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養大學生的廉潔意識,不僅是打造廉潔社會,凈化社會環境的需要,也是是營造廉潔校園文化氛圍,促進高校優良學風建設的需要,更是是培養合格人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但當前對大學生廉潔意識的培養尚存在著認識錯位、時機錯失,形式單一,內容傳統,力量單薄、合力不足的現實問題。我們可以通過營造廉潔風清的校園文化氛圍;創新廉潔教育的培養方法;爭取社會資源,整合力量三個方面尋求推進大學生廉潔意識培養的方法,希望通過對大學生廉潔意識的培養,提高大學生的廉潔素養,為他們踏上工作崗位成為廉潔人員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大學生;廉潔意識;培養
當今,我國社會經濟呈現快速發展趨勢,經濟體制、社會機構、思想觀念不斷趨于完善。但當前我國仍處于社會轉型時期,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如金錢至上、貪污行賄等各類道德失范問題。這對整個社會的風氣造成了嚴重損害,也影響了社會良好秩序的發展。各類道德失范問題也隨著社會亞文化滲透到高校中,這使得廉潔教育在高校中開展迫在眉睫。但是我國傳統的廉潔教育研究重點放在黨政干部和各行各業的工作人員身上,而忽視了學生,特別是大學生這一龐大的群體。大學生作為我們黨和國家培育的重點,今后將在社會各行業扮演的各種的角色,使大學生盡早接受廉潔教育,培養廉潔自律品質,為將來走上工作崗位奠定基礎。可以說,培養大學生的廉潔意識,不僅是打造廉潔社會,凈化社會環境的需要,也是是營造廉潔校園文化氛圍,促進高校優良學風建設的需要,更是培養合格人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
一、當代大學生廉潔意識的培養現狀及原因
(一)認識錯位,時機錯失
通過與部分同學訪談,了解到大部分大學生的廉潔意識較低,普遍認為“廉潔”二字與他們的學習和生活距離較遠。他們認為對尚未踏入社會的大學生講授廉潔從業知識意義不大,因此大學生群體不應該是開展廉潔教育的對象。
很多高校開展的廉潔教育多在學生畢業之前,且較多情況是通過集中講座與發放廉潔從業小冊子的方式對畢業生開展廉潔教育。誠然,在學生踏上工作崗位之前對他們開展廉潔教育,對大學生廉潔意識的養成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但是,意識的養成并不是一蹴而就,并不能通過對畢業生蜻蜓點水一般地宣傳與教育達到廉潔意識養成的目的。
(二)形式單一,內容傳統
談起廉潔教育,大部分學生的反應都是政策的宣講。大部分學生認為自己在學校接受的廉潔教育過程,多以集中宣講和課堂講授為主,輔之以發放宣傳小冊子和給他們轉發典型案例。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得大部分學生在接受教育過程中往往“一聽而過”,后期我們再去了解他們在宣講和課堂上獲得的廉潔知識,幾乎所有同學都無法回答我們提問。可見,這樣的廉潔教育方式根本無法滿足對大學生培養廉潔意識的目的。
同時,高校在對大學生開展廉潔教育的內容也已經無法滿足當今時代發展的需要。高校在開展廉潔教育的過程中,大部分內容仍停留在過去對廉潔傳統知識的講授,而較少聯系新的時代背景下,根據時事政治熱點問題中“反腐倡廉”熱點問題展開教學與討論,這樣就容易導致廉潔教育與時代發展脫節。作為當代大學生,連對當代廉潔基本知識都沒有了解的情況下,何談廉潔素養的培育、廉潔意識的養成。
(三)力量淡薄,合力不足
培養大學生廉潔教育并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也是家庭和社會共同的事。家庭教育是從小就對學生的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家庭的價值觀扭曲、學生的自我培養能力不足等,都可能成為培育學生廉潔品質的阻礙。而社會的不良風氣更會影響大學生廉潔教育的效果。因此,大學生廉潔意識的養成并不是光靠學校的力量就能完成的。但是縱觀現在高校的廉潔教育,大部分都是自己在行動,小部分有與企業、社會機構的合作,讓學生通過參觀與實踐學習廉潔知識。而似乎完全忽視了家庭的力量,缺少家校互動,缺乏家庭教育的幫助,有的甚至因為家庭觀念的扭曲,給大學生廉潔意識的養成帶來了消極影響,嚴重阻礙了高校廉潔教育的效果。
二、培養大學生廉潔意識的建議
很多高校在培養大學生廉潔意識的過程中,往往遇到的問題是:學校重視廉潔教育,積極采取不同的方式開展廉潔教育,但學生本人卻對廉潔意識不重視,因此,不管學校付出多少努力,到學生身上的成效卻很差。因此,提高大學生的廉潔意識,從根本上講,需要大學生自身意識的轉變。這就需要學校、學生、家庭和社會各方不斷努力,為幫助大學生養成廉潔意識,提供可行性和時效性的措施。
(一)營造廉潔風清的校園文化氛圍
校園文化作為隱形的教育資源,對大學生成長成才起到了耳濡目染的作用。培養大學生的廉潔意識,可以利用校園文化這一資源。一方面,高校可以利用宣傳媒體的設施建設,拓展廉潔文化的傳播渠道來營造校園廉潔氛圍。如學校利用宣傳櫥窗、校報的專題介紹等途徑傳遞廉潔內容。
(二)創新廉潔教育的培養方法
如今大學課堂中,“翻轉課堂”、“雨課堂”等創新教學方法與手段越來越受到老師和學生的喜歡。這不僅能夠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也讓學生對課堂學習產生更大的興趣。大學生廉潔意識的培養也應該突破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積極探索創新培養方式,如開展實地教學——將課堂搬到廉政文化基地、法院等地方,開展現場警示教育,真正做到讓大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廉潔文化,培育廉潔素養。
(三)爭取社會資源,整合力量
培養大學生的廉潔素養,光靠學校單方面的力量,沒有家庭和社會力量的協助,很難做到。廉潔的家庭氛圍能讓學生從小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能夠提高廉潔教育的成效。但是,對于受到家庭不正之風影響的學生,需要特別關注,積極與這部分家長開展家校互動,積極溝通交流,試著幫助學生轉變之前的偏頗觀念,逐步培養廉潔修身的意識。同時,社會的力量也為大學生廉潔意識的養成提供了氛圍和監督作用。不同國家甚至不同地區的政府清廉程度不一,當地的廉政和貪污情況也會隨之對應的發生變化,這就對當地的廉潔之風有重要的影響。而踏入社會開始工作的畢業生的廉潔意識和廉潔行為更是對高校廉潔教育的監督和反饋。因此,高校應該聯合當地政府和社會的力量,并利用社會媒體的資源,積極開展有效的方式方法,培養大學生的廉潔素養,提高大學生的廉潔素養。
在高校對大學生開展廉潔意識教育,不僅對學生的成長成才具有深遠的意義,還對營造“廉潔從業”的社會環境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只要我們通過各類有效的措施幫助學生獲得不同的認知,并幫助學生努力轉變不正確的認知,就有機會讓每一位大學生樹立正氣之風,提高自身的廉潔素養,為他們踏上工作崗位成為廉潔人員奠定了基礎。
作者簡介:李伶俐(1990-),女,漢族,浙江桐鄉人,浙江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碩士,助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