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麗
摘要:音樂是表達情感和獲取精神享受的途徑,是一種大眾文化,所以音樂具有濃郁的文化屬性。流行音樂從上世紀開始獲得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顯著的影響,具體分析流行音樂發現其和群眾文化的發展具有顯著的關系。本文就流行音樂和群眾文化之間的關系做分析和闡述,旨在讓更多的人了解流行音樂,了解群眾文化。
關鍵詞:流行音樂;群眾文化;關系
音樂是文化當中的重要元素,其發展會受到文化的影響,所以從具體的音樂表達中可以分析研究文化的內涵和特色。上世紀,流行音樂開始風靡,直至現在,流行音樂的發展勢頭依然不減,出現這樣的局面,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群眾文化在不斷的豐富和進步。簡言之,群眾文化是流行音樂發展壯大的基礎,是其成長的養分,而反過來,流行音樂對群眾文化做最好的詮釋,影響群眾文化的傳播,因此說二者的相互的。分析這種相互關系對于了解文化和音樂來講意義顯著。
一、流行音樂是群眾文化的表達
流行音樂是群眾文化的表達。從具體分析來看,藝術是來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而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其必然會對生活做出反映。群眾文化是勞動大眾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特有文化體式,具有濃郁的生活性,音樂要表現群眾生活,自然而然的會與群眾文化接軌。流行音樂作為音樂當中的重要種類,其受眾群體為社會大眾,所以其對群眾文化的表現可謂是淋漓盡致。
多年來,石巖街道文體中心大力開展聲樂藝術培訓班,活躍基層群眾文化生活。眾所周知,公共文化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多年來,石巖街道著眼于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把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完善石巖街道的公共文化布局,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著力豐富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到現在,石巖街道的群眾文化活動蓬勃開展,公共文化事業快速發展,初步建立了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相適應、比較完善的特區街道一級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2017年,石巖街道先后舉辦了二期“文化春雨行動”聲樂培訓班和“流行音樂唱作人”培訓班,培訓對象面向轄區文化義工、文化鐘點工等文藝骨干,先后近2000余人次參加培訓;組織開展“文化春雨行動”之石巖街道“多彩石巖·幸福家園”系列流行音樂演唱大賽,共計20支群眾音樂藝術社團和300多人報名參賽。
隨著我國經濟迅速的高速發展,技術應用明顯的提升,人們的生活節奏也有了顯著的加快,特別是隨著手機的普及,各種“全民K歌”、“眾唱”、“唱吧”等手機軟件的推出,流行音樂在普通市民中有了強大的市場。在這樣的背景下,流行音樂文化成為了群眾文化的重要內容。受此影響,流行樂壇出現了一批又一批迅速火熱又迅速過氣的歌曲和歌手。簡單來講,群眾文化會在各個方面做體現,而音樂是一個重要的渠道,因此說流行音樂就是群眾文化表達的一個窗口。多年來,石巖街道一直非常重視群眾音樂藝術的培訓,大力組織社區文藝愛好者,建立了“石巖原創流行音樂文化鐘點工”活動點,同時在轄區內廣泛征集音樂作品參加省市區比賽。全年創作原創音樂作品100多首,其中,由石巖街道“應人石樂隊”創作的音樂作品《愛在石巖》、《就是你》等歌曲,發表在多家刊物。由百靈鳥文藝社創作的音樂《你不忘初心》,在群眾的手機上迅速傳唱。石巖街道“羊臺山旋律”流行音樂系列原創演唱會成為新的群眾文化活動品牌,惠及群眾人數達10000余人。
二、群眾文化對流行音樂的形成和傳播產生影響
群眾文化對于流行音樂的形成和傳播會產生重要的影響。群眾文化是流行音樂形成的基礎,是成長的沃土,是其發展不斷汲取養分的存在,因此說群眾文化對流行音樂的風格形成和傳播廣泛度有顯著的影響。石巖街道文體中心多年來致力于群眾音樂的發掘和開展,先后組織文化春雨三支隊伍參加各類文化活動,有效促進了公共文化服務方式創新,顯著提升了文化惠民效果,打造了一批具有示范價值的服務品牌,文化惠民成效顯著。石巖街道組建了“應人石樂隊”等公益音樂團隊,搞活社區廣場文藝建設,解決了文化場所與百姓群眾“離得遠”的問題。石巖街道開展的“羊臺山之聲”廣場音樂活動已成為傳播先進文化、傳遞文化信息的有效平臺,累計達50多場,參與培訓群眾約二萬人次。
石巖街道以“文化春雨行動”為平臺,帶領社區居民共同參與社區的文化建設,讓社區居民參與其中,成為基層文化建設的主角。同時,石巖街道黨建服務中心作為寶安區黨建+360°服務聯盟之一,全方位、多維度覆蓋到各個社區、園區,以服務基層群眾為根本落腳點,致力于做到最貼心地服務每一位居民,有效落實“創新性、帶動性、導向性、科學性”的公共文化服務要求,促進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創新,初步發揮了石巖街道的典型示范作用,有力帶動了寶安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整體發展。2017年,石巖街道共開展公益音樂講座10場、周末廣場音樂會50場,受眾約6萬余人。
2018年石巖街道將繼續深入實踐“2+3”發展戰略,繼續打造石巖街道“羊臺山之聲”、“石巖夜未央”、“人在石巖”等特色品牌建設。同時,讓音樂進入學校,進入工廠,培養一線的普通群眾歌手,成立“石巖街道教師管樂團”、石巖街道青工合唱團、石巖街道教師合唱團,并籌備成立石巖街道流行音樂學會,讓更多的人參與群眾文化共享共建。
三、結束語:
群眾文化活動有利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利于廣大人民群眾思想素質的提高,有利于大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滿足廣大人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對構建和諧社會,提高全民的文化和文明素質起到重要作用。而作為流行音樂,它恰恰契合了群眾文化的多元要素,在群眾文化開展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
綜上所述,音樂和文化是相互促進的,音樂對文化做體現和傳播,而文化多音樂的風格塑造和發展壯大產生影響,可以說音樂是文化宣傳的重要渠道,而文化是音樂成長的重要養分汲取基礎。簡言之,流行音樂和群眾文化之間的關系密切,了解二者的關系可以對群眾文化發展和流行音樂的特征等做更詳細的分析。
參考文獻:
[1]談維軍.對現代音樂和群眾文化之間關系的思考與探索[J].參花(上),2016(9).
[2]姜振棟.青年亞文化視角下的流行音樂價值觀變遷研究[J].北方音樂,2016,36(13):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