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數學學科方面的知識為依據來進行的數學實踐課教學,是這個時代培養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最方便最有效的方法。這種模式的課堂教學不僅結合了數學學科與其他學科,還加強了學生與學習生活、社會生活之間的聯系。現如今,如若數學課堂教學沒有更加新鮮的生活信息與時代特征的內容帶入教室,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就會不斷下降。所以對學生們引入比較實質性、生活性的內容,可以促進學生們比較綜合全面的發展,初步形成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和加深他們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實踐;策略
現如今,因為新課程的改革,小學生的教育方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在這種情況下,教學要更合理地貼近生活,回歸生活,與學生生活實踐密切聯系才有可能提起學生們更大的興趣。怎樣才能讓學生們更好地接受知識,理解知識,是每個教師都值得深思的問題,值得去付諸行動解決的問題。時代的發展帶著教學方式的不斷飛躍,數學教學早已不是一些傳統刻板的知識傳授了,更多的是讓學生們通過實踐,學習更好的數學,體現其特有的價值。要提高實踐教學的效果,我認為教師們必須掌握到以下教學方法:
一、 在課程上一定要掌握準確的標準,明確目標。
二、 將生活與學生數學教學緊緊聯系,挖掘資源。
三、 在課堂上要看重教學的實踐應用,提供機會。
四、 要激發學生們的問題興趣與意識,解決問題。
五、 對課外教學實踐活動實行放養模式,培養創新。
以上五點要求是實現數學教學實踐進步的基本要求。接下來對以上五點內容進行詳細的說明。
現如今,數學的教育水平提高,都涉及了很多方面的學科問題與知識,非常全面。但是數學學科的落腳點畢竟是向學生們傳授比較全面的數學知識,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而不是讓他們轉移注意力,將自己的精力放在了其他學科的知識上。這已經在《新課程標準》中有了比較詳細的闡述。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綜合性學習要體現在以下幾個學習方面中:在空間上,要將課堂學習和課外學習結合起來。在內容上,要將數學課程與其他學科知識綜合。在方式上,要體現出多種學習方式的綜合。
在一些心理方面的研究上表明,學生所學習的內容與生活環境背景越接近,學生們對知識接受的程度就越高。作為教師,第一責任就是讓學生們接收到好的知識。所以學會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從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出發,可以更好地激發出學生們想要學習的興趣。例如,在現在的小學課本上,會出現與圖表結合的問題。其中就含有天氣預報的表格,氣溫變化的表格。這些都可以更好地將學生所學知識與生活所聯系,讓學生對建立概念性的學習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未發生變革改革的時候,學生們所接受的知識大多數都是比較傳統比較受到限制的,沒有創新。甚至有些老師會為了讓學生聽得懂,將自己的思想強加到學生的身上,將自己的思考思維方式讓學生套用,久而久之,學生們反而沒有了自己的想法,所接受的都是古板且僵硬的數學知識,隨之而來的就是興趣的消失。若是更換一種學習教學方式,有些比較淺的知識,或許他們就可以自己在實踐中得到了解。自己探究探索之后所得到的知識結果,總是比別人傳授的要更被自己接受與理解。在數學的教學中,學生需要的并且可以自己解決的簡單實際問題也是存在很多的。老師要在可以施展的前提下,給予他們更多的展示機會。
生活經驗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老師要善于將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放在課堂上,讓學生用帶有數學思維的想法看問題,結合生活實踐數學。多開展開放的實踐活動,讓同學們一起發現問題,合作解決問題。
多多組織和開展各式各樣的課外活動,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們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更好地讓他們開拓視野,陶冶情操,同時給予他們機會將生活與數學結合起來,也有利于創新精神的培養。
對于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我們會一直關注并且對其不斷改造,不斷研究直至完全完善。讓學生們得到更好的教育。
綜上所述,今天的數學教學將要成為一座橋梁,連接數學與生活的橋梁。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新的教學形式與學習方式。這種新形式的教學方法必推翻以往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提高他們的興趣,還可以讓數學走進生活,讓生活走進數學。我們應該不斷地實現這種教學方式,以保證小學數學的教育可以朝著更好更健康更全面的方向發展和進步。數學教學實踐課程即將成為促進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提升的重要途徑,這一點是不用質疑的,所有小學數學教師應該以身作則,在這個需要發展的時候作出貢獻。讓數學正式的走進學生們的生活中,讓兩者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蘇棉花.小學數學興趣教學策略探究:以“認識時間”教學為例[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3(07).
[2]趙艷東.淺談小學信息課教學策略[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3(11).
[3]朱靜南.對“抓中間,促兩頭”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的探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4(02).
[4]王婧婧.蘇教版教材中“你知道嗎”板塊的類型和教學策略[J].新課程學習(中),2014(05).
作者簡介:
付鳳英,甘肅省天水市,甘肅省武山縣山丹鎮水峪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