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瑛子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習作一直是重點難點。為了解決學生們習作困難,在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可以有效提高寫作技巧。基于此,本文就如何應用思維導圖進行了分析與研究,旨在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們的習作能力。
關鍵詞:小學習作;思維導圖;意義研究
近年來,我國的教育理念愈發重視知識的體系性與系統性。當下,在小學習作教學中,因為學生的基礎不牢固,在寫作中難免會出現詞語匱乏、語言不通、素材單調等現象,久而久之,就會讓學生失去對寫作的興趣。針對此難點,教育工作者一直在積極探索,因此,思維導圖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它是一種既簡單又高效的思維體系,能將信息整合到一處,適合當前教學的發展現狀,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構建一套適合他們學習的知識體系,對提高學生們的寫作興趣,激發寫作潛能大有裨益。
1、思維導圖的概念
思維導圖也被稱為心智導圖,是指人借助五官感知周圍事物后,通過腦海反射出的與圖像有關的文字內容。其特征如下:首先,思維導圖有分支也有主干,分支圍繞主干形成四周發散形式。一般情況下,人們更愿意借助聯想去理解并記住知識內容。思維導圖的核心內容會放置在中央,分支圖填充與主干有關的知識點,這樣,在確保知識的聯想得到更好發揮的同時,也能在短時間內記憶知識;其次,關鍵圖形與詞語組成了分支結構,由于此形式契合了學生的記憶習慣,使學生能借助關鍵部分快速掌握記憶知識,從而能鞏固學生記憶,更好地提高學習水平。
2、思維導圖在教學中的意義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思維導圖有重要的意義。首先,有效激發學生習作興趣。小學生處于天真懵懂時期,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心存好奇,若想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傳統的教學方式一定行不通。思維導圖是一種創新教學模式,以圖文相結合的方式改變了固有講解中的枯燥乏味,調動學生興趣,使他們在新穎的方式中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其次,有效拓展學生思維。小學生的內心單純,思維雖然活躍但是缺乏正確的判斷。教師作為啟蒙人,正確的引導可以讓學生的發散思維更加多樣,應用思維導圖,學生可以開動大腦,展開無窮的想象,進而提高學習熱情;最后,構建學生知識體系。學生的成績高低不同源于個體差異性,除了受家庭背景、教育程度及基礎知識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教師“一把抓”,學生吸收知識程度不同,造成優劣之分。而思維導圖可以整合知識內容,呈現知識系統,讓學生在腦海中構建框架,以便掌握與消化。
3、小學習作教學的不足之處
寫作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一是受應試教育影響,作文的分值幾乎占據了整個語文試卷的大幅版面。二是寫作還關系到學生的文學素養,所以格外受到重視。只是“如何寫”“怎樣寫”始終是學生們頭疼的事情,歸根結底,教學不足之處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3.1缺乏習作興趣
興趣是成功打開學生寫作之路的一把鑰匙。當前教學現狀是,學生缺少積極性與主動性,又因為日常中沒有積累素材的習慣,所以才造成寫作困難。想提高寫作能力,就要從根本上培養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如多元化教學模式可以讓寫作更有趣,從而讓學生的真實情感通過文字自然流露出來。
3.2習作內容單調
由于學生在寫作之前,腦海沒有大綱框架,下筆時往往是想到什么寫什么,這樣寫出來的文章也結構混亂,言語不通,來來回回就幾句相同的話,使文章單調乏味,缺少中心思想與真實情感。造成此現象的原因也與教師脫離不了關系,教師在批改作文時只講求效率,極少深入研究核心內容,不利于深入挖掘學生的想象能力。
3.3缺乏習作情感
眾所周知,學生在習作過程中,經常處于一個無話可說的現象中。其實,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說的就是所有的素材和寫作的前提來自于生活,習作是對生活中事與物真實情感的反映。學生要善于觀察,動筆記錄,這樣才會讓寫作不再是空話連篇。
4、在小學語文中應用思維導圖的策略
4.1運用思維導圖教授寫作方法
思維導圖呈現出的信息豐富多樣,滿足了學生好奇的心理。用思維導圖教學,可以引導學生掌握寫作技巧。例如,當學生寫說明文時,可利用思維導圖進行提示,其順序可以為先提煉寫作的中心內容,然后圍繞中心內容收集素材,最后在下筆之前想好文章結構、詞語搭配,這樣有邏輯的寫作方式才會有效生動。
4.2運用思維導圖積累素材
積累素材可以說是小學習作中的重要一環,沒有素材作為寫作參考與寫作內容,學生就無從下筆。在傳統教學中,學生們習慣性地隨意亂寫,態度隨意,即使寫出了文章也前言不搭后語,這就源于學生們腦海中缺乏素材,在日常的閱讀中只是一掃而過,沒有對優秀文章中的詞語、句子進行搜集。靈活運用思維導圖,可以幫學生們更好地收集素材。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找出所寫文章的主旨,記錄關鍵詞,之后在網上搜索,用思維導圖搜集材料,把握文章結構,理順好資料之后,可以選擇利用在當前所寫文章中。
4.3運用思維導圖點評文章
在習作教學活動中,點評文章尤為重要。點評既是幫學生總結反思,也是讓學生提高寫作技巧,向別人學習的一個過程。用思維導圖點評,可以讓學生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把握內容。此外,教師也可以更加詳細的剖析,做到詳略得當,思路清晰。例如,在點評《白楊》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先提煉出主旨內容,在用思維導圖中的分支去慢慢分析,《白楊》這篇課文用了什么寫作方法?句子中有哪些修辭方法?在一一列舉之后,可以記錄下優美的句子與詞語,作為素材的積累。這種點評方法,可以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無形的框架結構,做到有條不紊的分析,把握好整體內容,從而提高寫作方法。
結束語:
綜上所述,習作是小學課程中的重點,若想提高學生們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思維導圖呈現的是高效的信息模式,它在習作教學中的應用,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減輕學生的畏懼情緒,加強寫作系統性與知識性,還可以讓學生在思維框架中更清晰明了的把握結構。此外,小學教師還要不斷地創新,爭取思維導圖在習作中可以更大的發揮作用,改變當下的習作教學困境,從而提高學生們的習作水平。
參考文獻:
[1]王桂香.思維導圖在小學習作教學中的實踐運用探討[J].神州(下旬刊),2015,(9):88-88.
[2]楊婷.基于思維導圖的小學人物習作課程教學研究[J].魅力中國,2017,(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