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
摘 要:所謂“預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進行的有明確目標的獨立的閱讀實踐活動。它是實踐教學法的一種具體體現。傳統教育認為:預習就在于熟悉教材內容,認讀幾個生字新詞,進而程式化地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等等。當前一些書籍資料,將學生本應通過教師的點撥或自己獨立思考獲得的知識列舉得一覽無余。殊不知,預習的過程是學生對新知識進行獨立思考活動的過程。這個過程所包含的意義遠勝于學生了解知識本身。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預習習慣;培養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習慣是要重點培養的。預習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習慣,也是學習的基礎,更是一種智慧。有了這個好習慣,學生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都會受益匪淺。學生形成了良好的預習習慣,就有了相應的自學能力。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預習能夠帶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以下進行探討。
1精心設計預習問題
1.1設定的預習問題要有可操作性
要想使學生有一個好的預習效果,教師就要明確預習要求,讓學生可以自行開展預習。在布置預習問題時,要將一個大問題分解成很多個小問題,這樣方便學生操作。
1.2預習問題要有引導性
預習的內容學生還沒有學習,屬于新知識。在沒有教師指導的時候,小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很有限的,所以在設計預習問題時,要有引導性地設計問題。設計一些學生能力范圍內的小問題,這樣學生能夠比較順利地通過自學來完成教師布置的預習任務。
1.3預習作業的形式要多樣性和分層性
學生通過預習能夠形成自學的能力,而每個學生的自學能力都不盡相同,所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設計不同的預習問題和形式,不能千篇一律。對于一些程度比較低的學生,要結合他們的能力來調整預習的作業,將一些難度比較大的問題換成一些他們能夠解決的問題,增強后進生的學習興趣;對一些相對來說程度比較好的學生則可以有更高的要求,將問題的難度相對提升。
2養成學生的預習習慣,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預習是學生自學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自己進行學習并掌握知識的方法。在剛開始教授學生預習時,可以在課堂上進行示范,等學生對預習的方法有所掌握,并能夠獨立完成預習內容時,再延伸到課下。教師一定要認真檢查學生的預習效果,讓學生對預習重視起來,檢查學生預習情況的過程中,會發現一些問題。通過糾正這些問題,可以幫助學生養成習慣,長期下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3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古人所提倡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痹谡n前預習過程中尤為重要,不容忽視。無論是哪個年級段,課前預習時,所要完成的首要任務就是讀熟課文。課文讀熟了,也就掃清了閱讀過程中的第一障礙,它是進行閱讀教學的重要保證,也是貫穿于小學階段語文課前預習始終的最基本方式。強調讀的重要。讀是真正的預習,是搜索疑難、回答問題的前奏。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讀中自學。預習時,我總鼓勵學生多讀,并采取多種形式,如自由讀、大聲讀、給家長讀、給同桌讀等方法,使學生在課前就能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讀過幾遍課文,學生基本上對課文內容有了較為深刻的印象。朗讀課文,就是要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不認識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或請教他人,如果讀得不通順,那就反復多讀幾遍,直到把課文讀熟為止。讀,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寫作技巧,更有助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增強了聽課的目的性。所以,“讀”在預習中是最不容忽視的一個首要環節。先要求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進而從讀中悟理、悟情、悟法,并發現疑難??梢宰寣W生用多種方法讀,如高聲朗讀,輕聲讀,默讀等等。讓孩子根據拼音將課文讀準、讀流利。這一步很關鍵,有些孩子讀兩三遍就能做到,但是有些孩子要讀五遍、六遍甚至更多。
4加強預習方法的指導
在強調預習重要的同時,必須教給學生行之有效的預習方法。古人云:“授人魚不如授人漁?!痹谡Z文教學中,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十分重要。在學習每一篇新課文之前,先要求學生把要學的內容獨立地自學一遍。布置學生預習,可分課文內容和生字詞的學習兩方面進行。生字詞的預習要求學生能讀寫和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查字詞典,聯系上下文理解或向他人請教等,實在無法解決的就留到課堂上來學習。課文內容的學習,應讓學生首先把課文讀通、讀熟,然后完成課文中“預習提示”的內容,思考課后習題的內容。對學生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要求學生在書上標出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地思索、發現問題并形成自己對一些問題的看法。這樣帶著問題在課堂上學習,并把老師和同學的理解與自己的理解相對照,權衡優劣,就可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學會了如何獨立地閱讀一篇文章的方法,能自主地進行課外閱讀,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對于長篇的文章,可以應用“閱讀理解式”的預習方法。這種預習適合于高年級學生。閱讀理解可分為表層理解和深層理解,前者側重于課文本身包含的具體材料,如人物、時間、地點、事實及數據等具體信息的提取;后者要求讀者對具體材料進行歸納、總結、分析,甚至推理、想象來完成。這就要求學生在閱讀之后回答課文中出現的問題,進而能達到“閱讀”和“理解“的目的。這樣在課堂上不但可以提高課堂效率,而且更能根據學生預習后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的解答學生的迷惑了。
5結論
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是一個重要的環節。通過學生的課前預習,課堂教學就會變得更輕松,更科學。這種方式改變了傳統教學中一味地灌輸模式,使學生自主學習,主動解決問題,成為學習中真正的主人,掌握了預習的基本方法,也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李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分析與改進策略探討[J].經貿實踐,2016(24):191.
[2]徐敏秀.淺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和改進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5(19):100.
[3]張敦樂.小學語文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J].學周刊,2013(15):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