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座談會重要講話中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成為文藝界高度關注、認真學習、熱烈討論的焦點。2015年9月11日,通過的《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繼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以后又一部對我國文藝者創作工作的重要指導性文件。是我們學習貫徹總書記文藝工作的重要講話,是我們文藝工作者的行動指南。我們應將有目的性的認真研讀這兩個重要文獻,認真領會其文件與講話的內在表達,領會文件的基本精神,用以引導我們的以后的文藝創作事業。習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重要論述了中國目前當下的文藝創作環境、文藝創作狀況及現狀和對文藝創作的盼望;談話中可以發現習總書記對現在的許多形式主義的創作、為利益而服務的快餐式創作提出了批評意見,這的確也是整個文藝工作系統需要認真考慮的事情;如何才能做到自己的作品無愧于時代?
關鍵詞:工業設計;傳統文化;繼承創新;社會責任
一、當代設計師的反思
當今世界是一個多元化、多極化發展的時代,由于我國的設計受到了西方新觀念、新思潮的影響,在發展本國設計時到了瓶頸,許多作品都不被認同,甚至遭到了外界各種異議。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其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在世代傳承中生生不息,不斷獲得了繼承、發展與升華。中國傳統文化擁有其特有的文化韻味,在長久的發展過程中演變成具有使人深刻且具有象征意義的獨特文化元素。傳統文化是中國社會的根基,伴隨著科技時代的飛速發展,我國傳統文化與各類新思想、新觀念出現了深刻的矛盾。如今,"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設計思想受到了人們的歡迎,人們紛紛號召和響應這個口號,而中國以獨有的文化背景和高速發展的經濟形勢活躍在世界各地,當今世界意識到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潛力與中國文化思想對世界文化帶來的沖擊,而在當今國際社會,"中國制造”、"中國設計”與"中國創造”已蔚然成風。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現在已經有許多的有識之士意識到我們本國的傳統文化對于現代設計的重要性,越來越多的設計師倡議將優秀的傳統文化的精髓融入到當代設計創作中來。由此可見,我們本民族的文化作品可以憑借著中國長久而深厚的文化魅力,以真正本土化和民族化的設計語言和理論體系引領世界設計潮流,屹立于世界設計之林。
二、設計師的職責與社會責任
習總書記在文藝工作者座談會上談到,文藝工作者也要承擔起社會責任,我認為這是不可忽視的話題;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藝創作有了新的發展,創作出了大批優秀作品。同時,要引起重視的是,藝術家在文藝創作方面,也存在重視數量而忽視質量的詬病、存在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也有一些藝術家在藝術創作過程中模仿、抄襲創作的現象,導致作品變得雷同而缺乏新意。然而有的藝術家搜奇獵艷,把作品當作追逐利益的"搖錢樹”,當作感官刺激的"搖頭丸”,使作品的價值變得低廉;有的藝術家胡編亂寫、粗制濫造、牽強附會,制造了一些文化"垃圾”;有的追求奢華、過度包裝、炫富擺闊,形式大于內容;有所謂的"藝術為藝術”,只寫自己的喜怒哀樂。 這些現象都在暗示著我們,文藝不能在市場中迷失自我,要找到自己的價值所在,不能在為什么人而創作的問題上發生偏差,否則文藝就沒有生命力”這是習總書記對文藝工作現狀的一個批判和對文藝工作者在創作上的期望,強調的就是我們要拒絕質量缺失、快餐消費的問題,這也同樣體現在于藝術創作有很大相關性的平面設計這個行業,也是習總書記對有關文藝工作者的社會責任的一種強調,不能把作品當做追逐利益的"搖錢樹”,當作感官刺激的"搖頭丸”。如何做到既能繼承本民族傳統文化的特色又能與時俱進,做到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的發展與創新。這一過程也恰恰體現了一個真正的設計師的社會責任的重要性。
三、做民族的設計師
文化是一個國家的靈魂,是國家與國家之間區別的根本標志。如果一個民族失去了本土文化,這個國家將不復存在。現代設計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整齊劃一的。在當今國際新的文化背景下,我國的設計也需要緊隨時代的潮流,需要不斷的創新。如何進行創新?是盲目追隨西方現代主義設計理念嗎?在我看來,我國的設計師應堅定本民族的設計,將"傳統+現代”相結合的設計才是發展我國設計今后長遠趨勢,也是當下設計傳承的理念。回顧中國古代的設計,之所備受眾人愛戴是因為它是當時古代設計先進文化的代表,具有強烈的民族特色。民族的不一定是世界的,但世界的一定是民族的,只有繼承才會有創新,只有繼承了本民族杰出的藝術精髓,才能展現我們東方民族文化身份和藝術特點,也就越有世界性。而當今中國設計缺乏獨創性,總是面對西方文化的成果進行"拿來主義”。這種行為,長久而來只會使我們永遠落后與他人,永遠不能趕超國外的設計。因此,我們應倡導本民族的文化和先進文化,這樣才可以使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在社會設計發展浪潮中得以傳承和發展。設計師來依照本民族的特性來進行的創作設計必定是有生命力的創作設計,作為東方文化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應該受到我們設計師的重視,這樣才能使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融匯到現代設計藝術的主流中。使現代設計更具文化性與社會性。
中華文明五千年,祖先們創造的璀璨文化足以讓我們世代受益。因此,我們更應該去了解我們祖國的傳統文化。我們年輕一代的設計師還做得還相差甚遠。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盲目追求國外的設計理念,不利于本民族設計的發展,我們應該開拓思維,站在新的角度思考問題,才是中華設計的出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是對古代文藝的復習,不是盲目的,而是歷史的、辯證的選擇、創新、擺脫消極因素、繼承積極思想。“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實現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想要做到繼承,首先要做到發展,發展又是繼承的必然要求。設計師不應原封不動地繼承傳統,這就失去了繼承自身的含義。繼承的目的是為了文化更好的發展,因此,設計師在進行創作過程中要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設計師應把握好繼承與發展的關系,在繼承中對文化有所衡量,進行取舍的交替,積極回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的號召,在實際生活中尋找靈感來源,在創造中繼承與發展,創作出既有時代精神,又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文化的作品。設計師還要把握好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不斷地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才能把握好文化發展的度,從量的改變到質的飛躍,成為合格而優秀的文化傳承者和享用者。
作者簡介:陳俊丞(1990.12——),男,漢族,籍貫:山東濟寧人,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藝術學院,16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工業設計工程,研究方向:工業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