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信
摘要:IPO對于一個企業的壯大與成長來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企業實力的象征,企業的上市以及發展都離不開它。但現如今,許多企業在IPO相關財務問題上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和障礙,本文就目前,企業在這方面遇到的困擾展開思考,分析問題的所在,并提出相應的措施來解決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IPO;問題障礙;解決措施
一、企業IPO相關財務存在的問題剖析
(一)企業在財務管理模式上不能持續的推陳出新,適應時代的改變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各大企業為了能跟上市場的發展速度,通常會通過不斷的優化自身的管理模式來實現與時代的接軌。所謂術業有專攻,在企業管理中也是一樣的,因此在改良管理模式上,企業應該請專才進行對號入座的管理而非是通才,同時也應該將企業內部的所有權以及經營權分開管理,避免交叉。但是,現如今,企業在進行財務管理時,總有部分企業墨守成規,不肯接受時代的改變,出現與同行以及整個市場脫軌的現象。這也就造成了企業的財務信息無法支持企業做出有利的決策,從而導致企業的IPO過程進度緩慢,由此可見,財務管理模式是作為企業實現IPO的重要支柱,不可或缺,企業應該對此采取重視的態度。
(二)企業在財務管理時極易出現最終核算確認出錯的問題
根據業界的規矩,對于企業IPO的指標主要是涉及這兩個方面的,一方面是毛收入的財務核算;另一方面是最終盈利的財務核算。縱觀全局來講,能夠對企業的財務核算產生影響的就是財務核算的途徑方法。尤其是對將企業IPO作為企業的發展動力與目標的企業來說,途徑方法顯得尤為重要,對企業整體的評價以及財務核算都有著直接的關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企業為了使自己達到IPO的水平,一般會通過拉長收入的期限,來平衡自身的盈利,但這樣的操作存在著巨大的隱藏風險,并且難以預估。除此之外,部分企業甚至會為了實現最終上市的目標,而在財務核算時,做假賬,有意的夸大企業的盈利與收入,這種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的方式很容易給企業帶來法律方面的風險,從而引起財務風險,讓企業名利雙失。同時,這種不道德的處理手段也極有可能使得企業在進行財務決策時出現失誤,從而得不償失。
(三)財務報表失真問題
從專業的角度去理解企業IPO,會發現其在盈利等各項財務指標中,都有著確切的標準線,尤其是這條標準線并不是能輕易達到的。但作為企業來講,能否上市關系著企業未來的發展空間,發展前景以及盈利收入,因此,大多數的企業都會想盡一切手段來完成自身企業的上市。一些自身素質不太高的企業要想實現上市,則通常會采用上不得臺面的手段達到IPO的標準。這也是目前企業IPO過程中遇到的極為嚴峻的問題之一,但追本溯源,之所以造假的手段層出不窮的一個最大原因就是造假成本太過廉價。政府對于造假信息的管理只停留在表面層次,甚至有縱容的跡象,有時政府為了提高當地GDP,對于這種財務造假的現象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也使得企業更加的肆無忌憚。但通過調查,就會發現造假的企業大多屬于規模不大的中小型企業,不難理解,因為只有中小型的企業本身財務能力有限,同時由于自身盈利不夠也不能得到外界的融資,但又想實現上市,那么財務信息造假就成了他們唯一的道路。從這個造假的內在因素可以看出,造假在企業IPO的過程中尤為普遍,這對于市場以及企業本身來說都存在著一定的風險隱患。
(四)在企業IPO過程中,存在著財務管理方面人才不足的問題
人才,是展開一切經濟活動的基礎和支柱,只有當企業具有充足的人才時才能讓企業發揮出最大的實力,獲得最大的效益。通常來說,支撐企業IPO過程的人才大多取決于財務管理以及財務審計兩個方面。但是,就目前企業的人才結構組成中可看出,這兩方面的人才是很稀缺的。因為它既要求這方面的工作人員需要有扎實的財務基礎同時也需要其掌握各個層面的應用知識與經驗,因此很難找到符合要求的人員。尤其是在中小型的企業當中,人才更是出現了極度不足的狀況,一方面是中小型企業受自身條件限制,無法吸引到專業型人才的加入,另一方面是由于資金有限,也無法對員工進行專業的培訓。種種原因,使得企業缺乏專業人才成為了一個死循環,因而在企業IPO過程中嚴重受阻。
二、對于企業IPO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阻礙,企業應該如何應對
(一)上文中提到財務管理的模式是企業IPO過程實現的基礎與支柱,因此實時的跟進企業的財務管理模式,讓企業的財務決策更加具有科學性,就是一項積極有效的措施。財務管理作為企業在日常經營以及企業IPO過程中的重要部分,選擇一個科學實時的管理模式顯得尤為重要。隨著當今社會經濟的急速發展,管理模式的選擇應該要以最新的現代企業管理理念為參考,切實的設計適應企業自身發展的管理模式。而真正有效的管理是將適合的人放在適合的崗位讓他發揮最大的價值同時也讓企業實現最大的盈利。因此,企業在進行管理時,應該將具有專業知識的人擺放在需要專業經驗的位置,同時保證企業能開展正常的經營以及加快企業IPO過程,幫助企業進行科學客觀的財務決策。除此之外,企業在設計財務管理模式時,一定要做到切合自身企業發展的實際,不要好高騖遠,錯失良機,記住只有合適的才是最好的。
(二)在企業內部制定一份嚴格的財務管理制度,并做到以一貫之,執行到底。各個行業都有著自己的規矩與規定,同時各項活動的開展都必須做到不違反行業規定。當然對于企業IPO來說也是有著相關嚴格的規定的。首先企業要想實現IPO過程的前提基礎是企業需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同時還需證監會對企業的財務核算進行監管,并制定科學客觀的管理制度,要求企業嚴格執行。當然,在制定財務管理制度時,不得越過法律的底線,嚴格遵守法律的要求,遵紀守法。同時還需符合證監會的審核要求,確保企業利益不受損的前提下嚴格執行管理制度。
(三)企業在收集財務信息時,多要求信息的真實性,同時對財務核算的方法采取統一規范。何為財務管理,簡單的來說就是對企業相關的財務信息進行收集,確認,核實,挑選并記錄在案,向企業管理層提供真實可靠的財務信息,幫助領導進行科學有效的財務決策。那么,對于企業的財務核算,企業應做好十足的準備,預防企業因財務核算而發生合規風險的隱患。但除了規避風險以外,企業在確認核算的方法上也應做出稍許改變,首先是創新。要做到與時俱進,除了注重方法的新穎以外還應將重點放在提升效率方面,其次就是提升財務質量,加大企業財務管理決策的有效性。除此之外,在現如今的大數據時代,企業對于唾手可得的信息應加大警惕性,最大限度的確保企業財務信息的真實性,無論是來源還是向外界所公布,都應該保證信息的質量,為企業建立一個良好的企業形象。
(四)預防企業的造假行為,盡量規避企業面臨的法律風險。財務造假雖是企業IPO過程中決不允許的,但是部分中小型企業劍走偏鋒,使得企業財務造假成為了企業IPO過程中的一個嚴重問題。對此,無論是從道德的角度出發還是從法律的角度出發,企業都應該盡量的去杜絕財務造假的行為。對于企業來說,要想實現真正有效的規避,應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工作。首先是企業制定一個科學完善的監管機制,從法律層面出發來監督企業的財務管理,預防造假行為的發生,規范財務管理執行人員的行為。其次是時刻敲警鐘,向企業工作人員宣講相關法律知識,企業可以挑選行業典型案例加以相關的法律知識來向員工傳達遵紀守法的必要性,強化他們的法律意識,做到規范他們的行為準則。最后就是制定合理的獎懲制度并嚴格執行,做到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起到警示作用。
(五)注重企業內部人才的引進與培養。人才是一切發展的基礎,對于企業,要想引入高質量的人才,可通過加大招聘的宣傳力度,提高薪資待遇,優化工作環境等做到。對于人才的培養,企業可以拿出部分資金,定期的組織員工培訓,并幫助員工制定未來發展計劃,爭取在培養人才的同時留住人才,讓企業朝著更好的未來發展。
參考文獻:
[1]代淑杰.企業IPO過程中常見財務問題分析[J].現代商業,2017(28):134-135.
[2]王振.企業上市前期規范工作注意事項[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6(3):2-2.
[3]皮海洲.完善IPO制度,為實體經濟服務[J].金融博覽:財富,2017(16):95-95.
[4]李含悅.以制造業為例的上市企業信用評級分析[J].河北金融,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