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指南》中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究的對象。本文以幼兒生活中常見的材料—乒乓球、水為源頭,在與幼兒幾次的實驗中我們通過實驗材料的選擇與變更、實驗環節的預設與變動、實驗提問的設置與更改等方面的調整,從而確定適合于幼兒探究的問題,激發幼兒科學探究和學習的熱情。
關鍵詞:幼兒;實驗;設計;引導
原實驗:
參考書中有這樣一個實驗:準備一個去掉瓶底的礦泉水瓶、一個乒乓球、一個杯子以及一個裝有水的水盆。第一步把乒乓球從瓶子底部放入到瓶內,第二步用杯子盛好水倒入瓶中,乒乓球會被水壓在下面,第三步把礦泉水瓶的瓶口貼著水盆,再往水盆中加入水,乒乓球就會浮到瓶中的水面上。
如果按部就班地組織幼兒進行這個小實驗,幼兒只是被動地參與操作,實驗過程會顯得生硬無趣,我們所要解決的問題是要將這個實驗設計為適合幼兒可操作、可探究的活動,從而激發幼兒主動學習和探究的積極性。
第一次小實驗:
我們給實驗預設了兩個目標:
1. 能嘗試與同伴合作探索乒乓球浮起來的方法。
2. 積極參與探索,體驗活動的樂趣。實驗的準備有:切除瓶底的礦泉水瓶、乒乓球、水箱、杯子、大記錄表一張、打過洞的瓶蓋、海綿、橡皮泥、紗布等。實驗環節主要有三個:
1. 感受水能使球上浮。
2. 探索球在水中的變化。
3. 探索哪些材料可以使球浮起來。
評析:參考書中呈現了水、乒乓球和去掉瓶底的飲料瓶等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實驗材料。其中實驗過程也相對比較簡單,只需要孩子通過兩次操作就能直接觀察到實驗結果。為提高孩子在實驗中的探索性,我們選擇了打過洞的瓶蓋、海綿、橡皮泥、紗布和皮筋,同時還設計了記錄表,讓孩子通過操作后從四種材料中去發現哪些材料才能使被壓在水中的乒乓球浮上來。為加強孩子對“浮”這一現象的認識,我們把水倒入瓶中后引導孩子們學做瓶底的乒乓球,再慢慢“倒入水”,讓孩子們感受了球從低到高這一“浮”的動作。
第二次小實驗:
這次的實驗中我們預設的目標沒有變動,在實驗材料的提供上用保鮮膜取代了海綿塊。實驗環節增加為四個:
1. 感受水能使球上浮。
2. 探索球在無蓋的瓶中加入水后會有什么變化。
3. 不借助材料,探索讓球浮起來的方法。
4. 探索哪些材料可以使球浮起來。最后對兩次的操作總結:就像我們用手擋住瓶口或直接把瓶口放到水中的做法一樣,只要把瓶口密封住,水下的球就能浮上來。
評析:
我們改動了實驗材料以及實驗環節,幼兒通過對不同材料的探索,發現了乒乓球浮起來的方法,看似已經是一個比較完整、符合幼兒操作特點的科學活動了。當我們對照參考書進行比較和分析時我們發現了在設計這個實驗中的一個誤區,我們舍近求遠,繞了一個彎來組織幼兒做一個無須很多材料輔助就能完成的實驗。兩次的實驗中我們都是引導幼兒用一個乒乓球借助材料探索浮起來的方法。如果調整思路,換個角度來重組這個實驗,幼兒探究的價值一定會有所提升。
第三次小實驗:
這次我們轉變思路從實驗所蘊含的原理出發,引導幼兒探索兩個乒乓球在水中的狀態,探究的問題為“如何運用材料讓兩個球都能浮起來”。我們將目標定為:
1. 能在合作操作中發現乒乓球在水中的位置變化,探索使兩個乒乓球都浮起來的方法。
2. 積極嘗試,體驗實驗的樂趣,萌發探索求知的欲望。實驗準備中我們添加了一份用PPT動畫路徑制作的原理圖示,幼兒操作結束后我們可以借助圖示的直觀演示幫助幼兒歸納兩個球在瓶中一個在上、一個在下以及兩個都浮在水面上的科學小原理。輔助材料選擇了具有明顯特征的保鮮膜和紗布。實驗過程分為四個:
1. 猜測并探索一個球在瓶中的狀態。
2. 猜測并探索兩個球在瓶中的狀態。
3. 借助材料探索讓球浮上來。
4. 看圖示,初步了解原理。我們借助動畫演示,運用了擬人化的手法,把水改成水寶寶,目的是讓幼兒通過對實驗的操作,理解水與乒乓球在一起會有如此有趣的現象發生。
綜觀三次實驗,從起初我們準備的材料:打過洞的瓶蓋、海綿、橡皮泥、紗布——打過洞的瓶蓋、保鮮膜、橡皮泥、紗布——保鮮膜、紗布,可以看出實驗材料逐步減少,我們發現實驗材料的選擇不在于量的多少,關鍵是材料要適合幼兒解決實驗中的問題。在第三次的實驗中,我們僅選擇了保鮮膜和紗布這兩種材料,材料雖然看似簡單,但我們是從探索材料能更好地感知現象以便幼兒發現事物間的因果關系的角度進行分析后篩選出來的,以便于幼兒在與材料互動中發現問題。
在實驗環節的設計上,我們前兩次實驗的第一個環節都是引導幼兒“感受水能使球上浮”到第三次實驗的第一個環節“猜測并探索一個球在瓶中的狀態”,可以從“感受”到“猜測”的轉變中看出幼兒的活動從被動到主動,主體地位得以提升。接著教師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幼兒猜猜球在水中會有什么現象發生,激發了幼兒的探究欲望。在一個探究環節后,教師的提問“兩個球在瓶中會怎樣呢”又引發新的探究點,探究環節到了另一高度。
本文從身邊的實驗出發,力求實驗中以探究的方式引導幼兒探索球在水中的不同變化,增進幼兒對科學本質的理解。在今后的教學中還將繼續積累更好的經驗,幫助幼兒從生活中形成積極的科學態度。
參考文獻:
[1]李季湄,馮曉霞主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作者簡介:姜曉娟,江蘇省昆山市,昆山市西灣幼兒園富華分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