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大學生就業壓力逐漸加大,創新創業教育成為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最為重要的途徑之一。但經過研究可以發現,當前階段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影響著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為了探索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方向,本文在教育生態理論基礎上進行研究,分析教育生態理論視閾下,創新創業教育的結構特征,并針對其教學的內在屬性進行優化,從而保證當前階段創新創業教育共同體的構建。
關鍵詞:教育生態理論;創新創業教育;共同體;構建
一、我國創新創業教育從要素到生態的轉換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學生的就業環境自然也隨著改變,因此創新創業教育就要改變之前的要素思維。要素思維主要強調從部分到整體,強調在教育過程中要有針對性的解決相應的問題,在這種思維方式的指導下,我國創新創業教育確實解決了一大部分問題。但隨著社會環境越發的復雜,這種思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創新創業教育的內在聯系,從而導致創新創業教育無法跟上社會的發展趨勢,這對學生全面發展就造成了一定阻礙。在這樣的發展背景下,生態教育思維應運而生。這種教育思維不僅強調理念的繼承與創新,更重要的是將教學過程中與教學結果相聯系,保證創新創業教育的內在聯系性,從而解決要素思維所無法解決的問題。
(一)教學理念轉換
在生態教育思維的影響下,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必然要進行創新,并且要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這樣才能保證創新創業教育更加符合社會的發展趨勢。創新創業教育的范圍為全體學生,并且其被學校定義為素質教育,強調子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解決學生當下學習問題,更重要的是要為學生養成自主的學習習慣,保證學生具備持久的學習活力,這樣才能在步入社會之后保證學生可以適應復雜多變得社會形勢。但經過研究可以發現,很多學校即使已經認識到了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具體教學過程中仍然沒有更新自身觀念,認為創新創業教育是創業指導中心的責任,這樣的教學觀念對創新創業教育產生了極大影響。因此,學校教學理念的轉換是必然的,這樣才能更好的發揮生態教育理論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優勢。
(二)教學方式轉換
在生態教育理論中,創新創業教育雖然作為獨立的教學體系,但其在教學過程中必然要于其他學科以及社會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這樣才能更好構建更加完善的創新創業體系。但受傳統要素思維的影響,很多學校在開展創新創業教學活動中,往往采用單一的教學方式,這樣的教學方式往往忽視了本學校學生自身的特點,從而在教學過程中并未體現本校的教育特色,這雖然為學生灌輸了一定的理論知識,但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往往缺少針對性,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性自然也會降低。并且很多學校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并未清楚認識到創新創業教育與當地經濟發展的聯系,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很難與當地經濟發展形成統一的認知,這樣導致學生在步入社會之后無法準確掌握當地經濟發展趨勢,這對學生個人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在這樣的發展背景下,學校必然要及時轉換教學方式,從而實現教育生態理論下創新創業教育的長遠發展。
(三)教學內容轉換
在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教學內容的層次性并不豐富,很多時候并未充分考慮創新創業教育的全面性,這樣導致學生學習到的知識也比較片面,這樣不僅導致學生無法對現有創業教育有準確的認知,更重要的是無法根據已學知識進行創新。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學校教師與學生的參與度并不高,這樣導致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并未形成良好的教學氛圍,從而導致創新創業教育機制聽不完善,創新創業教育的生態性并未得到有效的彰顯,再加之很多教學內容并未及時進行創新,這樣更加影響創新創業教育生態文化的形成。因此,創新創業教育教學內容轉換已是必然。
二、生態理論視閾下創新創業教育共同體構建途徑
(一)彰顯創新創業教育特色
在生態教育理論指導下,學校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必然要結合當地發展以及學校自身情況構建有特色的教學體系,這樣才能保證創業創業教育更加符合學校學生個人發展要求,這樣不僅可以保證教育的質量,更重要的為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奠定了穩固基礎。我們需要強調的一點是,創新創業教育也應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這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激發學生的主體性。在教學過程中無論是課程設置,還是教學方式的選擇,都應該圍繞學生的發展進行,并且要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保證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既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也能得到學生的積極配合。
(二)營造創新創業教育氛圍
學校作為開展創新創業教學的平臺,自然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創新創業文化氛圍的營造,不僅要注重環境的發展秩序,更重要的是也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并在教學過程中制定相對完善的教學制度,這樣才能保證創新創業教育更加有動力,從而為學生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學校在構建文化氛圍的同時,應該從實踐以及精神層次這兩個方面入手,保證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更有秩序,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可以不斷提高學生的精神文化層面,保證學生可以在充滿人文關懷的環境中不斷提升自主學習水平。
(三)構建創新創業教育平臺
創新創業教育作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自然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因此,學校可以與企業合作。首先,學校應該堅持產學研一體化,保證大學生創業科技園的教學成果不斷提升。其次,學校應該加強與企業之間的溝通,不僅要拓寬合作的渠道,更重要的是應該拓寬合作的深度,這樣才能保證創新創業教育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三、結語
綜上所述,創新創業教育不僅要以生態教育理論為基礎,更重要的是要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實踐中更好的應用此理論,這樣才能促進教育共同體的構建。學校在教育的過程中,不僅要強調學生的主體性,更重要的是應該為其發展構建更完善的制度,保證創新創業教育生態機制更符合當前社會的發展形式。
參考文獻:
[1]曾驪,張中秋,劉燕楠.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服務“雙創”戰略需要協同發展[J].教育研究,2017(1).
[2]王占仁.中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學科化特性與發展取向研究[J].教育研究,2016(3).
[3]梅偉惠,孟瑩.中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政府、高校和社會的角色定位與行動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16(8).
作者簡介:
姓名:王鈺,出生年月:1980年3月1日,工作單位:長沙商貿旅游職業技術學院,職稱:講師,學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市場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