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歷經磨煉,才能讓學生練就“火眼金睛”,掌握真本領,而現實生活就是一個大熔爐,讓學生置身其中,不僅能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與技能,而且還能讓他們學會舉一反三,熟能生巧。因此,我們初中數學的教學應融入生活實際,帶領學生一起探究生活,探索數學的奧秘,從而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數學素養。
關鍵詞:生活;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建議
一、 引言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我們的生活也離不開數學,我們的數學教學不是單純的讓學生掌握基本知識,更要讓學生將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熟練應用,有效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因此,我們的教學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內容,更應讓數學教學生活化,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體驗成功與樂趣,充分調動他們的主動性,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 初中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建議
素質教育背景下,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顯得越來越重要。為此,初中數學的教學應不拘一格,我們要引導學生融入生活,加強理論與實際的結合,融會貫通,并且能夠學以致用,提高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一) 創設生活情境,教學生活化
素質教育對初中的數學教學提出新的要求和目標,既要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又要從中培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與數學素養。為了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應結合實際,以學生的興趣為切入點,為學生創設饒有趣味且現實意義的生活情境,讓學生知道數學無處不在,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生活,從而讓學生樹立起數學意識,努力學習,掌握數學本領和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二) 融合生活素材,豐富教學內容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化,初中數學教材的內容越來越科學,越來越生動與生活化,這為我們數學教學的生活化創造了有利條件。然而,在素質教育與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下,這樣的教學內容是遠遠不夠的,我們不能僅局限于此,我們要積極探尋日常生活中的數學教學素材,不斷豐富數學的教學內容,實現數學教學生活化與高效化,
例如在“冪的運算”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讓學生到銀行了解不同存款方式的利率,并試著讓他們自己去思考利息的運算方式,分析和比較各個銀行的優勢,回到課堂上,我們教師應把相關的計算方式講給他們,然后和學生一起把收集到的資料加以分析,把正確的解答方式方法進行鞏固,把錯誤的也作為一種教材,和學生一起分析到底錯在哪里,要如何改正,從而讓學生能夠把這個課程的知識很好地消化,并從中得到啟發,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性與數學的魅力。當然,我們教師在選擇生活素材時,既要貼近我們的生活實際,又要根據學生的實際與特征來選擇適合他們的素材,難度適中且富有趣味性,才能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才能讓學生全情投入。
(三) 理論聯系實際,培養應用能力
“理論聯系實際”的基本精神是達到主觀和客觀、理論和實踐、知和行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是馬克思主義最基本的原則之一。數學理論知識與實際的聯系就是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就是要讓學生在掌握數學知識的基礎上加強實踐,從而掌握真本領。在傳統的教學,許多教師只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忽略了生活實踐的重要性,很少能將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導致數學教學活動嚴重脫離生活,使數學的教學失去了“精氣神”,致使學生誤以為學習數學沒有多少用處,與生活無頭,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這種狀況已無法適應當前素質教育的要求。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改變觀念,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系,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實踐中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世界,去解決實際問題,實現數學教學目標。
我們在課間跑步時經常能看到有些學生會偷懶走小道,這個例子我們可以應用到教學中,讓學生應用所學的勾股定理去計算一下,這樣做到底能不能省力氣,通過計算學生得到的結果告訴他們這樣做反而要多費些力氣,這時既能讓學生改掉這個壞毛病,又能增強學生的應用數學知識的意識。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應引導學生明白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也應回歸生活,從而激活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更要引導學生自己去聯系生活實際,在生活實踐中學習數學,應用數學,讓他們領悟到數學的真正價值和學習數學的重要意義。
(四) 立足于生活實際,培養創新能力
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學以致用,是要讓學生懂得應用學到的知識與技能,有效地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為此,我們在傳授數學知識的時候,應盡可能地立足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和啟發學生用所學數學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比如作業與習題,這是初中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作業習題的練習,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夯實學生的數學理論基礎;能夠讓學生掌握解題技巧,提升學生解題能力,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能力。由于數學比較抽象,可是初中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還比較差,要讓他們建立有關數學知識的概念模型確實是有一定的難度,在學習或做習題過程中,很容易讓學生感覺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產生厭煩的心理,這時就非常需要我們的疏導,需要我們的推手。因此,為了讓學生掌握好知識,我們可以把習題教學與生活相結合,以學生的生活體驗與經驗為切入點,把原本抽象難懂的數學變得形象化、具體化與生動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中所蘊含的數學內涵、原理和規律等,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引導他們感悟,讓數學煥發無窮的魅力。
三、 結束語
事實上,無論是社會、家庭還是學校,都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和應用知識的“大課堂”。要讓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數學素養以及終身學習能力,我們就要為學生創造一些有利條件,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并把我們的教學與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和學生一起走進生活,探究生活,探索數學的奧秘,從而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水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數學教學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王代兵.讓生活之花開在思維的陽光下——初中數學的生活化教學[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10.
[2]楊學斌.如何讓初中數學教學更趨于生活化[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06.
[3]巫錫富.提升初中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02.
[4]高瑞雪,趙華新.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幾點嘗試與思考[J].考試周刊,2018,23.
作者簡介:
吳文芳,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強興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