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今這個經(jīng)濟發(fā)展十分迅速的社會,信息化已經(jīng)覆蓋了人們的生活,社會對人在素質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單一的素質發(fā)展只會被這個社會所淘汰,只有具備了全方位的綜合素質才能被這個社會青睞。而要想比別人贏在起跑線上,必須從小學時候抓起。因此,小學素質教育勢在必行。而我國在小學素質教育方面還存在很大漏洞及問題,這直接影響到了小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只有對于這些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解決才能很好的改革。
關鍵詞:多美術多元;教學研究;實踐
一、 前言
近年來,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美術素質教育在各個學校逐漸被改革。改革要求說明,在美術教育的過程中,必須要加強與其他技術性學科的綜合,并且在與美術相關的模塊中力求突破與創(chuàng)新,不再采用單一的教學模式,讓美術與詩歌、電影、舞蹈、音樂等相近的藝術相結合。做到培養(yǎng)學生整體的藝術綜合能力與綜合素質的目的。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入了多元化的教學模式。
二、 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 課堂教學模式單一
全國的美術教學模式依舊很古板,教師在教育素質方面還不夠。老師先畫完東西,學生在下面不認真地跟著畫,老師無趣地教,學生也不想學。所以如果你去問起學生是否喜歡美術課時,得到的答案也是否定的,而老師也不知道自己的教學模式是否真的就是學生真正想要的。久而久之學生自然就對美術課形成了一種無所謂的態(tài)度。
(二) 教學硬件設施陳舊
很多調查研究表明,很多學校由于不重視美術課,所以其設備很多都是常年使用未曾更換的,因此造成設備破舊,所以在講授理論知識時只能用粉筆在黑板上大致地描繪出來,這樣學生很難得到直觀的感受,也無法去深入的了解。
(三) 課堂氣氛壓抑
很多的小學課堂都有這樣的一些特點:老師不夠帶動氣氛、學生精神不夠投入、課堂氣氛緊張、學習興趣與小學生該有的朝氣都嚴重缺乏,很多學生都會在課堂上睡覺或者干其他的事。這一系列問題的來源都是因為教師調節(jié)課堂氣氛的能力不夠,對于課堂的氣氛不夠重視,只顧完成自己教學任務。比如,一堂課即使本身很活躍,學生對于即將學習的內容充滿了興趣,可是往往由于老師過于嚴格或者過于強調課堂上的氣氛而不斷強調紀律,
讓課堂上絕對安靜,這樣一來,老師和學生沒有合作的過程,知識形成了一種單調的“你教我學”的枯燥氣氛,如此一來真正想聽的人就寥寥無幾。
(四) 考核缺乏科學性
美術課的考核模式還是和其他學科的考核方式一樣,比較單一,很多都只是讓學生在已經(jīng)學過的課程當中選一幅畫,通過這種方式對學生在模式課的表現(xiàn)進行整體評價與評分,這往往會讓人覺得這個分數(shù)的人為因素很高。這種考核方式其實只是看每個人的掌握特點而已,并不能準確檢測。如此一來,考核來源于學生的先天因素,那些被評為差的學生便會因此對美術課產(chǎn)生懷疑,久而久之對此失去興趣,那么如果長時間以這種模式進行下去,美術課是否已沒有存在的必要。
三、 多元化教學與實踐性教學
如今,很多的美術課依然在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如果將這種模式繼續(xù)下去,學生對美術課失去興趣,這樣就造成得不償失的后果。為了滿足美術課的發(fā)展要求,所以,多元化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被引入到當今的課堂中。
(一) 多元化教學
小學作為每個人踏入學習生活的第一個階段,對于以后的興趣培養(yǎng)起到了很重要的意義。小學美術教育應該達到與小學生心靈溝通的作用。通過美術的描述,將小學生的想象力激發(fā)出來。然后充分利用美術課上的學習卡結合教材進行教學,建立起一種綜合性模式的開發(fā)以及對美術課的學習資源進行一個豐富整合的目的。其中的學習卡指的就是老師與學生講有關美術課的東西結合學生自己的需求,然后編成一套系統(tǒng)的卡片,在美術課堂上,將學習卡與教材相結合進行教學,相比于傳統(tǒng)的教材教學模式更能讓學生提起學習的興趣。具體的多元化教學途徑包括:①創(chuàng)設休閑的藝術活動:比如在學校舉辦攝影展、陶藝欣賞等課外活動,通過藝術欣賞,從而提高小學生的審美情趣和美術學習的積極性。②畫畫和寫相結合,這個活動需要教師為學生準備好畫畫的卡片,將連環(huán)畫和美術日記等互相結合的特殊形式,讓學生在記錄下畫畫中的體驗的同時,從而直接提升學生的藝術感受力。③開展個性的美術出創(chuàng)造活動,比如:多元化主題創(chuàng)作活動,自由創(chuàng)作、美術剪影、疊紙、折紙等等美術活動,不僅能夠豐富美術多元化,同時還能夠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化思維,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力。
(二) 實踐性教學
體驗式教學已經(jīng)成為如今最流行的教學模式。俗話說:實踐出真知。體驗式教學所推崇的觀念就是將教學作為一件寓教于樂的事情,將學生作為教學中的主導地位。通過實踐性教學,達到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與想象力的目的。讓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讓他們從小就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教會他們在實踐中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觀念。讓學生在不自覺中走向美術的世界,自己親身去體驗,發(fā)現(xiàn)美術世界的繽紛。
如,在美術課上創(chuàng)設游戲活動:將墨汁滴入水盆中同時讓學生不斷地朝著水盆吹氣,看墨汁在水盆中的千變萬化,在這個小游戲中,學生可以看看墨汁在水中形成的各種圖形,不僅僅感受到的是美術的樂趣,同時也體味到美術學習的深刻,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藝術觀察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又如,選擇一些風景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帶領孩子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在生活中感知、感受大自然的美。這種美是真材實料,更加真實,為學生帶來的創(chuàng)作靈感也更加強烈。
四、 結束語
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改革和發(fā)展,小學教育作為極其重要的一個階段,目前的教學模式仍然存在很多的問題,面臨著社會的質疑的聲音,肩負著很大的壓力。為了達到進一步改革,其教學模式必須要進行轉換。小學的美術老師要學會將多元化教學以及體驗式教學帶入到課堂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學習動力,全面促進小學美術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曹建林.小學美術多元體驗教學研究與實踐[J].上海教育科研,2004(1):42-43.
[2]李超杰.淺談小學美術多元體驗教學[J].科學中國人,2015(21).
[3]羅維寧.小學美術多元體驗教學探討[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4(20):16.
[4]李旭.小學美術多元體驗教學[J].大觀,2014(10).
作者簡介:陳一寧,福建省龍巖市,龍巖市新羅區(qū)鐵山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