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雪芬
摘 要:語文是一門基礎人文學科,一個人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語文知識和思維,才有能力去學習其他學科。語文是一門藝術,口語表達和書面展示是否得體可以衡量一個人的文學素養。高中語文學習可以引導高中生形成正確的三觀,提高文學素養,語文老師應該著重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
關鍵詞:高中語文;語文閱讀;閱讀問題;解決方法
高中語文是社會人文學科當中的一個重要學科,是人際交往的有效工具。語文閱讀能力對于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及素養有重大作用。高中語文學習重在積累,背誦,還有一定的歸納整合能力。很多學生誤以為語文淺顯易懂,但成績下來后往往只在及格邊緣徘徊。語文看似簡單,卻需要很高的文學素養,不僅要背,還要閱讀的積累。高中語文老師在教學時也很苦惱,背誦可以強行要求,但閱讀能力的提高卻需要長期的積累。因此,本文就高中語文學習過程中的閱讀問題展開討論。
一、高中語文閱讀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一)高中生閱讀面過窄
學生在進入高中前已經經歷過了九年義務教育的學習,但在以前的學習中,老師并沒有過多的強調閱讀問題,或者是沒有給學生創造大量閱讀的良好條件,這就使得學生的閱讀面過窄,知識銜接不通順,思維的遷移能力也差。而且,在高中學習中,老師和家長過多的重視理科類的學習,忽視了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學習時間緊,學習任務重,老師又過分重視理工學科,從而導致語文的有效學習時間往往只有課堂的幾十分鐘。
(二)高中生閱讀內容良莠不齊
在電子設備云集的時代,只要連上網,打開手機,隨處可閱讀。因此,各種類型的小說充斥著電子書市場,學生可以在里面找到他想要的任何書籍,這是很方便。但據了解,很多學生閱讀的都是那種毫無營養的網絡言情小說,玄幻小說,甚至是包含暴力色情內容的小說——為之傾倒、發展成網癮、耽誤學習的不在少數。電子書籍的興起使得紙質書籍倍受冷落,傳統文學大家的圖書更是少有人看了。因此,即便學生花了時間在所謂的“閱讀”當中,對于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卻沒有多大幫助。
(三)閱讀方法的培養不受重視
高中語文不論是課本學習還是考試測驗,老師注重的就是把文章講通,把內容講完,而學生也只在意聽懂老師所講的內容,全過程機械死板,并沒有思維的交流和碰撞。老師講學生聽,毫不在意閱讀方法可言。長此以往,學生就只會聽老師的,老師也只知道把教輔書和教學大綱上要求的內容念完,對于閱讀方法的培養和改進毫無幫助。
(四)學生思維固化缺乏靈活性
在高中語文老師眼里,語文要想拿高分,作文和閱讀是重點。而不管作文還是閱讀,都是有套路可用的,只要按照相應的考試套路來作答,得分必定不低。這種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確實能夠提高語文成績,看起來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提高了,但實際上卻固化了學生的思維,說嚴重一點就是扼殺了學生對優美文章的鑒賞能力。我們需要高分,但我們更需要人格健全的學生,生活處處是美,如果因為一味追求分數而導致學生欣賞美的窗戶永久關閉,這樣的老師是絕對不合格的。
二、針對高中語文閱讀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采取相應的改進方法
上文對高中生的閱讀粗略地分析了它的幾方面問題,當然問題可能不止這些,也希望老師和學生們能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出來,以便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下面就針對上面提到的幾個問題加以分析改進。
(一)拓寬學生的課外閱讀面
現代社會,學習條件變好,學生不存在缺乏書籍閱讀的情況,所以提升閱讀能力的關鍵在于學生是否愿意去閱讀。高中學習時間雖然緊迫,但還是有零星的空閑時光,不要就此浪費在游戲上,可以用來閱讀。高中生已經具備自我管理能力,也明白自己在學習上的優劣勢,只要想學習,就會主動的去彌補自身缺陷,增強閱讀能力。從網上搜集一些有用的閱讀材料,或者根據自己的興趣尋找相關書籍來閱讀,都是不錯的主意。老師也可以引導學生選擇性地閱讀一些材料,既能培養文學思維,又能為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在這個知識型社會里,沒有知識就沒有立足之地,多讀書,讀好書是人生的一大保障。
(二)增強閱讀的有效性
這不是要求高中生必須要讀多少書,或者必須讀哪些書,而在于讀書時的積累,從書本上看到的優美句子摘下來。那些毫無營養的網絡言情小說,是不會得到什么有用感想的。多讀一些文學大家的著作,增強自己的文學修養。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不要偷閑靠記性,課余時間拿出來閱讀,在腦中形成印象。不斷積累,寫作時也不會無從下手和不知所言了,寫出的內容也不會太空洞。
(三)注重培養良好的閱讀方法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于閱讀,這個“器”就是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方法正確了,什么問題都能解決,各種能力也就慢慢起來了。那么如何養成正確的閱讀方法呢?我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學生去發現屬于自己的獨特閱讀方法——而非由老師告知學生該怎么讀。真正的閱讀是對文章的深層次理解而非只是看字面意思,只有真正理解了其深層含義,才能體會到作者寫文章時的情感意境,如果已經理解到這個程度,那考試的閱讀題又有何可懼呢?
(四)注重培養學生思維發散能力
在閱讀中還存在一個重大問題,往往影響著讀者對文章的理解——那就是讀者的思維能力。對于高中生而言,閱讀的意義就是考試,就是得高分,所以往往會記死老師教授的答題模板和答題技巧,遇到文章就拿著模板往上套,缺乏自己的獨立思考,不利于自我思維的發展和鍛煉。教師不應該鎖死學生的思想,不能固化學生的思維,老師的價值應該包含為學生提供不同的思想見解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對于高中學生來說,不應該一味的盲從于教師,應該保持自我意識,多問幾個為什么,多想幾個不同的方面,從而鍛煉自己的思維。
語文不僅為學生塑造了基本的內在素養,還提供了認識外在世界的能力。歷史見證了中華民族5000年的存亡,語文書寫了歷史的燦爛華章,我們要學習語文,增強文學修養,而教師應該擔起肩上得重任,傳承華夏文明,引導學生學好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