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浩然
摘 要:隨著網絡輿論環境的快速發展,網絡輿論對公眾的政治觀念、道德素養、人生價值觀等意識有著越來越大的影響。因為人本身作為網絡輿論環境形成的基礎,其主觀能動性也可以反作用于環境。而這就要利用思想政治教育來發揚網絡輿論環境中的積極影響,抑制消極影響。通過糾正人的意識來改善環境,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穩定和諧的社會基礎。
關鍵詞:網絡輿論環境;思想政治教育;引導輿論;網絡輿論環境優化;
1.網絡輿論環境
截至 2017 年 6 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 7.51 億,半年共計新增網民 1992 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 54.3%,較 2016 年底提升 1.1 個百分點。而網絡新聞類應用使用率達到83.1%,使用人數超過6.2億人。可以看出,通過了解政治時事新聞,并通過網絡表達自己的觀點,進行交流已經成為了社會輿論形成的一大方式之一。
網絡輿論環境打破傳統輿論環境的形成機制。因為互聯網技術的進步,網絡輿論不再是以前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的形成機制。網絡突破了時間和地域的限制;讓輿論的形成和信息交流更加扁平化。互聯網技術的匿名性和開放性讓網絡輿論變得更加自由化。互聯網的全球性也讓社會思潮和文化觀念互相碰撞,從而使得網絡輿論多元化。網絡輿論的低門檻大大增強了其大眾性。
2.網絡輿論環境存在的主要問題
網絡輿論環境的形成的確從客觀上促進了社會言論的自由,尤其是讓每一個發聲者處于更加平等的位置。
(一) 主流社會共識和核心價值的缺失
當網絡輿論環境中充斥著各式各樣的文化和價值觀念,在沒有自己社會的主流價值共識和核心價值進行合理引導和灌輸時。網絡輿論環境的無序性會大大增強,而輿論中所包含的大量隱形意識形態會對人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果主流社會共識和核心價值長期缺失,網絡輿論環境中的主體會被這些負面價值言論所感染,最終走向認同和依賴。讓人擔心的是,當主體在網絡受到消極價值觀念影響并在真實世界表現出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甚至政治立場不堅定。
(二) 道德問題凸顯和法制意識低下
人們在網絡世界獲得了平等且廣泛的發言權,而網絡的自由性和弱控性使得網民可以匿名表達觀點。互聯網提供了一個完全自由開放的言論平臺,任何人和組織都可以表達觀點和態度;宣泄自己的情緒。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網絡輿論環境也在按照互聯網企業的發展模式不斷前進,但是互聯網企業在追求經濟利益的時候,放棄了維護網絡道德體系,這也從側面促成了網絡輿論環境參與者道德水平參差不齊。
法治意識低下表現為:不懂法。許多人在網絡輿論環境中發表虛假言論、對他人進行辱罵、甚至傳播反動思想內容時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觸犯了法律。在這些人看來,網絡輿論環境還是一片“三不管”地帶。一方面,自己不懂法就有可能會觸及法律禁區,承擔效應的后果。另一方面,自己無法甄別環境中的違法行為,那對自己權利和隱私的保障就無從談起。
(三)政治素養和大局意識不足
在網絡輿論環境中,人們更強調和重視自我價值。發表輿論和評價時往往只考慮了自己的利益和立場,分析矛盾時無法顧全大局。這類人的思想普遍偏激,無法客觀的看待社會問題和社會矛盾,而其所發表的言論更多的是情緒化和片面的。過于強調自我實現會破壞網絡輿論環境的良性循環,給國家的治理帶來不必要的困難。
3.優化網絡輿論環境的措施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網絡會和每個人的生活結合的更加緊密,網絡輿論環境的影響也會繼續增大。這就要求我們在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去尋找網絡輿論環境中問題的解決方法和舉措,充分調動和發揮其中的積極因素,抑制和減少消極因素的影響。通過構建健康環境來保障網絡輿論的均衡有序發展,而健康的網絡輿論環境對于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是有益的。
(一)掌握網絡輿論主導權,唱響社會主旋律
在思想政治教育角度看來,沒有哪個國家會放棄以國家,主流意識形態為核心的價值觀教育的權利與陣地。首先是一定要占領網絡輿論環境的意識形態陣地,且通過微博、微信等平臺來積極弘揚社會正能量,讓其成為主流積極輿論的擁護者。比如:共青團中央的微博賬號以及思想火炬微信公眾號等官方主流意識形態宣傳渠道的牢牢把握和內容手段的不斷創新。不斷增強主流輿論在環境中的引導力,往主流輿論中輸送健康和積極的言論。
網絡輿論環境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監管機制才能保證健康發展,而監管的方式無外乎于用道德約束人以及法律制度的作用于人。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加強法制教育。在不斷完善網絡輿論環境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不斷建設的基礎上,通過講座、報告、視頻學習等方式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相關法律知識教育。強化網民的自覺守法意識,讓人們在網絡上的言行時刻以法律為準繩。準確地在網絡輿論環境中傳播最新、最準確的網絡法律法規,引導人們依法上網。除了法律法規的強制他律,我們還需要以各種形式和渠道進行網絡修養道德的培養的宣傳。我們應該利用網絡媒體,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發聲的喉舌,以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社會主義榮辱觀、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和“中國夢”為基礎,對人們進行旗幟鮮明的宣傳,用高尚的精神感染大眾,潛移默化的塑造正確、高尚的道德觀念和主流社會價值觀。并且把這些教育內容糅合進網絡輿論環境本身的內容之中,讓人們時時刻刻處于網絡道德的約束下。
(二) 提升政治素養和社會責任感
針對社會人群的特點,利用網絡渠道加強政治觀的教育。讓更多的網民對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所持的根本立場有一個系統全面的了解。還可以以網絡推文、科普小視頻等大眾喜聞樂見的新穎方式對黨的基本路線進行講解。通過讓網絡輿論環境參與者對國家的政治關系、政治活動的根本觀點和立場有了明確的認識來對網絡輿論環境進行優化。黨和國家要通過網絡渠道和人們群眾打成一片,了解網絡輿論環境中的意識形態思想狀況,解答大眾思想上的疑惑,在解疑答惑中加強公眾對政治的敏感性;讓人們形成更高的政治覺悟。警惕其他國家的意識形態、社會思潮對網絡輿論環境的滲透。
需要說明的是。構建健康網絡輿論環境并不是阻礙言論自由和政策的民主化進程。凈化網絡輿論環境,讓正面意識形態和積極價值觀成為主流;讓真相和事實成為主旋律是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應有舉措,也是建立網絡強國的必經之路。
參考文獻:
[1] 賈文巖. 高效思想政治教育在“網絡輿論”健康環境構建中的作用. 山東: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2:104-106 .
[2] 申楠,楊琳. 復雜背景下網絡輿論引導與網絡環境治理探析..陜西:西安交通大學,2014:96-101.
[3] 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82-188.
[4] 洪瑾,常昊然.網絡輿論環境建設研究].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11.13(1)
[5] 謝梅.利用網絡媒體構建和諧社會輿論環境].四川: 改革與發展,2006.02.025.
[6] 朱偉. 網絡對大學生思想道德的負面影響及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環境建設. 鄭州大學學報,2006, 39(5): 68-70.
[7] 劉秀倫,谷文陶.網絡環境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湖北社會科學, 2010-7:183-185
[8] 秦自強,陳南南:優化高校政治思想教育校園環境探析.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6-6:219-222
[9] 張青燕,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調查研究: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11:41-43
[10] 樊虎,宋南:談網絡環境的道德建設:數字出版:69-70
[11] 蔣艷艷,蔣潔成:新媒體影響下后現代傳媒環境的道德重建:新聞與傳播研究,2013-2:30-33
[12] 姜恩來 ,新媒體環境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6: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