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保英
摘要: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干部教育事業深入發展,財政改革活動進一步推進,行政事業單位應當不斷改進自身機制與工作模式,以應對發展中面臨的各種問題,將內部控制體系的構建與完善作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以黨校為例,針對構建與完善內部控制體系的意義進行分析,并探討在建設內部控制體系中的主要原則,最后針對黨校內部控制體系的構建與完善思路展開探討與分析,望能夠引起業內人士的高度關注與重視。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完善
眾所周知,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白皮書發行實施的背景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的構建與完善這一問題日益受到各方人員的關注及重視。構建一套與行政事業單位實際情況相適應的內部控制體系并使其不斷完善,不但能夠保障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實施,為行政事業單位構建一套保障機制完善且懲戒與防范并重的反貪體系,還能夠有效規避行政事業單位內部人員出現的濫用職權問題。而黨校作為干部教育事業中非常重要的行政事業單位之一,內部控制體系的構建與完善在確保黨校健康有序發展的過程中扮演著相當關鍵性的作用。本文即以黨校為行政事業單位代表,針對內部控制體系的構建與完善問題展開分析與探討。
一、構建與完善內部控制體系的意義
所謂“內部控制”,是指借助于某種特定的手段或方法,將對組織機構的不良影響控制至最低狀態或直接消除。從現代企業經濟活動的角度上來說,內部控制作為企業組織相當關鍵性的管理活動之一,可以為企業在展開各項經濟行為與活動過程中面臨的風險進行及時識別與監督,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因此可以稱得上是企業內部治理的根基。
對于行政事業單位中的黨校而言,構建與完善內部控制體系的核心意義在于:從黨校日常經濟業務活動及其特點入手,制定與之相匹配的一系列具有控制功能的措施、方法、程序,以確保黨校在干部教育、科研管理以及教學活動等方面的工作職能能夠有效履行,并在以上業務活動的實施過程中嚴格等觀察落實法規制度,確保資產完整性與安全性,提升會計信息準確性以及真實性水平,從而提高黨校內部管理質量,在新形勢下實現其又好又快的發展。
二、構建與完善內部控制體系的原則
第一是有效性原則。黨校在構建并完善內部控制體系的過程中應當嚴格遵循國家現行方針與政策,確保各項條款內容符合規章制度要求,同時結合黨校業務特殊性,形成與黨校實際情況相契合的內部控制體系。整套體系應當對黨校全體工作人員以及業務活動產生約束性,為其各項行為提供行動指南。
第二是全面性原則。此項原則要求黨校所構建內部控制體系必須逐層落實至的黨校各個部門、各個環節中,貫穿黨校經濟業務活動始末,覆蓋黨校所有崗位以及部門,不得遺漏,也不能夠出現因人設崗或者“走過場”的問題。
第三是系統性原則。系統性原則是指黨校所構建內部控制工作體系必須在黨校內部相關部門與機構間形成緊密結合的關系,同時達到相互制約的狀態,充分考慮并評估黨校人力、物力、財力、科研成果、信息以及教學成果等要素的組成關系,確保黨校內部各個部門、各個工作崗位能夠充分依據崗位設置特定目標,達到全面協調的狀態。
第四是制衡性原則。黨校應當對內部控制體系進行構建并完善,識別并界定各個工作部門的業務分工,明確他們在管理以及業務流程中的具體關系與地位,使其相互監督同時相互制衡,打造良性關系,在運行機制上還應當體現制衡性的原則,以合理分配各方責任,避免單獨部門或單獨責任人能夠對經濟業務活動產生完全的處理權,必須與其他部門或工作人員相互配合,以達到查證核對的功效。
三、構建與完善內部控制體系的思路
第一是健全內部控制組織建設機制。根據十九大精神,強化內部控制勢在必行。健全黨校內部控制制度,做好組織機制建設工作,這一問題應作為黨校構建與完善內部控制體系的重點。黨校必須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以及業務特點,全面梳理黨校活動流程,明確業務環節,深入分析黨校各項業務活動中存在的風險隱患,完善面向黨校業務活動風險的評估機制,提出風險應對的關鍵措施。在組織機制建設過程中,應當有效運用一系列內部控制措施與方法,如內部授權審批制度、歸口管理制度、預算控制制度、單據控制制度、財產保護制度、不相容崗位相分離制度、信息內部公開制度等,分別從部門層面以及業務層面強化內控制度,保障內部控制機制在黨校業務活動中的有效實施與推進。
第二是完善業務工作流程管控。首先,黨校應當遵循國家財務制度以及財政政策中的有關規定,識別經濟業務活動中的收入部分以及支出部分,對其實施相應的內部管控制度。尤其對于涉及到收費類的業務而言,必須在現行規范下開具完備的財政票據,安排專人核對票款,確保一致性,同時遵守收繳分離的基本原則,所收取費用應當及時且足額上繳財政賬戶或國庫,嚴禁出現私分、挪用或截留的問題。同時,針對黨校支出審核行為進行全面控制,重點做好對各類支出單據的審核控制,針對超出規定的支出事項應當由經辦人員蓋章或簽字,并備注原因,附上審批依據,確保支出情況與經濟事項的一致性與相符性。其次,黨校應當在財政部門有關規定下落實健全的資產內部管理制度,將歸口模式推行于資產管理實踐中,一方面需要落實資產使用者應履行的職責,另一方面應明確對行政事業單位而言較為特殊的資產(如危險、需保密或貴重資產),均應將其管理責任具體到相應人員上,在資產審批以及接觸權限上作出更為詳細的限制與約定。
第三是加強內部控制體系信息化建設。黨校應當借助于自動化辦公平臺這一載體,加強對內部控制工作的信息化建設,確保信息交流溝通的通暢性,確保各個執行者能夠及時接收到控制信息,保證黨校全體工作人員能夠充分了解其應當遵循的責任義務,對內部控制活動的流程與方法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同時,還應當建立信息化安全操作基本守則,使信息化作業成為行政事業單位的日常性工作,確保與行政事務相關的原始信息以及內控數據能夠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進行流通,從而為內控體系的構建提供更為規范與簡便的操作渠道。
四、結束語
眾所周知,在行政事業單位各項管理活動的開展中,內部控制需要直接面向各項經濟業務活動存在的風險因素進行管控,重點防范潛在風險,其重要意義是毋庸置疑的。對于我國而言,在行政事業單位改革不斷推進的背景下,干部教育已經進入了全新發展的時期,黨政部門對干部教育的重視程度日益提升,在這一背景下積極探討內部控制體系的完善措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以上分析中簡要探討了構建與完善內部控制體系的意義,提出黨校內部控制體系的構建與完善必須充分遵循有效性、全面性、系統性以及制衡性的基本原則,并在此基礎之上提出內部控制體系的完善思路,包括健全內部控制組織建設機制、完善業務工作流程管控、以及加強內部控制體系信息化建設等,望能夠引起重視。
參考文獻:
[1]姜宏.關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構建的探討[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7,(34):54-55.
[2]關淑華,吳哈麗.在內部控制體系中如何加強自我評價反饋[J].經濟師,2017,(10):106-107.
[3]孫月.醫院財務會計內部控制體系初探[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7,(16):61-62.
[4]光建梅.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建設探究[J].中國經貿導刊,2017,(14):77-78.
[5]沈漪.基于風險管控的高校內部控制體系研究[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7,(35):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