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立體化創業教育是指把多種分散的教育資源和教育模塊整合起來,形成一個完善的教育系統,從而使得接受創業教育的對象可以受到全方面、多角度創新創業教育的一種教育模式。本文主要從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的創新創業教育舉措出發,談談高校應該如何實施立體化的創新創業教育。
關鍵詞: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立體化
自從創新教育、創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的概念出現以來,以“創新、創業”等核心的教育研究就受到了教育界的推崇。我們國家在創新創業教育領域的起步比較晚,盡管如此,隨著經濟形式的變化、就業壓力的日益嚴峻以及國家政策的導向,我們的創新創業教育也越來越受到了各類教育機構,特別是高等院校的中式。
近幾年以來,許多高校都開設了創業類的課程和培訓,創建了創業孵化基地(孵化園、實踐園等),然而在創新創業教育和人才培養的實行過程中,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還沒有完全形成,所以,創新創業教育的效果不太理想。各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普遍存在理論教育不完善、指導不到位、流程不系統、歸口不明確等問題。
因此,高校應該探索立體化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從根本上提升創新創業教育水平。對此筆者認為,創業教育應實現立體化。立體化創業教育是指:把多種分散的教育資源和教育模塊整合起來,形成一個完善的教育系統,從而使得接受創業教育的對象可以受到全方面、多角度創新創業教育的一種教育模式。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作為優秀國家示范性(骨干)高職學院,學院高度重視大學生創業工作,主動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堅持以創業帶動就業,實施立體化的創業教育,形成了鮮明創業工作特色,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推行創新創業教育模式“走在前列”,建設學校創業文化
第一,建立創新創業教育機構,明確創新創業工作歸口部門。
高等院校要將創新創業工作納入學校的重點議事日程,并成立專門的機構或組織,將學校跟創新創業相關的教育資源、模塊整合到一起,歸口到統一的部門管理。目前,全國各個高校都在大力推行創新創業教育,但是從綜合的情況看,各高校普遍存在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歸口不一的現象,有的歸口團委,有的歸口招生就業處,有的又需要教務部門和學生工作部門進行具體操作。這樣一來,一個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就會“四不像”。高等學校發展創新創業教育首要需要解決的就是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歸口不一的問題,由于此項工作確實涉及到創業基地、創新創業大賽、創新創業課程建設和人才培養等多個方面,所以單純歸口到教務或者學生工作部都不是最佳方案,因此,筆者認為,高等學校應該根據自身情況應該建立健全創新創業教育的組織機構,創設專門部門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工作。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將創業工作納入學院重點議事日程,每年的院務會、黨委會專題研究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將教師指導學生參加創新創業比賽納入教師考核細則。學校成立了創新創業教育學院,是湖南省高職院校中首個設立創新創業教育專門機構的高校。
第二,完善創新創業教育條件保障。
高等學校需要提供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條件保障,這包括充足的經費保障和場地保障以及完善的制度保障。
要成功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最難的部分其實不是經費、場地和制度,而是“人”,所以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應該落腳到“人才培養”。但是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機構,必須要有充足的經費、完備的場地和完善的制度,這三項就好比“基礎設施”,只有“基礎設施”完善了、保障了,“人才培養”才沒有后顧之憂。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在經費、場地和制度方面都有強有力的保障。每年學校將創業經費納入學校就業工作專項經費;學校建成了大學生創意創業街和近尚藝工作室(含工作室、創客空間、創新創業教育學院),基地集創業實訓、創業孵化、專業實訓為一體;出臺了《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管理辦法(試行)》《創新創業大賽獎勵辦法》《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創新創業教育管理辦法》《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創業課程群建設方案》等一系列制度措施,確保了創新創業教育各項工作有序、高效開展。
二、推行創新創業教學手段“走在前列”,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應該從創新創業教學的手段出發,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這首先需要界定何為“創新創業能力”,創新創業能力應該是廣義上的概念,而不能簡單理解為創辦一個企業的能力,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培養富有開創意識和個性的人,這其中包含了創新意識、冒險精神、創業能力、獨立思考和社會交往、管理能力等。
除此之外,還應該明確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應該深度融合專業,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這就要求高校應該結合自身情況進行創新的、實用的手段進行教學。比如,創新創業教育可以采用“項目+工作室”的形式,采取“專業+創業”雙重指導:由專業教師成立工作室,在工作室組建學生團隊,每個團隊配備創業指導教師,從而進行跟專業融合的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活動。另外,還可以建立創新創業課程群,通過開設專業類和通識類的創業課程,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三、推行創新創業教學內容“走在前列”,促進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有機融合
學校應該健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促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一方面,學校可以調整專業課程設置,挖掘和充實各類專業課程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另一方面,可以開設面向全體學生的通識性創新創業公共課程,著重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激發學生創新創業動力。初次之外,學校可以開設具有行業特點、與創新創業和就業密切相關的專業課程,著重提升學生創業知識和專業技術技能。最后,高校還可以開設提升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各類創新課程和實踐活動課程,著重培養學生創新創業實際運用能力。
四、推行指導服務水平“走在前列”,扶持學生創新創業
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離不開學校的指導和服務,筆者認為,高校應該優化指導服務水平,建立健全服務體系,大力扶持大學生創新創業。同時,學校可以強化創新創業教育師資培訓,培養一批優秀的創新創業“教練”,為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指明方向。
學院對于入駐創業孵化基地的項目實行“三級孵化”。創新“項目+工作室”的人才培養形式,讓教師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形成第一級孵化。通過學院各系院的創業賽事選拔出優秀的項目,入駐各系的創業孵化區域,形成創業的基本雛形,讓學生的專業成果面向市場,實現第二級孵化;學院再通過院級、市級、省級的創業賽事層層選拔,遴選出典型的項目入駐創業街,進行第三級孵化,為企業的遷出、走入市場做準備。
第一,賽事引領。學校通過舉辦各級各類創業大賽來開發和優化創業項目,并且選拔優秀項目入駐到學校的創業孵化基地,進行真槍實干的創業實踐。使創業大賽中可行性強的項目落地生根。
第二,學生當老板。學校的入駐創業孵化基地的學生團隊從團隊組建、項目的開發、資金的投入等全部由學校的在校生共同完成,并且制定較為完善的創業計劃書,嚴格按照計劃書執行,使得學生團隊實實在在進行創業實踐,提高創業本領。
第三,立足專業,創意變商品。學校的學生團隊的創新創業項目都是立足于學校各專業而開發的項目,在實踐的過程中真正做到與專業的高度融合,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和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將學生創意點子變成商品。
第四,學院扶持。學校對創業基地的團隊實行全免租金,將學校的儀器設備(如:湘繡學院的電腦繡花機、裝飾系的陶瓷拉坯機等)免費供給入駐團隊使用,并設立了“創業基金”,主要用于固定設備設施購置、優秀團隊獎勵。
第五,全程服務。學校實行實行“專業教師+創業導師”的雙重指導,團隊成員均完成創業GYB/SYB培訓。專門設立了創業工作管理辦公室,負責創業孵化基地日常事務、項目過程管理、宣傳推廣、開業指導等具體工作,護航學生創業。
參考文獻
[1]雷六七.港臺“三創”教育模式對大陸創新創業教育的啟示[J].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6):38-40.
[2]盧立玨,林娟娟.地方本科高校創業教育體系的構建——以大學生創業教育中的“溫州模式”為案例[J].大學教育科學,2010,(2):57-59.
[3]肖龍海.創業教育的價值取向及實踐路徑——兼論企業家精神教育[J].教育研究,2011,(3):68-72.
[4]李海宗,郭欲丹.論我國高職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10,(4).
[5]張宏喜.高校創業教育的要素分析——基于課程體系的維度[J].人力資源管理(學術版),2010,(4).
作者簡介
李晚晴(1989—),女,土家族,湖南益陽人,研究實習員,管理學碩士,單位: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研究方向:就業指導與創新創業教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等。
注意:2016年度湖南省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以作品為載體的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研究與實踐——以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為例》(課題編號ZJGB2016064)階段性成果
湖南省2015年科學研究一般課題《移動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意作品微信營銷系統研發與應用》(課題編號15c0462)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