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紫躍
摘 要: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融合情感教學能在課堂上激發學生的情感因素,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及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了分析情感教學與小學語文課堂的融合策略,文章作者針對情感教學的含義、特征及意義進行了相應的分析。
關鍵詞:情感教學;小學語文;融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情感教學主要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教學有效率,實現相應的教學目標,通過實施相應的教學手段引發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正視情感的需要及認知的需求的一種教學方式。情感教學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將自身的情感作為介質,引導學生直視情感。情感教學具有一定的互動性,強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過程。
由于小學生年齡、心理的特殊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情感教學作為引導,引導及指引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思想感情及深層次內容進行感悟及理解,推動學生思想觀念、行為舉止及學習習慣等方面的發展及進步,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全面實現素質教育的教育理念。
1.創設和諧健康的情感教學情境
教師應積極主動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及學生的學習狀態等營造相應的激發學生求知欲的情境,為教學打下基礎,在教學情境的創設環境下通過不斷的引導活躍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幫助學生體會文學作品內作者表達的真實感情,引導學生以此為主線把握文章的主旨,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學習興趣。如在進行《棉鞋里的陽光》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應向學生們提出問題,在日常生活里媽媽在家里是怎么樣為全家人的生活而操勞的?后引導學生以此作為基線閱讀課文,閱讀課文后通過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文章中小峰母子為奶奶曬棉被和棉鞋的動作、對話及心理活動等句子,感悟一種尊老敬老、關心長輩、體貼的情感,提高學生們對情感教學的深層次認識,正確把握文章的主要含義及主旨,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增加情感抒發的環節,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指導學生將語言訓練及情感教育有機地融合在一起,豐富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高尚的品質及情操。如在進行《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以分組的形式或對話的形式引導學生們分角色地朗讀課文。通過對課文進行朗讀感受小男孩緊張、害怕的心情,讓學生們在課文的朗讀過程中認識誠實的重要性,通過課文的朗讀教學培養學生誠實、勇敢的品質。
3.引導學生進行情感體驗,學會換位思考
由于年齡及心理的特殊性,小學生具有較為豐富的想象力,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融合情感教學能充分發揮以情感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教學效果,引導學生明白事理,在語文情感教學過程中形成良好的情感觀念。如在進行《媽媽的賬單》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分組情境演練的方式引導學生們進行角色扮演,將媽媽在日常生活過程中為小彼得做的所有事情表演出來,將媽媽對孩子的愛表現在每一個動作、語言及神態中,繼而提出相應的問題:在日常生活過程中你們的父母是如何對你們進行關愛的呢?調動學生主動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講述自己在生活、學習過程中父母是如何愛自己的,借助學生們這種情感及熱情給學生布置一項家庭作業:用自己的表達方式及行動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愛。到第二天語文課上引導學生積極講述自己在家中是如何用行動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愛的,有的學生說幫助父母做飯,有的學生幫父母洗腳、按摩,有的學生為父母寫了一張感謝卡,通過這種形式的教學更好地達成了情感教學的目的,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正確的思想感情。
總之,語文教師要通過實施創設和諧健康的情感教學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文章中豐富及細膩的情感表現形式,引導學生進行情感體驗,學會換位思考,感受愛,體驗愛等途徑及形式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及教學水平,豐富課堂教學表現形式,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1]謝海燕.小學語文教學及情感教育的相互融合[J].作文成功之路,2017(2).
[2]劉文鶴.情感教育與小學語文教學有效融合的途徑分析[EB/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