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洪華
摘 要:高中化學課程改革為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學生學的效果要充分體現教師是如何引導的?教師導和學生學的高度融合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主動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提高學生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關鍵詞:教師導;學生學;自主學習;主動學習
新課改要求教學要以人為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其實就是學生的主動參與學習過程,自主學習的落實。學習的主體是學生,他們的發展很大程度是由他們的主體意識的形成,以及學生參與教學活動過程中能力的提升來體現。因此,在教學中要多角度的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教他們參與把知識建立起來的過程,要展現知識的發生過程,把知識結論變活,形成探究過程。注重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聯系化學實驗的魅力,重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索、勇于創新等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提高學生自主、主動、自學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不是讓學生當“聽眾”和“觀眾”,而是要他們知道怎么“漁”,從而提高他們的化學素質。
1教師導是為了學生學,學生學體現了教師導
教學過程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擺正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主動精神,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和發展。
教師的導,就是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探究式提問、探究式討論、交流、互評等手段,達到啟發引導、自主探究、促進發展的目的。
教師需精心創設探究環境,引領學生思維的方向,在導學、導思中精于誘導、引導、指導、疏導。使學生始終保持能動、活躍的思維和積極的探究狀態,啟發積極地創造性思維和思維碰撞,從而發現新知識、新思路和新方法。當然,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從旁點撥,對重點、難點、關鍵的地方,通過點撥幫助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分析、思考、探究問題,并尋找方法解決問題,循序漸進地發展思維、提高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要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關鍵是要轉變教師的學生觀,擺正師生之間的位置,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倡導自主學習,逐步增強學生的自主性和主動性,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主動的參與,絕不是表面上、形式上的活躍和參與。
從教與學之間的關系到導與學的關系轉變,實現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原則,教學設計過程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學、自問、自做、自練和自我總結的機會,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增強對學習的興趣。
2教師導和學生學的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
2.1教師的導超前或過快,學生思考時間不夠
個別教師在設計問題探究時,考慮不充分,對學生的認識不足,在放手讓學生探究、合作時,存在放手后收手不及時或者收不回來,加之考慮到課時內容的完成情況,討論不充分,有時候存在先于學生講出探究的知識點,這樣就沒有給學生創造獨立思考的機會和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
2.2教師的導過多、過細,將知識“橋梁”都搭建好了,學生只需“通過”,存在包辦太多
在教學中教師包攬太多,講解過多、過細,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知識內容空間太窄。學生學的過程中,他們自身沒有意識到自己的主體性或主體意識淡薄,加上家庭教育的關系,個別學生喜歡被家長或者老師安排,缺乏對自己的認識,認為老師教什么,我才學什么。
3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導和學生學均需要做好準備,教師的導要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主動學習服務,起好畫龍點睛的作用,簡潔總結和點評
3.1教師要精心準備,學生也要認真準備新課內容,落實好預習
對學生的摸底調查,特別是知識的基礎和學習的習慣,小組成員的整體情況怎么樣;教學目標的定位,目標分解情況,制定教學程序如何落實分解的目標;特別是情景設置、活動探究、分組討論等環節,均需要精心準備和設計。學生對知識的學習需要了解掌握知識的方法和規律,并結合化學學科的特點和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有效的學習計劃;教師必須在課前安排好預習內容,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保質保量的完成,并安排好檢查預習的情況,及時發現問題,結合教學目標在課堂采取各種方式來突破教學重點。
3.2給學生介紹知識探索的方法,多鼓勵學生嘗試自學的同時,鼓勵他們發現探索出新問題
預習也是自學,按照教師的要求對知識的重點和難點進行初步的個體認識和學習,教學過程中對于一些概念學習、化學實驗現象的觀察、用途等方面知識的自學,目的是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積極主動地去探索知識,培養學生主體意識和獨立探索知識的能力。
3.3課堂導入要精心設計,激發興趣
在教師設置的一定情景中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圖片、生活中的小常識、故事材料、視頻等都是推動學生學習的直接動力。所以,在導入新課時,教師應精心創設一種良好的導入方法,使學生從新課伊始,就被一種愉快和諧的氣氛所感染和激勵,從而喚起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促使其主動參與學習。
4小結
課堂總結這個環節最容易被教師當成教師總結或者課堂結束語,其實應該教會學生養成課堂總結的習慣,引導他們全面、綜合、系統的概括,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鞏固,提高延伸和拓展能力,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當然,總結的方式多種多樣,可以問學生這節課的收獲或者不足,也可以聯系生活、科技應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通過各種方式對知識進行再現,逐步內化知識結構,以期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加強。
總之,教師的導和學生的學是相輔相成的,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教師好的引導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生的學能夠為老師的導提出較好的反饋意見和更高的要求,促進教師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順利成長。教師的導和學生的學在彼此的配合,逐漸磨合,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為了學生的化學綜合能力培養增添一筆濃濃的色彩。
參考文獻
[1]蔡瑞云.淺議中學化學教學中導學案的設計和使用[J].中學教學參考,2015,8.
[2]淺談提高初中化學課堂化學教學效率的策略[J].基礎教育課程,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