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婉雪
摘要:當前,社會經濟不斷發展,醫療事業不斷進步,這與政府投入大量的資金有直接關系。但隨著這一項目的推進,政府投資也更加注重對投入資產可行性及有效性的監管。醫院機構固定資產的內部控制及管理是新形勢下醫院管理的關鍵環節,它能夠保證醫院合理合法、維護資金安全、提高財務會計報告的完整性及信息的真實性,從而提高醫院的整體效益以及社會的經濟效益,實現醫院的可持續發展以及醫療質量、醫療技術的提高。醫療機構的固定資產是醫院實物物資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醫院一切經營活動的物質保障。在這個前提下,醫院固定資產的內部控制及管理制度必須順應時代形式,不斷地改革與進步,加快醫院的發展進程。
關鍵詞:醫療機構;固定資產;內部控制及管理
眾所周知,固定資產是任何企業生產經營的基礎,是企業規模是否能夠擴大的前提,是企業技術提高的物質基礎,對于企業發展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對于醫療機構更是如此,由于醫療機構的固定資產存在使用周期長、投入資本高、回收時間長的特點,在醫療機構的整體管理上,對于固定資產的內部控制及管理也是不容忽視的一環。接下來,本文就從固定資產的重要性以及目前固定資產內部控制及管理存在的問題上提出具體的策略,降低風險,提高效益。
一、強化醫療機構固定資產的內部控制及管理的重要性
醫院的固定資產是醫院開展醫療、教學、科研等工作的物質基礎,保障人們健康的重要條件,也是醫院經濟實力和醫療技術水平的象征。目前,我國的公立醫院多于私立醫院,所以醫院的固定資產大多數是通過政府資產投入、貸款、醫療收入獲得的,在這種情況下,醫療機構的固定資產歸屬于國家,那么如何強化醫療機構的固定資產就轉變成了如何管理及控制國有資產、如何進行產權界定、如何使國有資產保值及增值。同時固定資產管理也是醫院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醫院的管理層來說,科學有效的利用固定資產、尋找可持續利用的醫療設備、發揮固定資產的最大價值,提高醫院及社會的經濟效益,是最為重要的。然而目前,現階段的醫院管理水平有限,管理體系不健全,職工的資產意識淡薄,設備購置信息不明確,浪費資源現象嚴重等,因此,加強醫療機構的固定資產管理,使醫療機構的資產管理更加規范化、嚴格化,是醫療機構管理者面臨的重要問題。
二、醫療機構固定資產內部控制及管理的弊端
(一)醫療機械購置中存在重復購置現象
由于目前的醫療機構管理存在缺乏可行性及效益性的分析,設備購置的使用率低,資源浪費現象嚴重。而且一些醫院的領導階層喜歡換購一些設備,目的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但是如果一旦這樣,某些設備用不到,堆積導致的資源浪費,使效益下降,經濟利益降低。購置設備的目的其實是更好的利用資源,而如果盲目的購進設備,不考慮實用性,經營質量無法保證不說,資金的浪費也是醫療機構固定資產管理不到位的結果。
(二)醫療結構固定資產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一些醫院對于固定資產內部控制及管理制度普遍不夠重視,內部管理機制形同虛設,在這種情況下,醫療機構購置部門盲目聽從領導階層的想法,盲目購置資產,缺乏合理的評估機制,這就導致執行力降低。
1.在崗位設置上存在缺陷
目前很多醫院在設置崗位時缺乏制衡機制,即沒有合理的機制相互管理,使醫療機構在購置設備時更加合理。例如,在某些醫療機構缺乏決策階層的約束、或者醫療機構的部門、崗位之間的工作分工不明確,醫療設備采購監管不到位,這在很大程度上,使醫療機構的設備實用性很差。
2.缺乏科學的論證機制,醫療設備盲目構建
在醫療機構的采購上,有的醫療機構隨意性很強,不能全面系統的安排如何置辦這些設備,缺乏決策前的仔細研究,這就很容易造成資源配置的不合理,導致了某些醫療設備的過度閑置。除此之外,在某些固定資產的查證和改造的過程中,有的醫療機構并沒有找專業的評估機構進行資產評估,隨意處置這些固定資產,這就導致不按規矩進行資產處置,調賣、報廢等虛報現象也會因此出現。
3.醫療機構內部缺乏監管機制
目前,很多醫院的內部監管機制不到位,內部監督評價體系尚未完善,這就造成了醫療機構內部對于醫療機械的購置上很少進行審計和評價,甚至不進行核對,監督管理流于形式,很難達到制約效果。而且就目前的監督管理條例來看,我國在這個方面只有《企業內部控制制度規范》,而對于衛生系統的內部并沒有統一的約束標準,所以在面對不同特點的醫院時,內控機制很難得到有效實行,難以評價。
(三)固定資產管理存在風險
1.醫療機構固定資產在預算上存在風險
由于目前醫療機構各部門的職責不相同,并且管理人員缺乏固定資產管理意識,預算編制不到位甚至完全沒有預算分析,對于固定資產的投入量大,這種情況下,很容易造成固定資產的預算不合理,帶來經營利益損失。
2.固定資產的累計折舊風險
例如,在醫療機構固定資產的管理過程中,可能會由于部門人員的調動使設備發生失竊或者流失現象;或者會因為部門人員的操作不當或者機器過多使機械設備的使用效力降低;或者因為保養不到位使設備受損,等等。這些現象的出現,都會使得醫療機構固定資產的折舊率降低,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3.固定資產在財務核算中存在風險
目前醫療機構固定資產核算中存在很大的問題就是沒有按照企業會計準則要求的方式進行財產變化審查和記錄。賬面不真實、累計折舊存在誤差等問題使公司成本在核算上存在紕漏,這就很難反應醫療機構真實的經營狀況,嚴重拉低醫院的管理水平。
三、強化醫療機構固定資產內部控制及管理的有效手段
(一)進行資本預算
預算是醫療機構進行成本核算的有效控制手段之一,醫療機構通過預算,可以全面整合資源,提高機械設備的使用率,降低成本。并且醫療機構在進行資本預算時,應該各個管理部門都參與其中,這樣能夠最大程度上減少決策失誤。在決策過程中應該進行嚴格的管理,首先要將預算的編制者和審核者分隔開,并且交由多個獨立的審核人員審核,其次就要把這份預算報告送去專門的會計師事務所等與醫療機構無利益關系的機構進行最后的審核,只有得到專家的認可后,才能真正的實施。
(二)完善信息系統
醫療機構在進行固定資產的管理時,可以通過信息系統輔助控制。由于信息系統是利用計算機技術和通訊技術,在這個系統中涵蓋了醫療機構內部信息,在固定資產的購置及使用方面完全可以實現自動化的管理更新,全面系統的協助部門人員,這樣不僅可以幫助醫院提高管理水平,減少人為操控,還能防止資產流失,實現醫療設備的合理利用。
(三)強化固定資產內部監管機制
監管機制是一個系統工程,是需要監管活動持續進行的,也就是說,在醫院所有的日常經營活動中,都應該進行監管,這樣能夠及時的發現問題,管理起來也更加的高效。而且這種系統的監管機制是需要個別評價輔助的,因為個別評價能夠深入的剖析某一個問題,這樣針對性就相對加強,解決問題也能更加突出。除此之外,醫療機構應當完善內部審計機制,定期對醫療機構的固定資產進行審查核對,賬實核對,保證醫療機構的賬目清明,固定資產充分利用。
(四)建立并完善責任追究制度
目前,很多醫療機構存在賬賬不符、賬實不符的現象,究其原因,一是醫療機構內部管理部門之間聯系不密切,缺乏交流;二是醫療機構管理人員自身素質不高,工作積極性低、責任心不強。因此,建立并完善責任追究制度能夠有效整頓管理部門的風氣,提高員工素質,提高資源使用率。
四、結語
綜上所述,醫療機構在固定資產控制及管理上仍然存在很多問題,醫療設備使用率不高、閑置浪費現象仍然嚴重,為了在新醫改形勢下,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控制機制,是每個醫療機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的解決,也能為醫療機構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因此,為了促進醫療機構的可持續發展,更好的為人民服務,需要多方的努力。
參考文獻:
[1]高艷濤.芻議固定資產的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消費導刊,2012(01):63-64.
[2]胡玉華.淺談如何完善企業固定資產內部控制制度[J].現代經濟信息,2013(07).
[3]宋云俠.淺談醫療機構固定資產的內部控制及管理[J].衛生經濟研究,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