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習亮
摘要:隨著新課程理念的進一步深化,小學語文教學的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傳統的傳授式模式向自主創新的模式轉變,對語文教師的要求也進一步加大,本文探究了小學語文教學的三種基本模式,并且主要探究了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教學模式,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生的終生奠定基礎。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小學語文;教學模式
引言:
語文既是一門學科,又是一個工具,語文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那么,作為語文老師,尤其是小學語文老師,對學生的一生起著重要的奠基作用。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語文教學,對語文設計、教學模式等進行改進、創新,充分利用多媒體等技術,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1、學語文基本教學模式
1.1講授式
講授式是最為傳統的一種授課模式。其基本程序為“講—聽—讀—記—練”,這種模式的特點,是主要由教師灌輸知識,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機械性的重復老師所傳授的知識。并且教師所教授的內容幾乎與書本一致,學生機械的記憶書本知識,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
講授式充分發揮了教師的教學作用,但是忽視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抑制了學生創造的天性。此外,過分注重知識的記憶,知識的形成過程被忽視,學生難以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
1.2發現式
發現式學習是培養學生探索知識、發現知識為主要目標的一種教學模式。發現式模式主要通過探究的方式,即合作學習與自主學習等,引起認知沖突,通過探索取得成功。這種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對知識的保持;激勵學生的內在動機,引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增加學生的智慧潛能;獲得解決問題的技能等。
在發現的過程中,學生與學生、教師之間需要進行大量的交流、溝通。發現式有利于師生進行情感交流,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培養其學習興趣。然而此模式在課堂上運用太費時間,又難以掌握,因而較為適和低年級學生學習探索。
1.3自主學習模式
自主學習模式是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巴特勒提出的,其基本程序為設置情境──激發動機──組織教學──應用新知──檢測評價──鞏固練習──拓展與遷移。自主學習模式是一種比較普適性的教學模式,注重元認知的調節,利用學習策略對學習任務進行加工,最后生成學習結果。利用自主學習模式,可以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增強自我學習能力。
在進行自主學習模式時,要時常提醒學生進行反思自己的學習行為。要考慮各種步驟的組成要素,根據不同情況有所側重。運用這種模式,大多教師都能夠順利完成自己的教學目標,但是此模式十分需要學生的配合,學生越配合,教學效果越好。
2、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模式
2.1培養課外閱讀習慣
閱讀不僅能夠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認知能力,還可以提高他們的綜合素養。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要將語文與實際實踐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因此,在新課改的教學過程中,語文老師必須拓展閱讀,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教師在講解課文的過程中,要為學生提供一個閱讀平臺,發現學生的興趣點,引導他們利用充分互聯網、課外書等方式搜集關于課文的相關資料,整合在一起,在課堂上展示。例如教師在講解《我多想去看看》這篇文章時,可以先給學生們展示北京和新疆的圖片,引起他們的興趣,再布置搜集關于北京和新疆的資料圖片等,推薦幾本與北京新疆相關的書。此外,還可以通過閱讀課、圖書角等方式,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增強學生的閱讀量,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2.2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小學時學生好奇心最旺盛、接觸事物最豐富的時期,同時也是學習至關重要的階段,枯燥的傳統教學模式不僅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缺乏創新意識,還會讓處于好奇階段的學生漸漸喪失對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的學習止步不前,甚至抵制學習。
因此,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顯得十分重要。教師要引導學生預習課文,并且提出思考問題,可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輪流表達自己的意見,進行思維碰撞。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還能夠培養學生的自我表達能力。例如,在講解《白楊》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展示沙漠白楊的圖片,引起學生的興趣,再布置下了解為什么沙漠要種植白楊、種植過程是怎樣的等作業,提出關于課文的一些問題,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如何自學一篇文章,從中要學習到什么。
2.3改進教學方法
隨著時代的變遷以及新課程標準的提出,以講授式為主的、單一的傳統教學模式無法滿足創新的時代要求,傳統模式下的學生只能被動聽講,很少會主動思考問題,他們的創新思維也無法得到培養。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引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創新教學形式,通過直觀的課件、視頻等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主動思考問題,同時,教師抓住機會,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創新的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是要讓學生由被動變主動,發現語文的樂趣。
例如,在學習“鳥和樹的花朵”的時候,教師可以將與森林、鳥等相關的圖片、資料展示在多媒體課件中,讓學生了解關于作者的背景資料,以及感受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之后可以播放朗誦的音頻或視頻,讓學生直觀的感受作品,激發他們的興趣,有條件的情況下,帶領學生們去森林中感受綠樹鳥鳴的環境。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講解一些常識與在樹林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增強學生的道德觀的同時也為寫作積累了素材。
結語:
總之,新時代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必須轉變教學理念,從傳統的傳授式中脫離出來,采用更為靈活的教學模式啟迪學生的智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使學生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將語文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做好鋪墊。
參考文獻:
[1]劉兆宗.如何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構建和諧的小學語文課堂——論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學生及教學資源間關系的變化[J].中國科學創新導刊,2011,(15).
[2]連霄.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策略之我見[J].中小學電教下,2010,(9)10:222-232.
[3]柯振林.淺議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策略探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3年(03)期.
[4]袁敏.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7(3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