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木堂
摘 要:外科學是臨床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和實踐能力。案例法作為外科學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強調以實踐性的例子作為醫學理論的輔助說明,通過讓復雜的醫學理論知識更加立體化和形象化,簡化醫學理論的學習,也有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外科學教學;案例教學法;優點;缺點
中圖分類號:R6-4
文獻標識碼:A
1.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就案例教學這種方法而言,教師需要在教學開始之前先將案例資料給學生,學生通過書籍、網絡等方式查閱相關資料,對案例有基本的了解和分析。這一系列課前的準備過程是案例教學法的第一步,有助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加深對不同病例、病患等內容的理解與感知。而學生所做的課前準備直接關系到課堂討論和教學效果,這有助于推動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改變傳統被動接收知識的局面,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教學效果。
2.促進生生、師生間的交流與互動
在外科學教學中合理地應用案例教學法,可以使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加強與其他同學的交流與互動,從而使其能交換彼此的想法與心得,加強彼此之間的情感,培養其邏輯思維能力。在學生的討論及對案例的分析過程中,教師也要充分發揮其指導作用,積極地為學生進行引導與指正,對學生的發言要給予充分鼓勵,從而使其能大膽地各抒己見,而此過程也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增進了彼此間的感情。
3.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在案例法教學過程中,通過對真實案例的分析與討論,學生可以掌握更多的外科學知識,而且能接觸到病理學、診斷學及癥狀學等相關的知識,從而使其能將多種知識進行互相滲透,并且靈活應用,使其所掌握的知識更加豐富、扎實,進而有助于今后臨床工作的順利開展。此外,在分析案例、收集資料及討論案例的過程中,也可以有效培養其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與和他人協作的能力,有助于其綜合素質的提高。
4.讓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具體、直觀易學
案例教學法讓呆板的理論知識形象化、具體化,讓學生更加真實地感覺到醫學理論在實踐中的運用,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醫學知識和操作規范。通過將案例教學法與現代信息技術和設施相結合,徹底告別黑板粉筆手寫的時代,也擺脫了枯燥無味的口頭講述,以圖文并茂、短片、視頻等形式,讓學生更直觀地看到現代臨床醫學的每一個過程,理清臨床醫學的邏輯,同時也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既豐富了學生們的感官體驗,也活躍了課堂氣氛,大大提升了外科學的教學效果。
案例教學法除了具有上述優點,也具有些許缺點,值得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們重視。一方面,案例教學法也具有一定的適用性限制,并不適合所有外科學的知識和教學內容。另一方面,案例教學法對教師和學生的要求都比較高。教師需要具有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具有深厚的知識積累,才能正確使用案例教學法,充分發揮案例的價值和作用;學生則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教學準備,導致整個教學過程的延長,可能嚴重超出教學大綱所要求的教學課時。近年來,案例教學法在各大醫學院,尤其是臨床醫學中逐漸興起,成為主要教學方法之一。但社會發展的迅速需要我們與時俱進地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只有尋求學生們喜聞樂見的方式,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保證教學效果和質量。
總體而言,案例教學法仍然是優點大于缺點,適合現階段的外科學教學和醫學人才培養需求,充分彌補傳統教學中實踐板塊的空白。在外科教學中使用案例教學法,讓理論知識更加立體和形象,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臨床醫學知識,也激發了學生學習外科醫學的興趣和積極性,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性、全方位思考,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和實踐能力,幫助學生在臨床實習期間更快更好地進入工作狀態,推動臨床醫學知識的實踐性轉化,提升外科教學的效果和質量,推動臨床醫學的發展。
[1]王 雷,李宜輝.淺談案例教學法在臨床醫學教學中的應用[J].局解手術學雜志,2009(2):130.
[2]毛慧玲,張桂榮,于 泉,等.開展案例教學培養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的探討[J].中國醫藥導報,2010(7):102-103.