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霞
摘要:本文首先對推行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作用進行闡述,從所有權與控制權分離、運營方式不合理、國有資產出現大量流失三個方面入手,對導致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出現風險的主要因素進行解析,并以此為依據,提出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風險防范對策。希望通過本文的闡述,可以給相關領域提供些許的參考。
關鍵詞: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風險防范;對策
國有企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政策的主要產業形式之一,受到我國相關部門的監管和調控,在國家經濟建設方面起到了關鍵性作用。隨著經濟體系的全面改革,我國國有企業開始根據市場發展需求和標準,對現有經濟體系加以科學優化。為了能夠盡快迎合混合所有制經濟管理需求,國有企業需要結合當前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存在的風險因素,加大防范力度,根據不同的風險,提出對應的管理對策,以此減少風險出現,促進國有企業健康發展。下面,本文將進一步對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風險防范與對策進行闡述和分析。
一、推行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作用
(一)保證企業內部生產的公正性
針對國有企業來說,在自身含有雄厚的資金以及豐富的經驗,這給其未來發展提供了條件,但是在外界改變反應方面較為遲緩,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而非國有企業具備較強的靈活性,同時管理水平相對較強,但是在資金數量以及運營規模方面,不足于國有企業。假設可以將兩者進行融合,優勢互補,共同發展,不僅能夠激發國有企業市場活力,同時還能增強國有企業綜合競爭實力,以此保證企業內部生產的公正性[1]。
(二)減少腐敗現象出現
在混合所有制企業中,國有資本主要是以國有股權形式出現,同時結合股權占比來獲取對應的職責和權限。政府部門身為國有資產所有機構,其權限方面將會受到一定約制,這給企業自身活力調動提供了條件。另外,隨著“四風建設”的全面發展,諸多企業領導層級被查處,國有企業依舊被當做反腐的主要機構,導致腐敗現象頻頻出現的根本因素在于企業缺少完善的治理框架,運營體系不規范,監管水平偏低。而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利用兩權分離、優化監管體系等形式,將腐敗現象進行遏制,以此減少腐敗行為出現。
二、導致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出現風險的主要因素
(一)所有權與控制權分離
國家作為國有企業股東之一,各個國資產權代表并非跟家族或者個人股東一樣,像關注自己切身利益那樣來注重國有資產效益。所有者身份不合理,甚至部分企業存在所有者缺失現象,導致這些現象出現的主要因素在于國有企業股權分配缺少合理性,使得內部人員直接對企業進行管控,根據自身意愿來落實管理工作,給以權謀私等不法行為出現營造了條件,進而加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風險發生。
(二)運營方式不合理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必然促進了混合所有制改革進程。然而,在開展經濟體系改革工作的過程中,還要給予運營問題充分注重。國有企業在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時,需要將自身運營方式加以修整,但是這項工作并非輕松,同時含有一定困難。我國國有企業一般受到政府部門的管控,而混合所有制應用的運營模式主要以非公有制為主,在改革的過程中,要求利用運營體系實現對公有制和非公有制關系的評估,以此保證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合理性。然而,大部分國有企業沒有注重運營管理方式優化的必要性,采用的運營方式過于滯后,無法將混合所有制自身作用充分發揮,從而給運營風險出現營造條件[2]。
(三)國有資產出現大量流失
在社會主義市場發展中,國有資產在其中占據一定地位,而我國當前沒有構建完善的國有資產評估定價體系,同時對國有資產監管力度有待提升,這就導致在開展國有資產向非國有企業參股工作時,將會面臨國有資產被低估或者高估等情況,讓國資委陷于弱勢狀態,不能對其加以綜合監管,導致國有資產大量流失。某些企業采用掛牌引進戰略投資方式進行產權交易,在掛牌價格設定方面,利用面議形式,而沒有制定詳細的評估方案,進而導致不公允情況出現,造成國有資產大量流失。
三、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風險防范對策
(一)優化企業法人治理框架
實施股權多元化改革的主要作用在于利用構建完善的國有企業內部管理制衡體系,實現現代企業體系的優化,從而保證國有企業產權更具明確性和清晰性。從治理框架的角度來說,添加非公有資本代表,同時賦予非公有資本一定的參與決策,進而提升非公有資本參與企業治理的積極性[3]。在進行監事會設定的過程中,可以把大量的監管職責交由非公有經濟體系,從多個層級入手,加大治理層級監管。在管理人才引進方面,需要把職責入職體系融合到其中,根據市場需求和標準,設定規范的薪酬和等級分配標準,給機制和約制體系的構建提供條件。
(二)加強企業運營管理
首先,大部分國有企業在運營發展時,應用的方式過于傳統性,沒有結合時代發展需求,實現運營形式的優化。鑒于該現象,在應用混合所有制的過程中,應該實現混合所有制的優化和改革,讓更多優秀的國有企業參與到其中,以資本為紐帶完善混合所有制企業治理結構和管理方式,推進VC、PE等商業模式創新,不斷提高經濟效益和競爭力。其次,在我國經濟早期發展中,大部分國有企業主要以自給自足為標準,國內部分領域在管理理念上過于滯后,無法朝著國際化的趨勢發展。隨著混合所有制體系運營規模的逐漸擴充,這給國有企業朝著混合所有制方向發展提供了條件,國有企業轉變為混合所有制企業的進程化推進,使得國有資產結合了市場發展需求實現控股和參股。
(三)提升企業審計監管水平
鑒于已經發生的部分國有資產流失案例,通常資產數額比較高,這給企業今后發展帶來了嚴重危險。我國相關部門應該加強對國有資產流失責任人的監管力度,提出對應的處罰對策,尤其針對部分惡意低估國有資產等行為,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標準加以嚴格處置,頂格處罰[4]。對于部分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在企業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時,利用自身職責徇私舞弊、貪污腐敗,給企業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因為其行為一般較為隱秘,短期內不會暴露。為了減少給企業帶來的影響,一經發現,無論發生時間長短,其是否還在企業任職,都要給予嚴重處罰,決不姑息。除此之外,企業還要落實好監管工作,針對違反相關標準和要求的行為,從嚴處理,輕者撤職,重者追究其法律責任。同時,強化國有資產損失以及監管工作職責追究。落實好對國有資產違規行為的監管工作,加強運營職責追究,構建規范的國有企業違規運營職責追究體系。對企業調查和實施嚴格監督,健全責任追究體系,嚴格追究監管人員失職責任,健全監管環節中自我監管制度。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國有企業在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時,為了減少風險出現,要求多方面思考,不但要秉持市場經濟發展原則,同時還要根據自身運營情況,尋找對應的效益制衡點,以此調動混合所有制主體參與積極性,建立完善的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格局,促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武鵬.我國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的成就、問題與對策[J].學習與探索,2017 (12):118-123.
[2]鄧林.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下的公司治理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7 (34):4-5.
[3]王雪.關于新常態下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思考[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7(22):172.
[4]沈海泳,聶鴻天.深化國有企業所有制改革的對策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7 (21):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