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努爾·海熱拉 阿不來提·艾合買提
摘 要: 情景式教學可以有效應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低效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有利于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實現“新疆歷史與民族宗教理論政策教程”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高,有助于學生主體意識的確立,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品格和實踐能力。
關鍵詞: 情景式教學 “新疆歷史與民族宗教理論政策教程” 教學改革
情景式教學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指明新方向,切實推進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學改革。所謂情景式教學,指的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針對教學目標,有計劃、有目的性地“引入或者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一種教學模式”①。情境式教學模式以情境或案例為載體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情景式教學最大的特點是創造出“有情的情景”,讓教學從知識認知的基本起點——感官開始,對學生認知知識、提升道德情操和價值判斷及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如何讓思想政治教育入腦、入心是當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普遍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新疆歷史與民族宗教理論政策教程”(以下簡稱“教程”)是專門為新疆高等學校編寫的地方性特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研究對象是新疆地方史,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該課程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育廳于2007年2月根據中央宣傳部和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05方案”精神,將原來的三門課程即:“科學無神論”“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概論”“新疆地方史”經過反復醞釀、凝練、整合而形成的,2008年開始實施教程課程的專題花教學。“教程”內容豐富,思想性、政策性、實用性較強,是生活在新疆的各族青年學生的必修課程,是新疆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充分體現了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要求,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馬克思主義“五觀”(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宗教觀)的重要途徑,是最具中國特色和新疆地方性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如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實現“教程”教學目標所預設的以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實事求是地、正確地認識新疆歷史,全面系統地了解新疆區情,增強學生的“五個認同”(即對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意識等,從事教學的教師對此進行了多方面探索。引入情景式教學方法對提升“教程”課程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一、在“教程”課程中實施情景式教學的意義
1.有利于讓教學過程適應社會形勢發展的需要。
當前人們常說隔代之間的代溝問題,現在伴隨著網絡信息化時代的發展,各種信息和文化的更迭速度更快,“代溝”的年度跨界不斷縮短,如何讓老師和學生之間跨越所謂的“代溝”,實現正向的知識傳播和交流無疑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傳統道德說教式教學方式已經不易實現思政課教學目標,因此,教學手段、方式、內容的與時俱進成為思政課的必然選擇。而情景式教學無疑是一種教學方式的創新,它能夠通過情景化的設計打破時間的界限,實現跨越時空的文化對話和情感碰撞。
2.有利于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情感的共鳴。
情景式教學通過真實的或虛擬演繹的場景,讓學生在此場景中切身體會和感受,進而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可以引發學生多方位的聯想,從而提升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可以擺脫傳統說教,在學生自我情感體驗中實現價值觀的升華。
3.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情景式教學模式以提倡互動、參與、體驗等為特點,這些都能夠很好地使學生的積極性得到發揮,使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在教與學、學與學的互動中真正實現知識的內化,讓學生所學知識在自我體驗中實現課本理論和知識等向素質和能力的轉化。因此,“情景式教學”對培養學生的情感,啟迪思維,發展想象等確有獨到之處。情景式教學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自主學習,進一步達到教與學的和諧統一。
二、“教程”課程實施情景式教學的內容設計
根據上述情景式教學模式的特點,結合“教程”課程的內容、目標等,筆者從課堂內和課程外兩個方面對實施情景式教學做出初步的設計和分析。
1.課堂內情景式教學。
課堂內的情景式教學應以回放式和虛擬演繹式為主。
(1)回放式情景教學模式主要是教師采用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案例或者音像資料,再現過去的情景,引導學生進行探討學習。如在講授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時,可以通過播放紀錄片《新疆兵團墾荒女兒墾荒傳奇》,再現曾經的崢嶸歲月,讓學生分組討論兵團在新疆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最后老師進行點評,這樣能夠很好地增強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虛擬演繹式的情景教學就是老師設置一個具體的場景,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過身臨其境的體驗實現教學目標。如講到雙語教育時,可以讓學生按照地域或民族分組,自己設計場景,用不同的方言或民族語言表述,讓學生真正體會學習普通話的重要性和進一步領會我國推行雙語教育的目的,實現寓教于樂。
2.課堂外情景式教學。
結合教程的特點,課堂外情景式教學主要是結合本地特色文化和資源,以現場式教學方式為主導,讓學生在了解當地歷史、風土人情中實現情感和思維上的共鳴,實現教學目標。目前,我們采用的課堂外情景式教學主要是參觀新疆歷史博物館。在上完新疆地方史部分內容后,在學生有一定知識儲備以后,讓學生參觀歷史博物館,在原有書本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通過實物讓學生在歷史中體味歷史的真實和文化的魅力。通過此次學習,我覺得有必要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源,進一步充實課堂外的情景式教學,比如可以考慮讓民族團結進步模范代表與學生面對面交流等。
三、“教程”實施情景式教學應注意的幾個方面
1.要充分做好前期準備工作。
最主要的是前期一定要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找到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和話題,這樣才能與學生實現真正的互動,讓學生受到啟發,否則情景式可能演變為尷尬的安靜“場景”。理清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正確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了解學生的基礎知識,了解他們的思想狀況、個性特點等。
2.要始終把教學目的貫穿其中。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課堂教學應該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情景式教學不是一場鬧劇的演示,而是在情境中讓課程真正實現入耳、入腦、入心之目標。如果情景式教學場景無法很好地實現教學目標,那這樣的所謂情景式教學只是借用情景式教學的假冒偽劣產品。創設學生當前學習的內容與現實情況基本相接近的情境,即把學生引入需要通過某知識點解決現實問題的情境中。圍繞當前學習的知識點,選擇適合的小目標,同時讓學生獨立思考,對知識點進行理解。
3.必須充分發揮學生與教師的雙向作用。
教學的過程是師生在交往和互動中傳遞知識的過程。在整個過程中,師生必須相互配合、相輔相成,在學生是主體、教師是輔助的基礎上形成交流和溝通。情景式教學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在教與學的互動中實現教學目標,學生由過去的被動聽眾演變主動的參與者,成為學習的主體。但這并不意味著老師放棄了教學過程的引導者和主導作用。尤其是在一些有爭議的討論中,教師更不應袖手旁觀,而要適時予以引導,這樣才能讓學生的認知得到進一步提升。
4.在強調情景式教學的同時,同樣重視傳統教學方式。
在強調新的教學方式的同時,傳統教學方式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如理論講授法。暫且不論傳統教學方式的優勢和特點,單就教小學自身而言,單一的教學方式是無法完成整個教學過程的,教學本身就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通過教師的“講、做、導、評”,學生的“聽、看、練、做”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多種教學方式的結合和合理利用。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觀念,掌握科學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和學習主動性。情景的創設必須通過教學設計,依據教學大綱,以馬克思主義“五觀”為統領,結合學生學習特點和教學重點難點,體現教育教學規律,實現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進一步促進教學內容入腦、入心,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增強“五個認同”意識和中華民族的凝聚力,自覺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注釋:
①張敏,陶傳平.“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道德教育情景式教學設計[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5).
參考文獻:
[1]張新國.“新疆歷史與民族宗教理論政策教程”教改新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7(16):3-4.
[2]古力孜拉·克孜爾別克.“新疆歷史與民族宗教理論政策教程”教學的幾點思考[J].昌吉學院學報,2013(03):77-79.
[3]張玉祥.“新疆歷史與民族宗教理論政策教程”的教學改革探索[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5(03):46-47.
[4]鄭志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情景式教學創新探析[J].現代教育科學,2017(01):72-76.
項目編號:YGZ012,項目名稱:“新疆歷史與民族宗教理論政策教程”課程實踐教學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