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雪艷 譚金鳳
摘要:本文首先闡述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體系改革的必要性,然后指出了當前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最后針對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體系建設提出了三點建議,重點強調了在課程設置,教學方法上的改革。
關鍵詞:職業生涯規劃;生涯輔導;課程設置
一、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體系改革的必要性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十九大報告把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提到了更重要的位置。就業是民生之本,意味著不光要幫助勞動者創造就業機會,找到一份工作,還要幫助他們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針對大學生求職者而言,新時代求職環節存在著三方面矛盾。其一,人才培養與人才需求之間的矛盾;其二,高校教育適用性與用人單位適應性之間的矛盾;其三,應屆生自身素質發展與社會整體發展之間的矛盾。前兩對矛盾的解決離不開政府與高校的努力,需要政府和高校做好就業市場的培育和專業設置。第三對矛盾則需要大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尤其需要大學生提升自身的職業決策能力,提高自身職業決策的有效性,從而提高其就業滿意度。因此針對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應大力改革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體系和結構,探索新的教育培養模式,構建全程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體系。
目前各大高校開設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在課程理念和內容上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多數教師把能夠順利就業、提高畢業生就業率看作唯一目標,過于強調就業指導的實用性和專門服務功能。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建設的不足,嚴重影響學生就業能力的提高,也影響學生職業目標的選擇和職業定位,對學生順利就業和未來發展產生很大影響。因此,加強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建設與改革已經成為當前高校亟待進行的重要工作。
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
按照教育部要求,要切實把就業指導課程建設納入人才培養工作,列入就業“一把手”工程。各高校將就業指導課程納入了教學計劃,但對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卻不夠重視,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存在嚴重脫節現象,在教學理念、課程與教學內容體系方面仍然處于探索階段,在課程建設方面仍然存在許多不足之處。
(1)課程設置單一。各高校按要求開設了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但更多是在大三階段講授就業形勢、就業政策、求職材料準備和求職技巧等內容,而對職業生涯規劃和創業內容的涉及較少,課程設置單一。這種課程結構致使教師對很多內容不能進行深入講解,不能讓學生深入的了解自己,了解職業的內涵及社會環境的變化趨勢。
(2)職業生涯規劃全程化程度亟待加強。雖然各高校提出了職業生涯規劃的全程化,并開設了課程,但是實行全程化、分類別、分層次教學的程度不高,授課對象也僅在大一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大三開設就業指導課,大二和大四出現了空擋,對不同年級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沒有做好恰當的訓練與銜接。
(3)生涯輔導缺乏個性化。教師在授課時不能結合各專業學生的特點進行授課,缺乏針對性和指導性。同時,學生在大學四年期間缺乏系統的生涯規劃與指導。
(4)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需要進一步完善。由于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理論講授過多,缺乏實戰演練內容,實踐教學和案例教學較少,教學方法簡單,教學手段落后。
三、加強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建設與改革
(1)重新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設置
職業生涯規劃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工作,新的就業形勢要求建設全方位、體驗式的就業指導課運行模式,課程設置上要突破以就業技巧為主的局限,將職業生涯規劃與創業教育納入課程體系。課程設置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職業規劃,授課對象為大一新生。通過這門課程,幫助大一新生了解就業形勢,認識自我,增強自我意識,客觀認識職業世界,恰當規劃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第二部分為職業技能提升,授課對象為大二本科生。這部分課程從自我意識、壓力管理、團隊協作、溝通、領導等多個方面教授職業能力提升的方法,并講授求職技巧、職業適應、創業等相關就業技能。大三階段的職業生涯課程更加側重直接的就業指導,采取實習、參加就業指導講座、職業測評、職業咨詢、素質拓展等方式授課,不再局限在課堂內授課,側重實踐鍛煉提升能力。
(2)加強個性化指導
職業生涯規劃課教師在授課時應該結合各專業學生的特點進行授課,強調指導的針對性。建立個性化的指導體制,加強對學生的個性化指導,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和狀況給予其個性化輔導。一方面,對學生個體進行一對一的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就業技巧指導及創業指導,另一方面,對不同類別的學生進行定期的集中指導,實現分類別、分層次的指導與教學。構建校、院兩級教學管理模式,根據各專業特點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提升大學生就業的主動權。
(3)完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講授應重視實戰演練內容,加強實踐教學和案例教學,在大一和大二學生的課堂教學中,可采用多種方法,包括教師講授、工具測評、案例分析、小組討論、小組活動、生涯人物訪談、課外實踐作業等。提升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增強課堂對學生的吸引力,在大三,大四學生的課堂中應該從社會需求和用人單位的實際情況角度來完成授課,因此應該多引入社會資源開展就業指導,尤其要充分運用校友資源多開展一些就業指導專題報告和講座,進行一些模擬招聘會、實習實踐等活動,以豐富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以提升職業生涯規劃課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總的來說,職業生涯規劃這門課程,既強調職業在人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又關注學生的全面成長和終身發展。通過激發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自主意識,樹立正確的就業觀,促使大學生理性地規劃自身未來的發展,并努力在學習過程中自覺地提高就業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課程開設的目的既要滿足學生對于職業發展的需求,解決學生的困惑,又要對于學生的職業規劃和職業技能提升具有較好的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的通知[Z].(教高[2007]7號),2007-12-28.
[2]尹玉斌,董利.新形勢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7(29)
[3]雷蕾,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實踐與探索[J].現代教育論壇,2014(5)
[4](美)Reardon Lenz,Sampson Peterson職業生涯發展與規劃[M].侯志瑾,伍新春,等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鄭雪艷,(1969-)女,湖北松滋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管理心理學,職業生涯規劃。
基金項目:長江大學2017年校級教學研究項目:《以提升職業成熟度為導向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課題編號:JY2017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