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芳
摘 要:教師在英語課堂要通過有效的方式來調動學生的英語思維,使學生在英語探究中形成端正的態度,探究語言規律,產生愉快的學習情緒,進而完成學習目標。學生思考語言規律會了解英語詞匯和語法,從而收獲知識,感受到課堂的意味深長。本文主要探究了教師在英語課堂上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分析,參與探究,如何營造有效情景,科學點撥指導,提高語言學習能力和學科素養。
關鍵詞:初中英語;英語思維;樂趣;探究
英語教師營造有效的課堂學習并不一定要使學生在課堂上手舞足蹈,眉飛色舞,但是一定要讓學生心情愉快、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主動地用大腦進行思考,思維上形成波瀾,進而獲得知識。為了引起學生思維上的波瀾,教師要結合學生的智能,帶領學生主動地探究知識規律,感受學習的樂趣和投入到課堂探究中的趣味。教師要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并且將兩者在課堂教學中辯證地結合起來,全面地分析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設計出有效的課堂環節,為學生提供語言學習的機會,鼓勵學生思維的活躍,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高效課堂的實現和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自主分析知識,習得重點難點
在英語課堂學習過程中,教師要考慮到每一個學生的差異,通過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教學途徑的不同來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舊知識進行邏輯思考。學生通過探究會從淺入深、由易到難地分析語言規律,在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進行探究,使學生可以自主地分析知識要點和難點,進而掌握知識,提高英語語言學習能力和語言技能。學生通過自主分析會提高自己的知識技能,更加主動地探究其本質和內涵,解決學習上遇到的問題和困惑,形成系統性的認識,深刻地理解英語知識。例如在學習Unit6 Topic3:Bicycle riding is good exercise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自主閱讀教材,了解課堂所學的內容。通過學生的閱讀,學生會認識到本課學習的主要內容就是:如何去上學。面對這個話題學生都是有自己的感受和體會的,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教材的內容,學生會想到常見的交通運輸方式,如騎自行車、坐地鐵、乘坐公共汽車、步行、坐飛機、坐船等等。
二、參與課堂探究,分析思考提高
有效的英語課堂需要學生通過主動地思考和認真地分析來收獲語言知識,掌握語言規律。對于課堂任務的探究,學生會通過觀察和比較的方式來分析英語語言知識,在思考中總結知識規律,完善認識,養成發現知識和探究知識的習慣,在總結中進一步鞏固和強化知識,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學生的認識越深刻學生就越能靈活地應用知識,更好地進行思考和分析。例如在學習Unit2 keeping healthy topic1:You should see a dentist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小組表演任務:假如昨天晚上你吃糖多了,又沒有刷牙就睡覺了,今天感覺牙很痛,媽媽帶你去看牙醫,醫生詢問了你的情況,并給出了保護牙齒的建議。教師給學生提供任務后,學生會快速地進行知識的搜索和探究,尋找自己表演過程中需要用到的詞匯和句型,為自己的表演構思故事情景和事件發展的順序,編織出一個屬于自己的故事。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會引起思維的波瀾,有時會產生恍然大悟的感覺,進而在實踐表演中提高自己的英語應用能力和表達能力,達到靈活地英語語言的目的。
三、營造良好情境,激發學習動力
學習環境對于學生的英語學習有著很大的幫助。教師要給學生創設恰當的情景使學生可以很好地感受和體驗英語語言知識,進而在思考中發現地道的英語表達方式和英語的思維習慣。學生在情境中思考會使學生的思維激起波瀾,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學生的課堂主人翁地位需要教師的幫助來營造和提高,把帶動學生融入課堂,進一步探究和鞏固學習的內容,有意識地分析。例如在學習Unit6 Bicycle exploring Topic2:Cycling is exciting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給學生播放短片《機器人過馬路》,用視頻和動畫的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視頻播放結束后,教師可以借助幻燈片的幫助,把視頻中出現的交通標志帶領學生一同復習一遍,使學生了解這些交通標志的含義。動畫和圖片的情景會瞬間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對課堂知識充滿渴望,從融入到課堂學習過程中,在探究中掌握英語語言知識,同時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完成課堂教學的情感目標。情景中學習會給學生一個直觀的認識,有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產生學習動力,積極地探究語言知識和規律。
四、教師點撥思路,活躍課堂氣氛
為了激起學生思維的波瀾,教師就要充當那個“投石者”,使學生的思維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產生“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傳統的英語語言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是比較被動的,他們習慣于聽教師的講解和知識的傳授,不會主動地探究,也很好主動地提出問題,課堂上更多的是教師的“滿堂灌”。久而久之,學生感覺學習就是這樣的一個過程,在課堂上消極應付。教師要通過自己的引導來點燃學生的學習激情,使學生可以總是熱情萬丈,激情昂揚例如在學習Unit2 Loving our planet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提出問題:你喜歡這里的環境嗎?為什么?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夠更好地保護環境呢?提出問題后,為了使學生在課堂上有話可說,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示范回答,如:“我不喜歡現在的環境,因為環境污染很嚴重。我們隨處可以看到……”教師的示范使學生理解了要學習的內容和問題回答的方式,進而可以用自己的語言將英語知識組合起來,解決問題,探究答案,實現有的放矢。
總之,為了使英語課堂可以“尺水興瀾意悠長”,學生思維的活躍和主動參與是必不可少的。教師要組織學生通過體驗英語語言規律的方式來進行思考和分析,培養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學會表達,學會總結,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張藜.建構主義理論在初中英語閱讀理解中的運用[J].海外英語,2010,11.
[2]侯海燕.淺談初中英語學法指導[J].甘肅教育,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