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清
摘要:現今國家對教育所培養的人才要求實現全面發展的目標,因為公民身體素質的好壞不僅影響著個人的發展,更對國家的發展產生著影響。隨著“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高職院校內足球教學課程也隨之再次被重視,并積極尋求途徑對其問題進行扭轉。本文以高職足球教學為主體,討論競爭性合作學習法在高職足球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競爭性合作學習法;高職院校;足球教學
一、高職足球教學的特點
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領導人就提出要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健康狀況的目標,并將體育納入學校教學課程之中,足球運動作為體育教育中的一類,[1]因其能夠磨練意志、強健體魄、改善身體機能、培養協作能力而受到高校學生的歡迎。
高職足球教學課程的開設是應學生體育鍛煉需求和國家“全民健身”政策而生,相對于其他的體育運動教學,高職足球教學具有以下特點:
1.對場地和設施要求寬泛。相對于體操、籃球等運動來說,足球運動開展具有隨意性,只要有一片較為開闊的空地一支足球就可以開始鍛煉,這也是足球運動在不同層次的學校可以開展的原因。
2.理論與實踐結合緊密。課堂上關于足球相關技巧等的理論知識十分抽象,需要在實踐中逐漸去掌握感覺,才能很好的運用理論。
3.紀律要求嚴格。因為足球運動是一個團體的運動項目,需要大家嚴格遵守紀律,相互配合,因此在足球教學上對紀律的強調十分重要。
二、開設高職足球教學的意義
高職開展足球教學時間以久,2014年11月26日召開的全國校園足球電視電話會議上將足球納入全國體育必修課,使得足球教育獲得學校重視。
那么,在高職開設足球課程有怎樣的意義呢?
首先,可以激發高校學生對運動的興趣。[2]足球運動作為深受學生喜愛的運動之一,通過老師在課堂上對相關新聞與知識的講授,可以引發學生的好奇,從而調動學生運動的興趣。
其次,有利于提高高校學生的身體素質。據相關數據統計,我國高職學生運動量平均值不足國際標準的二分之一,身體素質也較差,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大量運動的機會,足球運動向來以大運動量著稱,足球教學課程的開設彌補了學生運動量不足的問題,從而鍛煉了身體,提高了身體素質。
最后,有利于高職學生協同合作能力的培養。足球運動需要團隊合作才能展開,高職學生可以通過足球運動學習什么是集體精神,如何與他人配合,如何做好自己的角色,怎樣處理自己與他人的矛盾,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如何選擇等等,對未來學生參與社會工作時融入集體起到很好的幫助作用。
三、高職足球教學現狀分析
雖然高職足球教學已經存在了很長的時間,從高職足球教學的狀況來看,[3]足球教學的作用并沒有充分發揮,學校普遍還存在著以下的教學問題。
1.學校對體育教育重視不足,導致高職足球教學成為擺設。相對于能夠進行科研研究的專業來看,體育教育一直被視為學校的附帶教育,只是作為強制性要求存在在校園中,高職足球課教學在這樣的環境下很難開展,逐漸變成了學生上課踢踢足球,偶爾舉辦一場專業間的足球賽了事,高職足球教學課程成為擺設。
2.教學方式落后,不注重能力與技術的培養。傳統式的足球教學多為填鴨式,常常是教師示范、講解-學生練習-教師糾錯-學生練習-點評總結的模式,這樣的教學模式作為最基礎的訓練是可以的,在國際足球運動上也大多不在僅僅使用這種模式,而是將其作為基礎訓練的方法,不能帶來能力與技術的提升。
3.課程內容枯燥無味,學生缺乏興趣。由于教學方式的落后,教師專業性的缺乏,整個足球教學內容以重復單一的訓練為主,教師給予的指導非常有限,學生在重復的動作中喪失了對接受足球教學授課的興趣,反而影響了足球運動在學生中的影響。
四、競爭性合作學習法的概念
小組合作學習法是是現今世界許多國家在學校教育中廣泛應用的一種富有創新性的教學方案,而競爭性合作學習法是在小組合作的基礎上引入了競爭因素。
這種學習方式具有多學科的理論支持,主要為以下幾種:
教育學中雙主體教學理論,它介于教師主體教學和學生主體教學理論之間,既保持了教師對教學過程的掌握權,又使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實現其學習的自主性。
前蘇聯教育家提出的“合作學習”理論,這一理論結合了心理學中同輩壓力的現象,掌握了同輩融入和厭惡被排斥的原理,從主動和被動兩個方面推動學生完成學習任務。
管理學中內在需求理論,工作中的激勵因素在于他人對自身的認可,只有掌握了人的本質需求才能使所設計的激勵方式獲得更好的實踐效果。
五、競爭性合作學習法在高職足球教學中的運用
競爭性合作學習法可以很好的起到激勵學生轉變學習態度的作用,使得學習的動力更足,在高職足球教學的實踐中,本文提出以下幾點教學應用方法。
1.打破傳統足球教學中的個人教學單位,嘗試建立小組學習。傳統的足球教學的主體是單個學生,在進行學習時由于教師與學生比例差距較大,無法實現全程輔導,現將學生組織起來建立學習小組,學生的學習輔導來源擴大,使的學習的失落感減少,學習小組共同提高。
2.在教學效果考核中引入競爭性因素標準。足球運動是一項富有競爭精神的運動,[4]因此在教學結果考核方法中引進競爭因素可以很好的調動學生的拼搏精神,從而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開展小組模擬賽或對抗賽,增加競爭意識與團隊意識。學生足球運動核心素養的形成是從足球運動的開展而來,而足球運動又是一項競賽類運動,因此進行小組模擬賽和對抗賽能夠很好的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
參考文獻:
[1]王大利.高校足球選修課程教育教學改革芻議[J].運動,2013
[2]李永寬.高中足球選項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運動,2014
[3]王大利.新形勢下高校足球教學改革及對策[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3
[4]張利衛.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J].新疆教育,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