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瓊
摘 要: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新課標》提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無疑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搭建了平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的教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老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另外,教育主體自主性發展的教育理論指出,學生不是被動教育者,而是有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一切教育的影響必須通過受教育者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夠發揮作用。因此,學校教育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同時更要教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這也是夯實學生“終身學習”的基礎。
關鍵詞:自主學習;能力;策略;習慣
一、從情感意志方面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一)營造民主、和諧、平等、愉悅的學習氛圍
1.在課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課堂上的師生關系直接關系到教育教學的成效。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應該是平等的,這就決定了新型的課堂師生關系。作為課堂的主導者,教師應改掉一味灌輸的落后方法,通過自己的巧妙設計,讓自己成為學生的合作者、鼓勵者和引導者,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初中階段是孩子處于青春叛逆、個性張揚的時期,我們教師應當抓住這一關鍵時期正確引導,為學生創設屬于自己的空間。
2.親其師而信其道。古人云:“親其師而信其道”。只有讓學生充分理解和接受教師的熱情,才能真正引發學生學習的積極的情感,提高學習的興趣。師生雙方情感的互動,雙方情緒飽滿,相互理解,這種融洽的師生關系,和諧的教學氛圍既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教學內容,提高學習效率,也將使教師的教學水平不斷得到提高。
(二)充分發揮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
1.問題引導的策略。“思有其序,學有其法”,“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陶行知語),在自主學習中學生往往“眉毛胡子一把抓”,把握不住教材的關鍵點,得益甚少,這就要求教師把教學內容轉化為一組序列性的問題,以問題來引發學生的動機與行為。孔子曾說“不憤不啟,不悔不發”,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圍繞教材的重點、難點,由淺入深地啟迪學生智慧,激發學生思考,惟有如此,學生才能主動,自覺、持久地學習,才能高速、高效、高質地完成學習任務。
2.師生互動的策略。學生的自主學習并不排斥教師的精心指導,學生在認知活動中,由于缺乏相關的知識背景或思維隱于困境時,教師就必須給予講解點撥,但課堂教學仍須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教師的點拔講解僅起鋪墊導向的輔助作用。
3.個體學習與合作學習的策略。在個人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同伴合作,組織小組討論,這是自主學習為主的課堂模式的重要策略,這一階段,學生難以解答的問題和在閱讀中發現的新問題是小組討論的主要內容。在學習中的相互合作有助于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二、從方法措施入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一)進行“自主學法”指導
通過學法指導,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有意識地總結和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和學習品質。具體做法是備課中有“學法”設計,上課時有“學法”指導,課后有“學法”總結。實驗中,更要關注那些學習能力不強的學生,因為這些學生僅靠自己還不會進行有效學習,因此對他們進行方法指導尤為重要。實驗時,力爭做到在建構新知識時,教給學生課前預習、查閱資料的方法;在復習時教給學生歸類、整理、綜合性學習的方法;在出現錯誤時教給學生糾正、反思的方法。學習指導方法很多,還可以結合班級實際,靈活運用教法傳授學法。學期末評選“自主學習小主人”。條件是:愛學、會學、主動學、有創造性、有毅力、學習效果好、團結協作好等。
(二)采用多種教學形式,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努力創設適宜而新穎的教學環境,使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轉化為主動參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實踐:一是創設專題性自主學習活動的空間。即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在一段時間內組織學生開展一些專題性學習活動,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如“成語趣話”、“錯字門診”、“古詩積累”、“佳作賞析”、“即興演講”、“制作課本劇表演”等活動。這些活動,既豐富了學科內容,又充實了學習生活,培養學生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的能力,又進一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上進心,進而產生“不由自主”的自主學習活動,有助于其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二是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訓練學生的各種思維能力。思維能力是智力結構的核心,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基礎和關鍵。因此,教學中必須要注重學生各種思維能力的訓練。運用電教媒體輔助教學,調動學生各種感官來參與接受信息,有利于改變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運用電教媒體輔助教學,可以通過創設情境、教會學生自我獲取知識的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將直觀生動地對學生心理“催化”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
初中歷史課程是一門重要的基礎類學科,它與其他學科具有較大區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想較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要樹立創新教育理念,以新課改思想為指導,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進行反思總結,探索出一條適應時代發展且有助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方法,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激發他們的創作欲望,真正實現體現新課改理念的歷史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李建.論初中歷史科自主學習能力的系統培養[J].承德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03).
[2]姚麗華.初中歷史學科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中國培訓,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