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凌英
摘 要:在大力推進新課程改革進程的過程中,初中學生德育教育工作成為重點,作為在學校扮演學生家長角色的班主任,不能僅僅把目光局限于學生的學習,應該在德育方面給予學生更多的關心,幫助學生對社會做出準確的判斷和辨析,培養其積極樂觀昂揚向上的人生態度,尤其是初中階段的學生思想品質的可塑性較強,情緒波動較大,對于德育方面的教育和關注需要更加強烈,本文的主旨就是探究新課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問題及對策。
關鍵詞:新課改背景;初中班主任;德育;問題;對策
隨著新課程改革步伐逐漸步入正軌,初中班主任在對學生的教導不僅關注學習方面基礎知識的傳授和基本技能的教學,使學生對于知識的接受能力逐漸增強;而且同時也兼顧學生德育方面個人思想品德和情感價值觀的正確培養,學生個人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發展。但是,由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青春懵懂期,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且思想情感波動較大,因此,初中班主任在扮演引導者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還很多。
一、問題
1.青春期不穩定階段
步入青春期初步發育階段的初中學生,大部分年齡是13~16歲左右,根據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理論,初中學生處于該理論的第五階段青年期階段,這一階段的人格沖突是自我同一性混亂,對于各類事件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思想情緒波動較大,叛逆心理突出,對于自身和老師,家長以及同學之間的矛盾沖突缺乏正確的處理方式。初中是學生整個學習生涯中的關鍵時期,學生待在學校的時間遠遠多于在家庭的時間,同時班主任在學校又扮演著學生家長的角色,因此,班主任更應該自覺主動的挑起德育教育的重擔。
2.德育教育與現實脫節
德育教育逐漸被提上班主任的工作日常,成為其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由于現代社會生活的節奏不斷加快和社會環境的時刻變化,長久以來,德育教育存在滯后性。這些突出問題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德育教育的主要內容缺乏實際性,拘泥于書本知識,學生無法切實感受,與在社會現實的實際運用脫節。第二,作為初中階段德育教育的主要方式——思想品德課,課本內容存在嚴重滯后性,沒有與時俱進,無法適應日新月異的現實生活,教師對于該門課程的解讀也僅僅停留在古板的說教階段,缺乏創新,不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感官,讓其對該德育教育產生濃厚的興趣,很有可能還會適得其反。
3.德育方法缺乏創新
初中階段的德育教育主要手段是思想品德課,而任課教師對于該課程的解讀又過于淺顯,一方面教學方式簡單,采取傳統的說教模式;另一方面,評價方式存在缺陷,更多的還是傾向于學生的考試成績,而忽視了德育的真正作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在這種教學方式的影響下,無法實現德育的真正教育意義,無法形成良好的循環作用,無法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起到促進作用。基于這種情況,班主任應該積極組織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引導學生對德育教育形成正確的認識,如組織適當的社會實踐活動,帶領學生們走進現實社會,切實感受現實生活中的善與惡,美與丑,高尚與卑鄙。
二、對策
1.抓機遇,促德育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要求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班主任作為走在改革最前沿的實干者,要順應改革的潮流,跟隨新課改的步伐,對于德育教育推陳出新,對傳統的德育教育內容,方式以及評價模式做出客觀準確的判斷,合理舍取,更加注重實用性,通過組織各種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走進社會,感受真實的德育理論。
2.改方式,革方法
初中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要始終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和因材施教原則。
面向全體學生原則要求教師不能對學生存在偏見,要公平公正的對待每一位學生,對每一位學生傳授相應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參與社會實踐切身感受的機會。因材施教原則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差異和個性,關注學生的個體差別,對發展不平衡不一樣的學生采取個別教育的方式,制定合適的教學方法。避免德育教育局限于書本的情況出現。
3.班主任,強自身
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師觀要求教師要堅持終身學習的原則,在德育教育過程中,不僅要學生很上時代的步伐,更新對德育的認識,而且作為引導者的班主任更應該多關心社會現實,及時更新自己的德育觀念,堅持終身學習的原則,緊跟現代化信息時代的腳步,擴大自己的知識量和積累更多的社會經驗,使自身達到一個更好的階段。班主任作為高中學生學習階段的引導者,在學生的行為模式和思考方式中有著重要地位,因此,班主任更應該給學生呈現一個可靠的形象,帶領學生更新教學方式走進現實而不拘泥傳統的說教模式。
4.用網絡,宣德育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現代信息化手段涌現,高中階段的學生對于網絡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班主任應該抓住信息時代的產物,制定合理的計劃方案,將德育教育用網絡的手段完美呈現,既要達到學生能普遍接受,還要使學生對網絡形成符合青少年發展規律的正確認識,從根源上預防學生網絡成癮。
5.在日常,滲德育
對于學生理論知識的傳授不應該局限于課堂,更應該將其滲透在日常生活之中,從而加深學生的印象,不僅德育教育課堂如此,其他各科同樣適用。班主任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對學生進行教學,對于學生良好的行為品質和學習習慣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印象,從而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結語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對于班主任的日常工作的要求也逐漸提高,要求班主任要密切與學生的聯系,多跟學生溝通,從實際情況出發制定符合學生健康學習成長的方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王海燕.新課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問題與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7,(03):276.
[2]王愛花.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問題與對策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7,(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