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萍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下,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注重加強學生自護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在教學中要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鑒于此,本文筆者將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進行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能力
學生在學習中處于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長期以來,我們國家都處于應試教育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的主體地位被長期的忽視,隨著教學改革與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小學數學應該轉變教學理念,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來,動手、動腦,對知識有求知欲望。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注重教師的主導與引導作用,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一、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最穩定的心理因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學生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才會能夠產生獲得知識的渴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時候,應該將課本知識與學生實際生活結合起來,結合學生的興趣進行知識的講解,而不是單純的為了考試。例如,在學習乘法計算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回家計算自己購買生活用品總額,例如購買兩斤桃子、意境香蕉需要花費多少錢等,學生從自身的角度認知與理解事物,明確數學知識的學習是有實際意義的。教師還可以采取游戲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所在,在樂中學,學中樂,符合小學生的思維角度與認知角度,真正的發揮出學生的聰明才智,為下一步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為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創設良好的環境。
二、發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習模式
傳統的小學教學采取的是單一的、機械的教學模式,教師單向講授,學生被動接受,這樣學生參與到學習的積極性并不高,學生之間的互動也比較少。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可以依據教學內容,適當的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將學生氛圍幾個小組,給你大家布置學習任務與學學習問題,最后展示討論結果,依據大家討論的結果,進行分析與總結,解決大家解決不了的問題,一點點的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完善學生的知識與理念。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依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學習基礎的不同,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逐漸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
三、鼓勵學生自主發現問題
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中,要發展學生對知識點的質疑能力,加強學生學習的獨立性與自主性。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的時候,不要遇到一點難度的問題就去查找資料,就與其他同學尋求合作,要自己去思考、去分析,形成屬于自己的解題思路,當學生對某個知識點產生興趣的時候,才會主動的去探索,才會產生疑問,最后得出解決問題的檔案,自主學習能力強的學生,他們往往質疑能力比較強,對知識點的理解能力比較深。因此,教師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就要鼓勵學生自主發現問題,鼓勵學生學會質疑。
四、實施因材施教
新課程改革要求要依據不同的學習能力、學習層次進行教學,實施因材施教。教師要利用這種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每個學生理解問題的角度、看問題的方式都不同,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法也不同,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存在差異性。教師對學生進行觀察,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析,以因材施教為理念,真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五、采取問題教學法與任務型教學
問題是激發學生問題意識與探究意識的重要途徑,也是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主要動力傳統的教學方式,總是告訴學生結果與結論,學生缺少自主學習的時間與空間,綜合能力往往得不到提升。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與探究結果,要給學生布置問題,讓學生一點點的去探究。需要注意的是,問題的提出,要符合學生的學習基礎與學習能力,過于簡單,學生不用思考,過于困難,學生失去思考的動力,只有接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學生才會有思考的動力。
教學的任務就是通過學生自身的努力來獲得知識、技能與能力,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掌握牢固的科學知識與方法。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在一定的任務下學習,取得真正的教學效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通過一定的努力來解決問題,這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學習幾分之幾的時候,教師要將數學知識形象化,讓學生用自己準備的正方形折出它的四分之一,方法越多越好,同學很快折出集中方法,然后一點點的去思考,又有兩種性的方法被發現了,讓學生獲得成就感,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任務型教學的使用,進一步深入的認識知識,逐漸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六、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改變自身的角色,改變自身高高在上的權威角色。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會將所有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機械的訓練,缺少自由的時間與空間,師生之間缺少互動,心理上的距離也比較遠,學生不會積極主動地與教師溝通,教師爺不會與學生進行交流,師生之間的距離就越來越遠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推進自主學習,教師要為學生的學習留下充足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自主的進行思考,師生之間建立和諧的相處模式,教師認識到自身角色的轉變,與學生進行心靈上的溝通與交流,了解學生的學習難處與問題,根據學生學習狀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決學生學習難處。小學生學習思維還不夠成熟,在自己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思考問題出現障礙,這個時候教師就要仔細的觀察,并且給與解決,或者學生主動向老師請教。因此需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增強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
總而言之,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轉變教學理念,結合學生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搭建良好的師生關系,采取問題教學與任務教學,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逐漸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尹愛學.活化數學課堂,引導自主學習[J].考試周刊,2009(42).
[2]李建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下),2011(6).
[3]王淑嫻.加強小學生自主學習數學教學的探討[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0(2).
[4]韓兵.淺議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教師,2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