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摘要:幼兒教育水平對于幼兒的成長和發展具有深遠影響,隨著教育事業發展,幼兒教育質量也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基于幼兒在身心發展上的基本特征,結合游戲活動開展幼兒教育是當前幼兒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利用幼兒對外界事物的好奇心,以及幼兒活潑好動等基本特點,設置游戲化的課程的教育內容,這對幼兒的智力開發和社會性發展具有積極意義。因此筆者將在下文分析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和相應的應用策略,希望能夠有效提升當前的幼兒教育質量,為幼兒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游戲;幼兒教育;重要性;應用策略
引言:
幼兒教師是幼兒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而教育方法是課程教育活動開展的手段支撐,因此在幼兒教育活動中,幼兒教師對教學方法的選擇對課程教學質量會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運用游戲教學方法利于激發幼兒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是幼兒獲得豐富情感體驗的良好契機,也是幼兒獲得社會能力的途徑。但就當前的幼兒教育現狀來看,游戲化教育活動開展過程中依然存在很多問題,需要我們加大研究力度。
一、游戲教育概述
幼兒教育是我國教育發展的基礎,其教育質量直接影響個體的未來發展,其在國民素質提升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當前游戲教學已經成為幼兒園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開展幼兒教育活動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基于小學生的年齡層次和身心發展特點,幼兒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并且他們的動手能力較強,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活動契機,滿足他們的成長和發展需求。游戲是一種歡快的活動,符合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的需要,游戲不僅能夠加深幼兒對學到知識的記憶,同時有助于幼兒智力和語言等能力的健康發展。此外,游戲以其獨特的娛樂性受到幼兒的喜愛,成為幼兒教育開展的主要形式之一,通過游戲教師能夠更加深入地探索幼兒的內心世界,同時能夠保證幼兒的身心健康,有助于促進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
二、游戲在幼兒教育中運用重要性
游戲是幼兒獲取快樂的重要源泉,對幼兒來說游戲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幼兒通過合理的游戲內容能夠深刻感受多元化情感,彌補幼兒情感經驗上的不足,并為學幼兒提供了感受社會生活的契機,利于幼兒的社會性發展。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經說過:“幼兒天性是活潑好動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1]”從中不難看出,游戲符合幼兒心理特點以及成長需求,是一種特殊的活動形式。就我國幼兒教育現狀而言,眾多幼兒園以及教師對于游戲教育的重視度較高,能夠充分把握游戲在幼兒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作用。由此看來,只有將游戲應用到幼兒教育中,形成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才能為幼兒提供一個豐富多彩、歡樂的成長環境,使其擁有快樂、美好的童年。
三、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策略
(一)營造良好的游戲環境
在具體的環境營造上,首先,通過教學場景的布置,在滿足其安全性能的基礎上,盡量運用顏色、形態、大小的變化,滿足幼兒的“色彩”需要,輕松吸引幼兒注意力,激發幼兒學習興趣[2]。例如:在進行園內環境布置上,以營造輕松的教學環境為目的,可以結合幼兒教學知識在園內墻壁上設置不同主題的變化,在日常教學和休閑活動中為幼兒營造豐富多彩的體驗,幼兒教師也可以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組織幼兒參與到環境布置中,增強幼兒的動手實踐能力。其次,通過心理環境的營造,為幼兒和教師間搭建溝通的橋梁。幼兒除了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外,同時也會主動自愿地模仿別人。因此,幼兒教師可合理利用這種模仿行為,為幼兒樹立良好的行為榜樣、增加與幼兒的交流溝通,給幼兒營造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
(二)挖掘多元化游戲內容
幼兒園教師應該突破傳統的游戲教學內容和形式,進行游戲內容的創新和挖掘,帶給幼兒全新的游戲參與體驗。游戲的設置強調針對性和學習性[3],即游戲的設置為幼兒的學習服務,不能僅僅有游戲的形式,還應該有游戲的功能。例如對于小班的幼兒來說,對其性格的養成是教育的關鍵,在課堂上,教師利用角色扮演游戲,讓幼兒扮演自己喜歡的動畫人物,表演自己熟悉的動畫故事,如喜洋洋,熊出沒等,在表演過程中通過對動畫人物行為方式的理解來養成幼兒的性格。還可以在表演過程中加入對知識的滲透,如英文單詞或者簡單的數學運算。在游戲過程中幼兒的性格養成和知識獲取都得以實現是幼兒教育的價值所在。
(三)在游戲中體現幼兒的個體差異性
我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必須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4]。蒙特梭利幼兒教育理論認為,在游戲中必須以兒童為中心,反對以成人為本位的教學理念,把兒童視為區別于成人的獨立個體。因此,幼兒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積極促進游戲的差異化和多元化設置,保證每個幼兒都能夠在游戲中發展身心,滿足幼兒的娛樂和學習需求。例如幼兒教師在游戲設置中可以以學生的興趣特點為參考,設置多種游戲類型,如“喜羊羊與灰太狼”、“小企鵝造房子”、“蔬菜市場”等,讓幼兒自主進行游戲選擇,是每個兒童都能夠在自己習慣的游戲中獲得成長和發展。
(四)充分保證幼兒的有效游戲時間
集體主義思想的培養在當前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活動過程之中,大家關注的焦點也大都在集體活動上[4]。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教師更加注重對于集體活動的開展,認為集體活動有助于幼兒的集體意識的形成,促進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的提升,不可否認,集體活動的確存在上述優勢。但是,從另一個角度考慮,過多的集體活動會占用大量的游戲時間,幼兒進行自主選擇和自由活動的時間會被擠占。當然,筆者絕不否定集體活動在幼兒園教學中的作用和地位,這里筆者只是強調應該對當前幼兒園教育中集體活動占據絕對優勢的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如果任由當前這種情況發生,游戲時間就不再意味著休息了,而是一種變相的“上課”。幼兒在這其中得不到自由自主選擇游戲的時間,因此游戲也就失去了融入園本課程的價值和意義。
結論:
綜上,游戲化教育活動是激發幼兒積極性的重要途徑,并且游戲教學方式符合幼兒的學習需求,是踐行寓教于樂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徑和方式。在日常的幼兒教育活動中融入合理游戲活動中,是提升幼兒教育質量的重要舉措。所以,教師應在游戲設計和選擇時,細心觀察,為幼兒創造更好的游戲條件,巧妙利用游戲實現教育目標,從而不斷積累幼兒游戲教育的經驗,不斷進行完善,為后續教學工作開展奠定基礎。在開展游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也需要結合幼兒教育目標,實現一定的知識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1]張佳玉.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性及應用策略[J].新課程學習(上),2015,11(03):180.
[2]方晴.論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及應用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2013(06):146.
[3]辜國敏.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性及應用策略[J].華夏教師,2013(06):53-54.
[4]徐小玲.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性及應用策略[J].新課程學習(中),2013(1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