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新課程標準深入影響,為教學模式創新給予動力支持,顛覆傳統教育理念,引導教育界將教學關注重點,從學生考試分數轉移到學生核心素養培育成效。本文通過對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方略進行探析,以期為提升小學科學教學綜合質量,提供行之有效的理論參考依據。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學;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黨在“十八大”上提出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為貫徹落實核心素養教育目標提供支持。其中,創新思維能力作為核心素養教育目標中較為重要的教育內容,應從小學階段著手,為創新思維能力有效培養夯實基礎。基于此,為了使我國小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得以有效提升,分析小學科學教學中該能力培養方略顯得尤為重要。
一、 給學生創新思維能力以足夠的成長空間
在傳統小學科學教學模式中,創新思維缺失足夠空間,學生如同禁錮在不見天日籠中的幼苗,將失去有效成長的環境。基于此,教師應扭轉傳統教育理念,在課上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例如教師在進行“制造小樂器”的教學時,應給學生足夠思考的時間,鼓勵學生以“小樂器制造”為主題思考制造方案,引導學生對樂器創新制造進行探討,介于學生思維活躍性存在差異,教師應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使學生可充分融入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只要教師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會發現學生思維靈活多變的本性,在足夠的空間中得以成長,用奇思妙想賦予小樂器制造更多可能性,如有的學生想到用石塊制作小揚琴,有的學生想到用樹干制作沙錘,有的學生想到用盆與布制作小鼓,在教師引導下,小學科學課堂充滿學生的創新思維,在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同時,可有效落實小學科學教學內容,其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探討與思考的過程,就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過程。
二、 用興趣為創新思維能力培養提供養料
興趣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養料,只有在興趣的指引下,學生才能積極主動進行思考,為創新思維培育營建條件,賦予小學科學課堂教學創新思維培養有效性。例如,教師在進行“各種各樣的巖石”教學時,可在課堂上向學生講述地質勘查技術,對巖石層在地殼變動、物質累積、巖漿灼烤等條件加持下,產生礦物質的過程進行講述,充分激發學生對礦物質的興趣,這時有學生會問道:“礦物質在地殼運行條件下用什么樣的形式表現出來?”這些問題均是學生創新思維的結晶,教師應給予充分尊重與有效利用,以此為基礎為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提供興趣這份養料,順應學生所提問題,教師可引出“巖石”概念,使學生明晰巖石就是寶石、煤炭等礦物質在自然界存儲礦物質的初級狀態,同時引導學生規劃創設巖石觀察方略。其中學生在興趣引導下,會積極參與到觀察方略創設過程中,使學生得以調動自己的思維,創設符合自身學習需求的創新型巖石觀察方案,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目的。為此,教師應主動轉變傳統教育理念,用創新型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此為培育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養料。
三、 通過案例導入法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創新思維猶如絢爛的煙火,在被火焰點燃前夕,創新思維僅為一堆灰色且待燃的火藥,為此教師應積極探尋激活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火種”,在課堂上點亮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看到自身無限可能,賦予小學科學教學有效性。例如,教師在進行“我的觀察研究”的教學時,應利用互聯網向學生播放一些國外小朋友,在進行動植物觀察時較為突出的研究成果,有些國外學生用電子畫報形式,圖文并茂地展示了觀察結果,有些學生對貓、狗、七星瓢蟲、蝸牛、曇花等動植物進行了針對性觀察。介于我國學生對國外學生學習情況較為好奇,教師以互聯網視頻形式向學生播放其學習情況,會激發起學生好奇心,使學生對動植物觀察產生興趣,而后教師應鼓勵學生創設觀察研究方案,在視頻案例導入指引下,學生思維如同絢爛的煙火,在小學科學教學課堂上綻放開來。在觀察研究方案創設過程中,有的學生想要觀察天氣現象如下雨,該觀察創想有別于其他同學,無疑是學生創新思維煙火中,最為絢爛奪目的色彩,是對案例導入教學法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課堂實踐的肯定。
四、 通過動手實踐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以往小學科學教學過程教師采用口傳心授教學模式,向學生灌輸科學知識,使學生思維逐漸形成定式,認為只有聆聽才可以獲取知識,這種想法成為制約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育的內在因素。科學知識在學生腦中一掠而過,無法形成記憶節點,創新思維能力培養如同浮萍無處扎根。基于此,教師應明晰當前小學科學教學創新思維能力培養制約性因素,從實際出發,為創新思維能力培養提供土壤,其中動手實踐方略就是培育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有效的土壤。
例如,教師在進行“我們自己”的教學時,為了有效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教師應將動手實踐活動規劃權利交給學生,這時學生會想到時下流行的鬼步舞音樂,作為實踐活動背景音樂,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奏一起律動,在律動過程中調動學生的運動感官,運動時間以10min為宜,而后讓學生觀察自身與同學身體的變化,學生會發現自己與同學均有不同程度臉色發紅、微微出汗、肢體酸痛、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現象,這些現象源于我們身體的變化,使學生得以在自主實踐活動過程中,深入掌握科學知識。其中學生在教師引導下,擁有課堂教學主動權,創設動手實踐活動的過程,就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過程。在學生提出動手實踐活動想法時,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科學教學的行為,使學生樹立創新自信心,為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奠定基礎。
五、 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了使小學科學教學得以有效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教師應給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用興趣引導學生進入創新的世界,加之案例導入與動手實踐等教學法,引導學生大膽體悟創新設想,提升學生創新自信心,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陶建鑫.淺析啟發學生創新思維的四種學習習慣——以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為例[J].創新人才教育,2015(4):18-20.
[2]馬德華.小學科學中創新思維的培養探討[J].才智,2015(20):89.
[3]朱小琴.小學科學創新思維培養三個途徑[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6(8):63-64.
作者簡介:楊麗云,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城關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