在設計課堂教學目標時,要針對班級情況進行細致的分析,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習慣、學習興趣、動手操作能力等,結合教學內容重新設計教學目標。
如三下第四單元的《磁力大小會變化嗎》這一課的教學,要達成的科學概念目標是“兩個或多個磁鐵吸在一起,磁力大小會發生改變。”如果按照教材采用了環形磁鐵進行實驗,學生就會形成“磁鐵吸合在一起時磁力變大,同極相對強行結合在一起時磁力變小”這樣錯誤的概念。因此,把所要達成的科學概念改成了“兩個條形磁鐵組合按不同的方式在一起時,磁力大小會發生改變”,選擇條形磁鐵的目的是由于其容易組合,也容易擺放。
通過改變原有的教學目標,選擇合適的材料,讓教學目標更便于學生的操作,使學生能通過操作獲得正確的結論,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
二、以學生的學習能力來確定教學內容
小學科學課主要的學習方式是探究性學習,是“讓學生通過親自收集數據,參與實證、討論、驗證,建構和理解主要的科學概念等”。所以,科學課的每節課基本上都有幾個相互有聯系、有結構的活動組成的。如果一節課的活動過多,而學生卻又無法適應時,我們會怎么做?是以“蜻蜓點水式”完成全部活動,還是把課時分解成幾課時,深入的進行研究?
例如在教學四上第二單元《水能溶解一些物質》時,教材安排了三個活動:1.認識食鹽在水中能溶解;2.認識面粉在水中能否溶解;3.通過過濾的方法來辨別物質在水中是否溶解。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通過過濾來辨別物質在水中是否溶解”就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所以要保質保量的完成所有的活動時間是不夠的。在教學時,把這課時分解成了兩課時進行:第一課時研究食鹽、沙子、面粉在水中的狀態;第二課時用沉淀、過濾等方法來辨別這三種物質在水中是否溶解。這樣,在第一課時學生能夠有充分的時間通過觀察、比較三種物質在水中的狀態。同時,在學生比較、討論時,由于經過較長時間,面粉會逐步的沉淀,學生通過觀察很容易比較出沙子、食鹽、面粉在水中的狀態,從而獲得溶解的一些基本特征,初步形成概念。而在第二課時,教師又可以通過詳細的講解、演示過濾過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項,讓學生掌握過濾的方法。由于時間充足,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對過濾后的現象進行觀察、比較,獲得大量的信息,進一步完整“溶解”的概念。
三、以學生的學習規律來確定教師的教學設計
我們常說,科學課是讓學生主動地進行探究。那么這個探究過程應該是怎么樣的?應該是一個摸索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允許學生出錯,更要改錯。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我們教師數據為了獲得預設中的一些數據,觀察到教師期望中的一些現象,為了得出教師想要的結論,在各種活動前往往進行了詳細的指導、強調,把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錯誤都在活動前都避免了。而指導過細、過于到位,反而會扼殺學生的主動探究的精神,扼殺學生改錯的機會。
以六上第三單元《電磁鐵》一課中“制作鐵釘電磁鐵”為例,通常教師會首先示范電磁鐵的制作方法,對制作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如纏繞的方向等)進行了說明,然后由學生制作。這樣設計雖然縮短了時間,電磁鐵的制作也不會出現大的偏差,使教學能順利地進行下去,但從本質上講學生還是被動的接受。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以“以學定教”的理念為指導組織教學,能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讓學生主動發展落實到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之中;能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大大引發了學生潛在的創新動因;能讓每一位學生在科學課堂中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不斷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以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科學(1~6年級)課程標準(修訂送審稿)》網址:http://wenku.baidu.com/view/79b332946bec097
5f465e2f6.html
[2]《以學定教,先學后教》[EB/OL].網址:http://wenku.baidu.com/view/cd7ec23383c4bb4cf7ecd1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