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麗婷
摘要:在當前的信息化時代,隨著我國各高校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也對其內部管理,提出更高要求。財務制度與高校正常運行息息相關,但由于很多高校常過分關注學生就業率以及教育水平,進而直接忽視了內部財政管理,嚴重威脅著高校的正常穩定運轉,故建立起完善的財務內部管理制度勢在必行。文章主要對基于信息化的高校財務報賬流程以及內部控制措施進行了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信息化時代;財務報賬流程;內部控制;高校;風險信息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其逐漸開始在高校財務管理工作中進行應用。信息化財務管理一改以往工作流程,同時也對財務內部控制產生一定影響。在高校財務管理模式轉型的關鍵時期,建立起科學完善的財務管理模式和信息化管理系統,并將科學理念融入其中,對于高校的正常平穩運行至關重要,實現了信息系統與內部控制的有效融合,推動著高校的持續穩定發展。
一、高校財務報賬流程發展現狀
首先,國家政策十分支持和鼓勵高校自主辦學,因此其資金來源渠道較為豐富。例如,社會資金、項目撥款、科研費用、學生費用、政府扶持與撥款等等,在此情況下,極易產生財務狀況混亂的問題。在進行財務報賬的過程中,整個報賬業務經常要通過一系列審批簽字,中間過程較為繁瑣。由于高校領導事務繁忙,因此,報賬人員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精力和時間來完成報賬手續,如此直接產生“報賬難”的問題。很多高校為了確保報賬賬單的真實性和安全性,經常需要反復核對,進而也對報賬人員的責任心和耐心提出考驗。
其次,高校辦學規模比較大,在財務報賬過程中涉及領域眾多,如后勤資金投入、采購資金支付、教學設備支出、教師薪酬發放等等,各部門均建立了專屬信息庫,但在具體報賬過程中,由于無法實現資源共享以及信息的有效流通,因此,財務審核人員通常無法對資金收入狀況進行及時了解,如此便會延長報賬時間[1]。
最后,現階段,很多高校均缺乏完善、統一的報賬項目分析表,且相關人員對于報賬工作流程和內容也未能形成正確認識和理解。在具體工作過程中,常無法精準分辨出需要報賬的內容,不僅工作質量得不到保障,同時也浪費了教職工的精力和時間。
二、高校財務內控現狀分析
第一,上述提到,目前,很多高校管理人員通常十分重視升學率和教育問題,因而直接忽視了財務管理以及相關的內控制度,且執行力度嚴重不足。學校在發展過程中,雖然無需對經濟利益進行過度追求,但若想確保自身穩定運轉,同樣需得到財政的支持與輔助,資金對于高校運轉而言,是基礎也是前提。但個別高校領導人員往往無法意識到該問題,忽視了財政在高校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內控制度十分缺乏,且財務監督制度也不夠完善,相關財務活動開展過程中,常無法按照特定流程行事,管理條例形式化突出。
第二,目前,個別高校管理人員以權謀私問題十分嚴重,如在新生招收的過程中,常貪污受賄,如此也對其自身及學校聲譽造成嚴重影響。例如,個別教師會因為榮譽證書授予、助學金、獎學金考試等方面的問題,向學生收取賄賂。之所以產生類似問題,主要是因為高校內部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所導致,且未能建立完善的監察體系,如此也對高校持續穩定發展造成嚴重阻礙。
第三,由于高校內控制度不完善,因此,在實際管理過程中漏洞百出。近年來,高校攜款潛逃、貪污腐敗現象時有發生,如此不僅對高校聲譽和經濟利益造成損害,同時也阻礙了其持續發展。在經濟責任方面,個別高校雖意識到其對于自身正常發展的重要作用,但在財務管理過程中卻經常忽視會計師價值,甚至還有個別高校缺乏專業的會計師職務,通常都是由專業教師進行兼職,故在專業能力、知識理論方面遠遠無法滿足實際工作需求,很難對校方財務事宜進行精準、妥善處理,如此也會對學校健康發展造成影響[2]。
三、基于信息化的高校財務報賬流程及財務內控有效措施
高校作為高等教育機構,其在發展過程中十分重視學生就業率以及教育水平,從而忽視了內部管理工作,如此直接導致財務制度不健全、監察機制作用不突出等問題。基于此,在當前的信息化時代,高校若想實現持續穩定發展,就必須對財務管理模式和工作方法進行創新,強化制度建設,積極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強化內控體系建設,以此確保高校各項財務工作的順利展開。
(一)借助信息化技術實現信息化管理、完善內控體系
目前,各高校均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統,在其平時運行過程中,需做好及時優化與更新。工作人員在報賬過程中通過一系列操作,系統便會自動將費用進行編碼標記以及歸類整理,有效避免了重復錄入的問題。相比于傳統報賬模式,優勢突出。另外,高校還應積極構建內部信息化服務平臺,將日常生活中的水電費、多方渠道輸入全部納入該管理平臺,在開展報銷工作過程中,以便工作人員了解費用的真實情況,提升工作的真實性和透明性。在此便要求財務管理部門相關人員要具備熟練的計算機系統操作能力。
除此之外,高校還應真正實現師生共同監督,例如,在助學金、獎學金、榮譽證書發放、考試等相關問題中,應對教師行為進行嚴格監督,為確保資金順利發放,學校應盡可能的實現信息串聯,即學生在收到資金之后,可根據特定流程登錄信息管理系統進行反饋,高校各級領導以及財務管理部門可在第一時間對學生反饋信息進行審核,以此對財務報銷流程進行優化,并對內部控制體系加以完善,促進高校的平穩運行和持續發展。
(二)建設財務監督體系
在財務報賬過程中,需建立一個完善、科學的監督體系,如此可從根本上遏制弄虛作假問題,一經發現需立即進行嚴肅處理。另外,高校還應對報賬制度進行完善,在報賬范圍內對相關費用進行規定,要真正做到按章行事、有法可依。另外,為了提升報賬制度的科學性和健全性,還應做到分工明確,如經濟消費報賬,應派遣專門人員進行負責,以此確保條理清晰。對報賬制度執行情況進行監管,一旦發現弄虛作假行為,需在第一時間進行制止,并對其進行適當懲罰,真正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通過監督體系的建立,可促進高校報賬工作的科學化、流程化,對相關財務人員行為進行規范,使其逐漸明確自身的責任所在,從而可在今后更加認真、嚴謹的開展各項財務工作[3]。
(三)降低財務信息化技術風險
高校在選購財務軟件的過程中,應確保其功能齊全、完善,同時還應符合自身實際發展狀況。若為學校自主研發的財務軟件,則在設計過程中,應將財務內控需求作為重點考慮因素,并對其實現幾率進行分析。財務軟件在程序運行過程中,應派遣專業人員對其進行定期測試。并對系統管理員的權限和操作進行檢驗。與此同時,還應強化對信息傳輸、處理、輸入等環節的管理與控制。在財務信息化之下,數據存儲已從以往的紙質轉變成電子,因此,所有的修改痕跡均會被隱藏,如此便極易引發一系列錯誤問題,故還應對該環節進行重點管理,以免產生信息錯誤的問題。信息技術應用于高校財務管理工作中,還應建立起與之相適應的信息化管理崗位,在崗工作人員不僅要具備良好的會計技能和知識,同時還應具備較強的計算機操作水平,從而可更好的勝任當前的高校財務管理工作。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信息化條件下,高校財務報賬精準和便捷,如此也為財務管理工作質量和效率的穩步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礎。在今后發展中,各高校更應積極借助信息化技術,對財務工作狀況加以改進,降低內控風險,對相關財務流程進行完善,以此為高校自身的長久穩定運轉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龔一沛,龍珺.優化財務報賬流程,推動高校財務管理的建設發展[J].財經界(學術版),2014,13:156.
[2]謝獻.高校“報賬難”的原因分析及對策研究——以S大學為例[J].教育財會研究,2016,2701:90-94.
[3]鄒瑜,黃威耀.某高校財務核算報賬運行若干問題及對策研究[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7,03: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