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
摘要:在計算機技術剛剛翻起浪潮的二十一世紀初期,很多的職業技術院校以及本科院校為吸引學生和長期發展都開設了很多有關計算機科學和技術的專業類課程。但是,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和網絡技術的革新,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類的課程在社會影響力方面逐漸減弱,而且新型網絡技術的發展也給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學生在就業方面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使得此類專業課程的進展受到阻礙。為突破瓶頸,解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招生難,就業低的現象,實現計算機專業的長遠發展,從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教師應該積極探索,創新教學模式和思維,實現教學改革。
關鍵詞:改革;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學;思考
引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就業市場目前已接近飽和,學生就業壓力大,就業前景不容樂觀,市場硬性需求正在逐漸減少,由此一來,各高職院校開設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常年招生不足,男女比例差距大,使得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招生和就業兩個市場都面臨著雙重的壓力。但是,近年來,新媒體興起,適應新時代環境的計算機技術正在不斷迸發出生機,各大高職院校應當看清現在的形式和走向,設定更加符合新時代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課程,任課教師應拋棄舊思想,與時俱進,共同促進計算機教學革命,使得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獲得新的生機。
一、從任課教師方面著手
(一)加強教師的學術研究和自學能力
計算機技術和知識理論的適應范圍有限,很多的計算機技術僅適用于3-5年之內的范疇,超過這個范疇就會有新的理論知識和技術來取代。此外,計算機型號和產品更新也是一個源源不斷的創新過程,產品一旦停止創新和更替就代表著將于時代脫軌,所以,不僅計算機產品會有不定的更新時間,相應的計算機技術、原理、理論知識都會隨之增加、更新、改變。因此,這就對于從事計算機技術教學工作的教師提出了跟高的要求,需要不斷更替自己大腦中的知識庫,增加新知識的儲存,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行業趨勢。想要提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課的教學質量,實現教學改革,教師就應以身作則,從自身做起,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學術研究,時刻留意計算機技術的更新和變化,加強對于計算機知識的研究,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學能力。只有在自身知識儲備量充足,專業知識過硬的前提下,才能靈活的運用教材,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表現得游刃有余,吸引學生目光,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這是教學改革的前提。
(二)教師應當努力提升駕馭教材的能力
在校任職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任課教師都會定期參加學校組織的培訓工作和集中學習,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對教職工做和計算機專業保持熱情,關注計算機技術的最新科研成果和產品動向,熟悉多種計算機操作系統的運行和操作方法,這些不僅是教師充實自身專業儲備的基礎,還是教師解答學生困惑的基礎。其次,教師還應當對教材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握,對于教材中的重點、難點掌握靈活。在很多時候,教學工作需要很大的靈活性,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當有最新的計算機科研成果問世的時候或者有新的計算機理論的時候,教材是不能及時的進行更替的,這時候就要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運用自身的知識儲備和對教材的充分把握,引導學生學習,靈活的駕馭教材,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出學科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淘汰舊的教學體制
(一)提高創新意識,轉變教學態度
科技是第一發展力,但是科技想要始終保持其先進性離不開創新,只有不斷的創新,科技才能不斷地進步和發展。計算機技術的革新也是如此,根據計算機技術的新舊更替周期基本可以確定計算機技術的更替時間為3-5年,或者更早,因此,教師更應明確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這門專業中,專業的穩定性是不可能長久不變的,這是其學科性質決定的,不同于其他的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是不斷變化著的。如果教師不及時更新教學知識,使得新舊知識混淆,就會使學生對于所學知識混亂,對于教學工作和學生的學習進步都會造成阻礙。在教學模式和教學習慣方面,不論是以小組為單位,還是團體教學,還是逐個教學展示等教學方法,都應以幫助學生培養創新能力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為前提。在創新教學模式方面,應以學生人人能聽懂,人人會操作為基礎,例如以往的投影展示操作教學、教師控機教學模式等都可以繼續沿用。其次,要想進行教學改革,不僅要求教師提高自學能力,時刻關注計算機技術的研究變化,對于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觀察嗅覺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當今時代,是全媒體時代,網絡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人們可以隨時隨地利用手機和互聯網了解世界各地發生的新聞資訊,也給學生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學習平臺,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通過網絡了解計算機知識,和科研信息。這樣既能方便學生自主學習,豐富自己的見聞,同時,通過互聯網學習知識也更加符合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學習特點。
(二)創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積極性
1.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學科性質與其他學科的性質稍有不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實踐性更強,要求學生掌握更多的動手能力,理論知識相對次要。因此,在以往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專業課教學中往往采取一課一練或者一課多練的形式進行就學,要求學生掌握當堂課掌握的操作技能。但是這種就學方法相對零散化,學生學習之后如果不進行聯系就會很容易忘記,導致以后在進行類似操作學習的時候出現銜接不暢等現象,給教學工作到來困難,也阻礙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現階段的教學改革,應當教學方法著手,改變傳統的一課一練的教學模式,改為單元型教學模式。在教材中往往會出現教學知識零散的現象,相似操作類型的教學任務有時會橫跨多個單元,這要在上一步驟的教學任務過去多時之后在進行相關的教學操作,很多學生會遺忘或者出現混亂的想象。因此,將多個相似的教學單元進行匯總,進行單元化模塊教學,教學過程由淺入深,更能便于學生記憶和掌握該項操作步驟。
2.其次,教師在進行教學工作的時候雖然是面對的一整個班集體進行教學,但是也不能忽視個體的差異性。學生的理解能力,學習習慣各有不同,教師應當注意到學生的課堂表現,多詢問學生的意見,了解學生對于本單元學習的疑問和建議,及時修改教學方法,根據各個班級的不同制定更加人性化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學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