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衛中 朱晨霞
摘要:為研究改善大學生知識結構的政策建議,采用自行設計問卷開展調查,以資產評估專業學生為例分析了大學生課外閱讀狀況。調查發現大學生課外閱讀存在閱讀計劃執行差、閱讀量少及閱讀內容駁雜等特點。針對大學生課外閱讀中存在的問題,文章從閱讀平臺和閱讀社團等方面討論了引導大學生科學閱讀的措施。
關鍵詞:大學生;課外閱讀;現狀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智能設備的普及,大學生的注意力更多轉向網絡社交和電子設備,閱讀趨于碎片化,閱讀質量逐年下降。而缺乏深度閱讀不利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淺薄的思想對大學生精神層面的發展是不利的。因此,本文對浙江大學城市學院資產評估專業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進修了調查分析。
1、問卷調查
本文采用問卷調查方法獲取資產評估專業大學生閱讀習慣信息。參考相關研究成果[1,2],課題組設計了大學生閱讀現狀調查提綱,隨機抽取27名同學進行了面對面的個人采訪。整理分析個人采訪記錄,刪除了調查提綱中與現實明顯不符的調查項目,增加新發現的調查項目,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計《大學生課外閱讀狀況調查》。問卷包含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被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調查,包括性別、年齡和年級等指標。第二部分是大學生閱讀現狀調查,包括閱讀傾向、閱讀方式、閱讀態度和閱讀目等四方面的內容。
2017年4月14日至19日,通過微信在浙江大學城市學院資產評估學生社交群里發放電子問卷調查,收回有效問卷302份。
2、課外閱讀現狀
采用EXCEL軟件對問卷調查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浙江大學城市學院資產評估專業學生閱讀具有以下特點。
2.1課外閱讀重要,實際閱讀少
絕大多數大學生認為課外閱讀很重要。調查發現,認為課外閱讀很重要的大學生達58.82%,還有33.33%的學生認為課外閱讀比較重要。大學生認識到課外閱讀重要性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學生對對課外閱讀的固有思維。從小到大,老師師給學生灌輸的“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觀點,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大學生的思想,并進一步影響了大學生的閱讀傾向與行為。二是課外閱讀確實有用,60.78%的大學生人物課外閱讀有助于提高自己素質和能力。
但遺憾的是大學生的閱讀現狀卻不容樂觀,大學在閱讀方面花費的時間很少。調查發現,每天閱讀時間30分鐘以下的大學生學生占了47.06%,接近一半,閱讀時間介于30-60分鐘的占了33.33%。事實上,有25.53%的學生一個月也無法讀完一本書。
2.2閱讀方式多樣,內容駁雜
大學生的閱讀方式多樣化。調查顯示,有60.75%的大學生習慣通過手機來進行閱讀,41.18%的大學生使用電子閱讀器來進行閱讀。與此同時,紙質書閱讀并沒有退出歷史舞臺,仍有62.75%的大學生偏好紙質閱讀。同時,課外閱讀呈現出碎片化趨勢,為了打發時間或了解時訊,大學生習慣在課間休息、就餐排隊等候時間使用手機來閱讀。
閱讀方式多了,閱讀的內容和質量更是參差不齊。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的閱讀范圍很廣。閱讀頻率最高的三類內容分別為傳統小說(72.55%)、微博和微信公眾號的文章(66.67%)、新聞時事(49.02%)。如果算上網絡小說(39.22%),大學生最偏愛閱讀內容的是小說。大學生的專業學習積極性不夠高,只有41.18%的大學生會在課外時間閱讀專業書,11.76%的大學生會閱讀教輔資料。大學生對科普、哲學和散文等提供綜合素質的內容閱讀興趣是最低的。
2.3閱讀目的明確,閱讀計劃執行差
大學生的閱讀動機非常明確。調查發現,因為對閱讀內容感興趣、希望通過課外閱讀提升自身的文化修養的大學生最多,分別占74.51%、68.63%;掌握新知識或新技能、出于功利目的、因為學習所需或通過某些考試和的學生分別占49.02%和37.25%、31.37%。在選擇課外閱讀內容時,86.27%的學生是為了滿足個人的需要,為滿足社會需要的學生占13.73%。
但即使有明確的閱讀動機,大學生閱讀計劃的執行水平有待提高。調查發現,只有7.84%的大學生能嚴格的執行自己的計劃;45.1%的大學生制定了閱讀計劃,但執行不嚴格;沒有計劃的學生占47.06%,接近一半。影響課外閱讀計劃執行狀況的主要是時間不夠。同學普遍反映,影響課外閱讀的主要是學習壓力大,空余時間少,要把多少時間花在完成課程作業上。
3、對策建議
針對浙江大學城市學院資評專業學生的課外閱讀狀況,建議學校在閱讀氛圍、閱讀模式、閱讀空間和閱讀習慣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指導,倡導以學生需求為導向的讀書活動。
一是搭建閱讀展示平臺。組織開展多種閱讀活動如“講一講”(學生輪流分享一下自己近期的讀物以及讀后感)、“賽一賽”(如定期舉行朗誦比賽,讀書筆記,鑒賞書籍等活動),讓同學展示自己的閱讀收獲,實現閱讀資源共享。既讓大學生體會到閱讀的成就,也可以帶動其他同學的閱讀興趣。
二是鼓勵和引導閱讀社團的建立,建立校級的讀書社團,以學校的名義帶動學生入社讀書,配備相應的教師,制定有效靈活的“讀書制度”,引導大學生的閱讀行為,指導大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方式。
三是構建一個介紹好書的平臺,如微信公眾號。推薦學生閱讀一些內容精良具有內涵的書籍。公眾號也可針對圖書偏好,向學生進行在線的問卷調查,了解其感興趣的書目,定期更新圖書館的藏書,更好的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
參考文獻:
[1]費彬彬等. 大學生課外閱讀現狀研究及對策分析[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8):182-183.
[2]畢安平和曾巧妹. 掌上互聯網時代大學生課外閱讀調查——以福州市大學城為例[J].閩江學院學報,2015(3):134-140.
作者簡介:胡衛中,男,67年3月生,漢族,浙江杭州人,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杭州市湖州街51號,310015)副教授,管理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消費心理與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